江蘇南通王美春賞析

 

簡論王耀東的詩

 

(王美春:南通大學生態文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一級。在國家級、省級出版社正式出版《筆落驚風雨——寫詩成功的秘密》《汶川地震詩歌漫談》《與繆斯對話》《詩文滄海探驪珠》等文學批評主要是詩歌批評著作十種。)

 

內容提要:王耀東的軍旅詩善於以新巧的構思表現思想內容,善於設色反映軍人豪邁的情懷,善於以形象的語言表達軍人的責任感,藝術特色鮮明,為他贏得了“詩人”的稱號。其新鄉土詩開闢了鄉土詩新的路徑,營造了獨特的精神家園,採用了多元化表現手法,具有相當高的審美價值,將中國當代鄉土詩推向新的高峰,也讓詩人成為名副其實的著名詩人。王耀東創作的其他題材的詩,如都市詩、山水詩、哲理詩等,也很出色,為他成為一名優秀詩人增添了資本。王耀東如同一位多才多藝的高明的樂器演奏家,善於一人操多種樂器演奏不同曲調、不同風格的樂曲,反映豐富的生活、多彩的人生,具有正能量,也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

關鍵字:王耀東  詩作特色  審美價值  詩壇地位 

 

 提及中國當代詩人王耀東先生,人們往往自然而然地將他的名字與鄉土詩聯繫起來。的確,王耀東的鄉土詩別開生面,頗具審美價值。菲律賓《商報》曾評論王耀東是“享譽華夏的鄉土詩人”,中國當代著名詩歌理論家、批評家謝冕、楊匡漢等人所著的《鄉土的魅力——王耀東作品評論集》(遠方出版社1999年版)也著重闡述了其鄉土詩獨特的藝術魅力。不過,我近日閱讀了王耀東的詩集《北京詩篇》(中國言實出版社2008年版)與《王耀東詩文選》(全三卷,前兩卷是詩選,第三卷是評論選,華齡出版社2014年版)之後,覺得僅以“鄉土詩人”稱呼王耀東還遠遠不夠。王耀東不僅以寫鄉土詩或曰“新鄉土詩”見長,也以寫其他題材的詩取勝。打個並不高明的比方,王耀東就像一位多才多藝的高明的樂器演奏家,善於一人操多種樂器演奏不同曲調、不同風格的樂曲,反映豐富的生活、多彩的人生,具有正能量,也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下面,我不揣淺陋就王耀東的詩作一簡要的論述,涉及多種題材的詩,不求有多少深度,但求有一定廣度,希冀能有助於讀者較為全面地瞭解他的詩。

 

藝術特色鮮明的軍旅詩

王耀東的詩創作起步於20世紀50年多代末,而取得較高成就的則無疑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這段時間創作的軍旅詩為他贏得了“詩人”的稱號。他參軍近二十載,軍營生活給了他創作的靈感。其軍旅詩繼承了中國古代軍旅詩(邊塞詩)的傳統,而具有時代特徵與藝術特色。中國古代軍旅詩肇始於《詩經》時代,《詩經·秦風·無衣》可謂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的軍旅詩。其後,軍旅詩一路發展,至唐代可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唐代的邊塞詩將中國古代軍旅詩推向新的發展階段,不僅形成了以高適、岑參等為代表的“邊塞詩派”,而且大詩人李白、杜甫與不少著名詩人都創作邊塞詩,並為後代留下了一首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邊塞詩。王耀東的軍旅詩繼承了中國古代軍旅詩(邊塞詩)抒寫將士情志的傳統,形象生動地反映了中國當代軍人的生活,真切強烈地表達了當代軍人的情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藝術特色。他就像一位較為高明的竹笛演奏者,以中國的民族樂器竹笛演奏出了激昂高亢、別具一格的軍旅曲。在他的軍旅詩中,我們感覺到的是如同唐代邊塞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二首之一),“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唐]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一)所表達的將士責任及其豪邁氣概,而無“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的傷感,“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唐]高適:《燕歌行》)的悲哀。

儘管王耀東在創作軍旅詩時的藝術技法尚未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但他的軍旅詩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給人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一)善於以新巧的構思表現思想內容

中國當代著名詩歌理論家尹在勤在談及新詩的構思時強調:“我們認為,正確的途徑應該是在對生活有獨特感受的基礎上,再對素材進行巧妙的藝術加工,盡可能從新穎的角度去表現思想內容。這才是真正的構思的本領。” 王耀東創作軍旅詩便具有這種“真正的構思的本領”,注重構思的新穎巧妙:首先做到有感而發,也即對彼時彼地軍營的生活“有獨特感受”,然後再對創作素材“進行巧妙的藝術加工”,並能“從新穎的角度去表現思想內容”。因此,王耀東軍旅詩中的軍營生活饒有特色,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詩也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精選了王耀東的軍旅詩三十餘首(以下引用的其軍旅詩皆出於此卷)。《心願》一詩,僅有三節十二行,卻顯示了構思的巧妙。全詩圍繞“我的刺刀”和“我的心願”來構思。首先,將“亮亮閃閃”的“刺刀”比喻為“一面心靈的鏡子”,為此“我一天擦你幾遍”。切入角度頗為新穎。接著,逆轉,寫“我”對“刺刀”言“你未必瞭解我的心願:/我要從你身上,/看到彩霞滿天”。“刺刀”本無知覺,談不上“未必瞭解我的心願”,詩中言其“未必瞭解”,實為以此襯托、突出“我的心願”。這也就顯示了構思的新巧。最後,設想“如果有一天,/刺刀進了博物館,/印在你身上的指印呵/是我最終的誓言”。此設想新穎別緻,同樣顯示了構思的新巧。正是通過新巧的構思,此詩藝術地表現了詩的思想內容,形象生動地表達了一個軍人獨特的感受,期盼“彩霞滿天”(象徵祖國繁榮富強)的感人的“心願”。《問哨兵》也是一首構思新巧的佳作。此詩篇幅比《心願》長,共五節四十行。全詩寫哨兵,主要圍繞一個“問”字來構思,也頗為新巧。前四節都是“問”,最後一節屬於“讚”。首節,以“青山頂上的流雲,/俯首問哨兵”開頭,緊扣一個“問”字,接著在問中尋求哨兵屹立山頂、“剛強堅貞”之因。第二節,依然是“問”:“哨兵啊哨兵,/你為什麼不作聲?/是不是奔騰的黃河,/美麗的原野,/賦予你全身豪情?/還是那巍峨的泰山,/富饒的森林,/都裝入了你的懷中?”這“問”,很巧妙,可謂自問自答,問中有答,寓答於問,將哨兵屹立山頂、“剛強堅貞”之因形象而含蓄地表達了出來。第三節,寫“星星”“眨著神秘的眼睛,/輕聲問哨兵”,仍是“問”,只不過換了一種物件問哨兵,問的內容也變成了“為什麼你的眼睛比星光還明?”第四節,依然是“問”,寫法與第二節相似。最後一節,由前四節的“問”歸結為“讚”,將讚美哨兵與讚美人民讚美黨相結合:“人民給你叱吒風雨的力量,/黨給你能測風雲的眼睛;/你是一隻搏擊風雲的雄鷹,/翩飛在海疆山峰!”如此構思,新巧自然,表現的思想內容新穎而有深度,哨兵的形象躍然紙上,詩也頗能打動讀者尤其是軍人的心靈。這方面的佳作還有《每當我巡邏海邊》《通往哨所的路》等。

 

(二)善於設色反映軍人豪邁的情懷

中國當代著名學者霍松林教授曾如此闡述詩的設色:“大千世界,千匯萬狀,形形色色,詩人運用色彩,不能滿足於簡單地‘隨類賦彩,以色貌色’,而應該精心選擇、著意調配,構成和諧、生動的畫面。這就叫設色。” 這頗有見地。以此衡量王耀東的軍旅詩,我們便不難發覺其善於設色之特色。儘管王耀東的軍旅詩創作在前,霍松林教授關於設色的闡述在後,但前者在設色上完全符合後者的要求。這或許是一種巧合,所謂“英雄所見略同”。王耀東的軍旅詩在設色上突出表現為“精心選擇”多種色彩,而且“著意調配”,使之渾然一體,“構成和諧、生動的畫面”,並能緊扣軍人所處環境之特徵,有助於反映軍人豪邁的情懷。《瞭望台》的開頭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青的山,綠的海,

裝在戰士胸懷;

白的雲,淡的煙,

都在腳下踩。

 

這裡,精心選取了“青”“綠”“白”等多種色彩(其中,“淡的煙”未指明具體色彩,這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著意調配”,使之與“山”“海”“雲”“煙”等物象渾然一體,並借助於動詞“裝”“踩”,使之與“戰士”的“胸懷”“腳”有機結合,構成了和諧、生動的畫面,別具一格的意象組合,也就緊扣了軍人所處環境之特徵,形象生動地反映了當代軍人寬闊的胸襟、豪邁的情懷。如此設色,巧妙自然。除此之外,《戰士的腳步》與《哨位上的歌》二首之二《雲琴》等詩也都是善於設色反映軍人豪邁情懷之佳作。

 

(三)善於以形象的語言表達軍人的責任感

軍人都具有保家衛國的責任感,這在王耀東的軍旅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其軍旅詩在表達這種責任感時不是運用“標語式”“口號式”的語言,而是採用了形象生動、富有個性的語言,因而富有詩情,也富有詩意。《槍桿詩抄》(5首)中的第一首詩《峭壁》:“哨兵的刺刀,/是最陡最陡的峭壁,/再狡猾的敵人,/也休想飛越!”以“最陡最陡的峭壁”比喻“哨兵的刺刀”,新穎別緻,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軍人不放走一個敵人的責任感,富有詩情詩意;第五首詩《準星》:

 

準星,準星,

什麼是你的標準?

在我的槍口下,

不放走一個敵人!

 

此詩與第一首詩同是表達軍人不放走一個敵人的責任感,但二者在寫法上明顯不同。第一首詩採用的是巧比妙喻,而此詩則是將槍的“準星”人格化,並妙用設問之法,也就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軍人不放走一個敵人的責任感,同樣富有詩情詩意。其《堅決打它稀巴爛》《尖刀連人物》《石大山》等詩也都是善於以形象的語言表達軍人責任感的佳作。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上文說王耀東的軍旅詩善於以新巧的構思表現思想內容,善於設色反映軍人豪邁的情懷,善於以形象的語言表達軍人的責任感,這僅是出於表述的方便,分而說之,而事實上,他的軍旅詩往往在一首詩中便綜合體現了這些藝術特色,也即在一首詩中善於以新巧的構思、恰當的設色、形象的語言共同表現詩的思想內容,反映軍人豪邁的情懷,表達軍人的責任感等。

儘管知名度不及李瑛、公木、蔡其矯等當代老詩人的軍旅詩,但王耀東的軍旅詩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可謂為他贏得了“詩人”的稱號。

 

藝術成就突出的新鄉土詩

王耀東的新鄉土詩藝術成就突出。如果說,軍旅詩使王耀東獲得“詩人”的稱號,那麼,其新鄉土詩則讓他成為名副其實的著名詩人,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乃至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再打個並不高明的比方,王耀東的新鄉土詩就像一位高明的二胡演奏家以獨特的表現手法演奏出來的非同凡響的二胡曲。二胡,在中國民族樂器中歷史悠久,富有表現力,演奏的曲子,或哀婉深沉,如《江河水》《二泉映月》等;或清新歡快,如《喜送公糧》《鄉村變了樣》等;或豪邁奔放,如《賽馬》《戰馬奔騰》等。王耀東的新鄉土詩,彷佛高明的二胡演奏家以新穎的技法讓古老的二胡發出了與眾不同的新聲,頗具藝術感染力。

 

(一)開闢了鄉土詩新的路徑

1 從鄉土詩到王耀東的新鄉土詩

鄉土詩,在中國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田園詩。其傑出代表有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田園詩,主要表達“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五首之三)的閒適心境等。現代的鄉土詩,主要是一些描寫家鄉的詩,代表作有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內容反映家鄉人物不幸的命運等。當代鄉土詩,20世紀60年代的代表作有著名詩人賀敬之、李季、聞捷、嚴陣等人的作品;70年代有著名詩人劉章等人的作品。這些作品,大都以質樸的語言描寫鄉村的風土人情,抒發詩人對鄉土風光的讚美之情,散發著泥土的芬芳。

王耀東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創作鄉土詩,早期的鄉土詩,如《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收錄的《農村三曲》《伐木者》《關於桑葚的童話》等,反映鄉村生活,質樸、自然、真實。詩人1990年創作的《最初的歌》一詩,其中有一些描述其鄉土詩“特質”的詩行。後來,他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這些詩行之後說:“這種原始的情韻是我農村生活詩的基本格調和色彩。用這種基調看我的詩,就有了特殊的色彩,儘管它很原始,我卻寫得得心應手。就像童年把手伸進鳥巢去掏鳥蛋,撲入故鄉河水中去捉蝦摸蟹一樣自然、真實。” 這實際上也形象而準確地反映了其早期鄉土詩質樸、自然、真實的“原生態”特色。

 詩貴創新。在前人的基礎上創作出具有時代特徵的別有風味的新鄉土詩,這是王耀東執著的追求。經過不懈的努力,至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尤其是90年代,王耀東的鄉土詩獲得了質的飛躍,可謂開闢了新的路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鄉土詩,奠定了王耀東的新鄉土詩在詩壇的地位,使他本人成為當代名副其實的著名詩人,也將中國當代鄉土詩推向新的高峰。因此,其詩得到了當代眾多名家的好評。

2 王耀東的新鄉土詩開闢的新的路徑

 王耀東的新鄉土詩開闢的新的路徑,這裡主要是指其新鄉土詩在思想內容上具有的新突破、新深度等。這又至少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具有時代的新鮮感。王耀東的新鄉土詩善於將真摯的情感注入典型的人和事、鄉村獨特的景象之中,創造出富有詩情畫意的意境,在不經意間反映新的時代給鄉村帶來的新的變化,反映農民新的生活、新的心態、新的觀念等,具有時代的新鮮感。其新鄉土詩之“新”也就實至名歸。《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收錄的《他,要挺起的》與第二卷收錄的《心底的風》《太陽,在山溝裡升起》《山溝,也要變成人人眼饞的地方》《存摺》等詩可謂這方面的力作。

 二是具有反映現實的新深度。以往的鄉土詩寫鄉村、農民在內容上顯得較為單一,缺乏複雜性。而王耀東的新鄉土詩則獨特地展現了鄉村的複雜性等。也即其新鄉土詩在展現鄉村美,表達詩人對故鄉的愛之外,也或明或暗地揭示鄉村存在著的不美的一面,如舊的世俗等,反映農民的複雜心境,折射出詩人的矛盾心理。這也就使其新鄉土詩具有名副其實的“新”,並具有反映現實的新深度。展現鄉村美,表達詩人對故鄉的愛的力作有《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收錄的《暮靄裡,母親的一聲呼喚》《我望慈母手中線》《玉米地》《童年的陽光》《我的田園》等;而揭示鄉村存在著不美的一面,反映農民的複雜心情,折射出詩人的矛盾心理的代表作有《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收錄的《不流淚的土地》《夜,很深的夜》《接近土地》和第二卷收錄的《鄉村的夜》《苦嫂》等。

三是具有思想美的新高度。王耀東的新鄉土詩營造了獨特的精神家園,具有思想美的新高度。對此,下文將具體闡述。

 

(二)營造了獨特的精神家園

營造獨特的精神家園,可謂文學作品思想美的一種追求,是作品審美價值的構成要素之一,也是一位作家(詩人)創作成熟的顯著標誌。王耀東的新鄉土詩營造了獨特的精神家園,具有思想美的新高度,頗具審美價值,也意味著詩人創作的成熟。他出生於山東省臨朐縣(隸屬濰坊市),後來在濰坊市工作、生活多年,因而可以稱之為“濰坊人”。在其新鄉土詩中,濰坊既是詩人實體的家園,又是其詩所營造的獨特的精神家園。而這獨特的精神家園可以理解為人們所嚮往的詩意棲息的精神家園。德國19世紀詩人荷爾德林有一首詩《人,詩意地棲居》,後來由於著名詩人海德格爾的引用詮釋,“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就成為人們美好的生活嚮往,也成了作家詩人在文學作品中營造獨特的精神家園的自覺追求。

1 營造獨特的精神家園採用的方式

王耀東的新鄉土詩在營造獨特的精神家園時主要採用了兩種方式:

一是頗為明顯的方式。這種方式也即在詩題或詩中直接出現“濰坊”或“故鄉”字樣。這是具有雙重身份的家園:實體的家園與令人嚮往的詩意的精神家園。或者以具有代表性的物象指代它。濰坊,古稱“濰縣”,又名“鳶都”,是中國風箏文化的發源地,有“國際風箏都”之美譽,而且是能夠讓人“詩意地棲居”之地。王耀東的新鄉土詩將本就具有詩意的濰坊(故鄉)進一步詩化,營造了獨特的精神家園。《王耀東詩文選》第二卷收錄的《濰坊,風箏節》《濰坊,四月的天空》《故鄉的河》等詩便是在詩題中直接出現“濰坊”或“故鄉”字樣,此卷收錄的《我的山村》一詩在詩題中也含有“故鄉”之信息;而同為此卷收錄的《風箏的歌》《放風箏》等詩則是以具有代表性的物象“風箏”指代濰坊。從而,在詩中營造了“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家園。

二是不大明顯的方式。也即未於詩題或詩中直接出現“濰坊”或“故鄉”字樣,也未以具有代表性的物象指代它,而讀者在詩的字裡行間則不難察覺隱匿其中的獨特的精神家園。這在王耀東的新鄉土詩中也佔了較大的比重。《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收錄的《秋千》《鳥語聲中》《毛桃成熟的時候》與第二卷收錄的《桑枝搖動在詩的琴弦上》《掐草編》《摘蘋果姑娘》等詩,可謂這方面的力作。

 

2 營造獨特的精神家園的深層次原因

王耀東的新鄉土詩營造獨特的精神家園,既有詩人追求作品思想美、審美價值的原因,又有其他的深層次原因。那就是一方面王耀東具有“故鄉情結”(“故鄉”一詞在現代漢語中的詞義有“出生地”,也有“家鄉”等),對故鄉有著深深的愛,這與童年時代故鄉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深刻印象不無關係。《王耀東詩文選》第二卷收錄的《尋根》一詩便表達了詩人“對家鄉深深的感恩”之情,並強調“我的詩  以它為根”。況且,“故鄉情結”具有共性,古人不就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的詩句嗎?當代電影《紅日》中的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取材于山東膠東民歌《王二小趕集》,也反映了人們的“故鄉情結”。有意思的是,此插曲的詞曲作者三人中除了呂其明之外都是山東膠東人,其中,楊庶正是青州(今屬濰坊管轄的縣級市)人,肖培珩是煙臺(屬於膠東地區)人。而詩人王耀東的故鄉臨朐縣隸屬於濰坊,也屬於膠東地區。也即王耀東、楊庶正、肖培珩三人皆為膠東人。他們不同的作品都反映了對“故鄉”的愛,這是一種巧合呢,還是在於該地區的人們都具有“故鄉情結”呢?答案當屬於後者。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是王耀東從內心深處渴望營造那詩意棲息的精神家園。不可否認,鄉村在詩人的心目中不全是美的,也有不美的一面,令人內心不安、痛苦乃至掙扎。於是他的新鄉土詩也注意描寫鄉村不美的一面,表達詩中人物和詩人內心的不安、痛苦乃至掙扎等。這是其新鄉土詩有別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那些一味地讚美吟詠物件的鄉土詩之處,也是其新鄉土詩具有新的內涵、新的深度的標誌之一。《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收錄的《不流淚的土地》等詩便具有代表性。或許正是因為感覺到鄉村也有不美的一面,令人內心不安、痛苦乃至掙扎等,詩人更要在詩中營造獨特的精神家園,告別世俗、遠離紛爭與喧囂的詩意棲息的美好的精神家園,給他人和詩人自己以精神慰藉。唯其如此,在王耀東的新鄉土詩中,反映鄉村美好一面的作品還是佔了多數,哪怕是寫草、鳥、炊煙等平常之物,也儘量使之具有詩情詩意,營造出獨特的美好的精神家園。我們不妨來看《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收錄的《炊煙》一詩的結尾部分:

 

輕柔如低回的夢境

婀娜如歌的韻律

不管在它身邊或異地

一見到它會使你欣喜若狂

炊煙是一種情感

送你永久的溫馨

 

“炊煙”,這是鄉村的平常之物,在詩人王耀東的筆下,變成了“輕柔如低迴的夢境”與“婀娜如歌的韻律”非同尋常的姿態,更具有“送你永久的溫馨”這神奇的魅力。言外之意,令人嚮往的精神家園便是由“炊煙”等平常而又非凡的物象組成的獨特的意象營造出來的。從中,我們不難發覺王耀東的新鄉土詩營造獨特的精神家園的深層次原因。

由於開闢了鄉土詩新的路徑,營造了獨特的精神家園,王耀東的新鄉土詩在思想內容上有了新的突破,有了新的深度,具有思想美的新高度,獨特的魅力。

 

(三)採用了多元化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屬於形式方面的範疇。形式與內容互為作用,缺一不可。形式是外殼,內容是內核,形式為內容服務,而內容則使形式有了落腳點。創作新詩固然應重視思想內容,但不可忽視表現手法。王耀東在創作新鄉土詩時,就很重視表現手法,並採用了多元化的表現手法,也即他不是在詩中採用單一的手法,而是出一種“組合拳”,以多種表現手法進行意象組合,創造詩的意境,抒情述懷,從中,也體現了其表現手法的現代性、獨特性,從而使詩具有相當高的審美價值。

拙著《筆落驚風雨——寫詩成功的秘密》(中國文聯出版社2011年版)之“上編”,理論聯繫實際揭示了新詩寫作成功的秘密(事實論據主要是中國現當代著名詩人之名作),其中涉及表現手法的有“意象組合多樣化”“想像展開新奇化”“謀篇佈局陌生化”“角度選擇個性化”“語言運用精美化”等。這些所謂寫詩成功的“秘密”,其實也是評判新詩佳作的標準。以此衡量評價王耀東的新鄉土詩也都頗為恰當。限於篇幅,我只能簡要地談談其詩語言運用的精美化。語言運用精美化也體現了其表現手法的現代性、獨特性。詩是文學的最高樣式。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從語言的角度來考察王耀東的新鄉土詩的表現手法能以一斑窺全豹。王耀東的新鄉土詩語言運用的精美化除了表現為質樸美、自然美、野趣美之外,還具有如下“三美”:

1 精練美

語言具有精練美,這讓王耀東的新鄉土詩紙短情長、含蘊豐富,耐人咀嚼。為何他的新鄉土詩具有語言的精練美?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詩人懂得並能做到惜墨如金。寫詩,必須惜墨如金,以一當十,而切忌像韓信將兵那樣多多益善。王耀東的新鄉土詩大都篇幅短小,卻含蘊豐富,耐人咀嚼,原因就在於王耀東作詩懂得並能做到惜墨如金。這也是詩人在創作中持之以恆的追求。

二是詩人勇於忍痛割愛。要使詩的語言具有精練美,詩人就得勇於忍痛割愛,將可有可無的字行毫不留情地刪除,直到字無可刪、行無可除為止。王耀東的《鄉事》一詩曾引起爭鳴,其焦點就在於此詩的語言是否精練。換言之,就是詩人在創作此詩時是否勇於忍痛割愛,刪除可有可無的字行。我個人覺得《鄉事》語言是精練的。因為精練不等於詩的語言越少越好,而在於詩在抒發情感、表達思想等方面是否達到了“增一字則長,減一字則短”之境界。《鄉事》確乎達到了此境界。

2 新奇美

非同尋常的新奇美是詩語言精美化的要素之一。優秀的詩作也總在語言上具有新奇美。王耀東的新鄉土詩有相當數量的作品具有語言的新奇美。語言的新奇美是王耀東的新鄉土詩的語言特色之一,是其新鄉土詩具有“新”的藝術形式的顯著標誌之一,也是其詩具有相當高的審美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語言的新奇美,概言之,有兩點最為突出:

一是語言驚人,合乎情理。清代著名戲曲理論家李漁對填詞錘煉字句的要求有獨到的見解:“琢句煉字,雖貴新奇,亦須新而妥,奇而確。妥與確,總不越一理字,欲望句之驚人,先求理之服眾。” 其大意是,(填詞)錘煉字句,儘管貴在新奇,卻也必須新而妥貼,奇而確當。而這總越不過一個“理”字,想達到“句之驚人”的要求,首先就要講求合理,能夠“服眾”。對李漁的這一見解要言之,便是填詞錘煉字句想要語言新奇驚人,首先要講求合乎情理,使人信服。其見解頗有見地,儘管針對的是填詞錘煉字句的要求,卻也適用於作詩的語言要求。王耀東的新鄉土詩便達到了這種語言驚人,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要求。我們不妨來看《王耀東詩文選》第二卷收錄的詩《曬糧》的最後一節:

 

農家的日子

就像這曬糧的場

曬糧的街

展開金色的翅膀

就要飛起來

 

前三行運用新巧貼切的比喻,後兩行借助於新奇的比擬兼誇飾之語,形象生動而含蓄地展現了“農家的日子”即將飛快地好起來的前景。實際上這也是在曲筆反映新的時代正給農村帶來新的快速的變化。可謂語言驚人,合乎情理。王耀東的新鄉土詩的語言新奇美由此也可窺見一斑。

二是語言變形,具有張力。比如:《王耀東詩文選》第二卷收錄的《鄉味》一詩,最後兩行“鄉味是甜甜的呼喚/在筷子頭上長出最清涼的濃蔭”,將本來是味覺形象的“鄉味”幻化成聽覺形象的“甜甜的呼喚”,再幻化成視覺形象的“在筷子頭上長出最清涼的濃蔭”,也就將“鄉音”詮釋得如此特別,如此生動,如此感人。可謂語言變形,具有張力。《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收錄的《井臺會》一詩,寫“我”睹物思人,想起“曾拉一條井繩”的“她”,情真意切;最後一節“井臺上/那轆轤搖動的聲音/已把我對她的思念/搖向永恆”,將本來屬於聽覺形象的“轆轤搖動的聲音”幻化成心理、動感形象的“已把我對她的思念/搖向永恆”,也就寫足了“我”對“她”的思念。如此語言變形,具有張力,凸現了詩的語言的新奇美,也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

3 音樂美

音樂美,是詩的語言美的顯著特徵之一,也是新詩與散文、小說等其他文學樣式在語言上的分界線。因此,創作新詩要追求語言的音樂美。王耀東的新鄉土詩大都具有語言的音樂美。有些詩通過適當押韻達到語言的音樂美。如《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收錄的《門前的老榆樹倒了》,全詩共五節三十一行,押韻採用的是現代詩韻中的“一七轍”,韻腳有“肢”“止”“去”“汁”“軀”“息”“子”“地”等;第二卷收錄的《春光從故土銜來》,全詩共五節二十三行,押韻採用的是現代詩韻中的“江陽轍”,韻腳有“傷”“光”“涼”“堂”“香”“霜”“嘗”“望”“膀”“嗓”“行”等。這兩首詩在選韻上都符合詩的抒情基調,讀起來也都朗朗上口。有些不那麼押韻的詩則通過字的平仄相間達到語言的音樂美。這顯而易見,就不用一一列舉了。唯其如此,王耀東的新鄉土詩具有語言的音樂美。

因為開闢了鄉土詩新的路徑,營造了獨特的精神家園,採用了多元化表現手法,尤其是語言運用精美化,體現了其表現手法的現代性、獨特性,王耀東的新鄉土詩藝術成就突出,名聲大振,可謂實至名歸,名副其實。其新鄉土詩也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同樣精彩的其他題材的詩

王耀東勇於創新,善於求變,不僅擅長創作軍旅詩、新鄉土詩,尤其是後者取得了突出的藝術成就,而且擅長創作其他題材的詩,同樣寫出了特色,寫出了精彩。如同一位高明的電子琴高手,善於模擬多種樂器,演奏出不同曲調、不同風格,讓人愉悅的樂曲。

王耀東在詩集《北京詩篇》的自序中表達了自己的詩觀:“真正的好詩,是對人性王國的一次冒險旅行。關鍵在於打破根深蒂固的思維習慣,不斷地揚棄偏見與假定,勇於去揭開無限廣闊和無限深沉的幻覺世界,才能真正摸到詩的脈搏與真諦。”這裡,詩人談到心目中真正的好詩的標準,強調了創新求變對創作好詩的重要性。其詩創作也實踐了這一詩觀,勇於創新,善於求變,在軍旅詩、新鄉土詩之外嘗試創作其他題材的詩,並且取得了成功。

王耀東的詩集《北京詩篇》主要收錄了詩人于2001年之後八九年間創作的詠北京的詩與在北京寫的追記外地遊的詩。前者,可以稱之為“都市詩”;後者可以稱之為“山水詩”(或稱之為“紀行詩”)。《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和第二卷也收錄了一些山水詩、哲理詩、詠史詩等。這些詩也都寫得饒有特色、富有詩意,反映出王耀東善於駕馭不同題材、多種題材的能力,也為他成為一名優秀詩人增添了資本。

 

(一)特徵鮮明的都市詩

王耀東的都市詩特徵鮮明。都市詩不同於鄉土詩,吟詠對象、重點等明顯有別於後者。不過,二者在寫作上具有相似的要求,那就是必須緊扣吟詠物件的特徵,具有詩人獨自的感悟。王耀東的都市詩寫北京,寫大街、地鐵、高速公路、鳥巢等,這些或者是大都市都有的,或者是北京獨有的,往往寥寥數語便將其特徵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出來,而且詩中有著詩人獨自的感悟。其詩集《北京詩篇》收錄的《在北京的大街上》一詩,開頭寫北京的大街,將其比喻為“長長的信”,人們的腳是“筆”,而且“每一筆都是/不留姓名的寫意”,巧比妙喻,不同凡響。而如下的一些詩行則更能反映北京的特色,也有著詩人獨自的感悟:“北京的大街/腳是它上面一個個苦寒者的影子/就是國家總理的半個身軀/也常常擠在裡面/共同參與這一篇抽象文章”。從此詩集收錄的《鳥巢  一個新穎的高度》中,我們或許更能感受王耀東都市詩獨特的魅力。此詩寫北京獨有之物“鳥巢”。這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比賽場所之一。詩中以新穎別緻的意象組合不僅描繪了“鳥巢”的外在特徵,而且揭示了其蘊藏的含義:“鳥巢/吸引著鼓翼的搏動/激勵著成功的獲取/高高地站於天籟//它的一條條曲線/破雲而起/靜止飛翔的音符/呼喚拼搏的動力”“鳥巢/一個美的象徵/每時每刻都在首都的上空/生長著現代的節奏/鳴響著新時代的史詩”。從中,讀者可以對“鳥巢”的外形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並能從詩行中獲取奮力拼搏的正能量。無疑,王耀東的都市詩創作也很成功。

 

(二)別具一格的山水詩

王耀東的山水詩別具一格。山水詩,在中國歷史悠久。魏武帝曹操的《觀滄海》可謂中國詩史上的名副其實的山水詩。東晉著名詩人謝靈運的山水詩藝術成就突出。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孟浩然等開創了一個詩歌流派“山水詩派”,並將山水詩推向新的高峰。山水詩的傳統主要是詩中有情、“詩中有畫”。王耀東的山水詩繼承了中國山水詩的傳統,又有其獨到之處。他的山水詩模山范水,飽含著情感,往往片言隻語便形象生動地勾勒出吟詠物件的風貌,且達到了“詩中有畫”之境界,有些山水詩裡還具有詩人對自然乃至人生獨自的感悟。這方面的佳作有《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收錄的《香山》《黃河源探尋》《青海湖邊》與第二卷收錄的《嶗山佳景處》等。下面,我們不妨來看詩集《北京詩篇》收錄的兩首山水詩,以一斑窺全豹。

《瀑布》,寫水——瀑布。開頭便不同凡響:

 

哪一位天使

把頭髮向半空一甩

  一片雪白

掛向了半空

 

這裡,以奇特的想像、生動的比喻寫瀑布來源,並兼寫其形,虛實結合,繪聲繪色,恰到好處,可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詩中有畫”,又有詩趣。最後一節“大山把它一把攬在懷裡/拍著藍天/樂樂哈哈的大喊//多端莊/多華麗/如果你站上山頂/像不像/姑娘一件銀色的裙子”,將“大山”人格化,以其一“攬”一“喊”烘托瀑布,並以“姑娘一件銀色的裙子”進一步比喻瀑布,寫足了瀑布之形,也使詩具有了精氣神,富有詩趣。在讀者心目中,或許此詩尚不能與唐代大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水》(二首之二)相媲美,但我們至少可以說,王耀東的《瀑布》具有自己的特色,也能給讀者以藝術美的享受。

《登火山》,寫山——廢棄的火山。此詩寫一座廢棄的火山,筆墨重心不在描繪其貌,而在突出“我”登此火山之所察、所感。因此,詩的開端直言“一座被廢棄的火山”,接著以兩個“沒有”與一個“有”對舉,突出後者:“有無數反思的凝結變成一塊塊堅固頑石”。這也可視為寫火山之貌,只是這類似電影中的近景,而非全景。詩的後兩節著重寫“我”的考察與所感。“我不停的一塊塊敲打/突然一塊發紅發熱的石塊/露了出來”,這類似於電影中的特寫鏡頭,寫火山身上的一分子“一塊石塊”,突出其“發紅發熱”,與眾不同。並由此展開想像:“這難道/就是它要發言的舌頭”。此想像將原本屬於視覺形象的“石塊”變形為另一種感覺形象的“舌頭”,出人意外,又合乎情理。最後寫詩人的所感:

 

它還活著

它還想掙扎

一塊標本

濺出了世紀前的呐喊

 

此感悟,屬於詩人王耀東獨自的感悟,也給讀者留下了眾多想像的空間。這也正應得上“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之後的話:“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從對以上兩首山水詩的簡析中,我們不難看出王耀東的山水詩別具一格,值得肯定。

 

(三)富有理趣的哲理詩

王耀東的哲理詩富有理趣。清代著名詩人沈德潛對詩中說理(議論)的取捨有獨到的見解:“詩不能離理,而貴有理趣,不貴下理語。” 其中,“貴有理趣,不貴下理語”,依我的理解,是指詩中的說理(議論)可取的是語言有詩意,有詩的趣味,而不可取的則是語言缺乏詩意,了無詩的趣味。這也可以視為評判哲理詩價值的標準之一。王耀東的哲理詩可謂“有理趣”而無“理語”。其數量不多,卻富有哲理,而且往往將哲理寓於詩的形象之中,富有理趣,既具有美感,又耐人尋味,給人啟迪。不像某些哲理詩缺乏詩意,顯得理性有餘而形象不足。印在《王耀東詩文選》每卷封底的《一粟一瞬一天》可謂王耀東哲理詩的代表作。此詩曾榮獲“世界漢詩協會全球編鐘金獎”。全詩如下:

 

大海就是那麼一粟

    跳進去

  你也就是海了

 

花開就那麼一瞬

    你一開

  也就是春天了

 

人生就是那麼一天

一天就能創造奇跡

一天就能穿越百年

 

一粟並非一粟

一瞬並非一瞬

 

這首詩的首節,先化用成語“滄海一粟”,以“大海”與“一粟”一大一小之物象組成一種反差明顯的意象,再以“跳進去/你也就是海了”將二者合而為一,也就使意象變得非同一般。其中,蘊含了深刻的哲理:事物的大與小是相對的,大包含小,小中見大,融入其中,小也就變成大了。第二節,以“花開”與“一瞬”對舉,形成了一種動態性的意象;“你一開/ 也就是春天了”,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意象。其中,同樣蘊含了深刻的哲理:空間的少與多是相對的,少可組成多,多中又有少。第三節,以“人生”與“一天”相對應,並以“一天”與“創造奇跡”“穿越百年”形成反差大的意象。其中,同樣蘊含了深刻的哲理:時間的短與長是相對的,短中見長,長包含短;此短與長暗含的價值也是相對的,短能達到長,也能創造大的價值。最後一節,“一粟並非一粟/一瞬並非一瞬”,這是結論,並非文字遊戲,而是在前三節基礎之上得出的結論,富有哲理的結論。它貌似禪語而非禪語。“一粟”可以包孕良多,自然“並非一粟”;“一瞬”能夠包含永恆,自然“並非一瞬”。這是前三節所揭示的哲理的歸納與昇華。此詩中蘊含的哲理究竟是否如筆者所理解的闡述的,或許見仁見智,並非一致,但至少有一點可以統一,那就是在全詩營造的獨特的意境中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富有理趣,給人啟迪,讓人愉悅。此詩榮獲“世界漢詩協會全球編鐘金獎”,屬於實至名歸,眾望所歸。

 

(四)頗具價值的詠史詩

王耀東的詠史詩頗具價值。他的詠史詩繼承了中國古代詠史詩詠古抒懷的傳統,並寫出了特色,寫出了精彩。或者直接詠古人而抒懷,如《文成公主》《吟板橋》等;或詠古遺址,並由此及人而抒懷,如《過屈原祠》《武侯祠》《杜甫草堂》《陸遊洞》等。以上提及的詩皆為《王耀東詩文選》第一卷所收錄。其第二卷也收錄了一些詠史詩,如《宮妃》《兵馬俑》《登秦皇陵》《宋陵》等。這些詠史詩吟詠的物件,前人也有吟詠,且留下了不少佳作,但王耀東的詩並未因有前人的佳作而失卻光彩。其主要原因就在於王耀東的詠史詩在營造的意境中具有對歷史人物、事件獨自的讀解。對王耀東的詠史詩佳作,已有國內著名的批評家、詩人如謝冕、劉士傑、丁芒、紀宇等作了具體分析與準確的評價。我很贊同他們的觀點,因而對王耀東的詠史詩也就不在此具體闡述了。

 

結 語 :

王耀東的軍旅詩善於以新巧的構思表現思想內容,反映的軍營生活饒有特色,具有時代感,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善於設色反映軍人豪邁的情懷,也即“精心選擇”多種色彩,“著意調配”,使之渾然一體,緊扣軍人所處的環境之特徵,“構成和諧、生動的畫面”,反映軍人豪邁的情懷;善於以形象的語言表達軍人的責任感,具有詩情詩意。儘管在王耀東的全部詩作中,軍旅詩的藝術成就不及新鄉土詩等,知名度也不及李瑛、公木、蔡其矯等當代老詩人的軍旅詩,但其軍旅詩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為王耀東贏得了“詩人”的稱號。王耀東的新鄉土詩的成就突出,擇其要而言之,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開闢了鄉土詩新的路徑。也即其新鄉土詩真實地反映了鄉村新的變化等,具有時代的新鮮感;獨特地展現了鄉村的複雜性等,具有反映現實的新深度;等等。

二是營造了獨特的精神家園。這獨特的精神家園也是詩人和鄉親們嚮往的詩意棲息的精神家園。其新鄉土詩在營造獨特的精神家園時主要採用了兩種方式,營造獨特的精神家園也有其深層次的原因。由於開闢了鄉土詩新的路徑,營造了獨特的精神家園,其新鄉土詩在思想內容上有了新的突破、新的深度,具有思想美的新高度,獨特的魅力。

三是採用了多元化表現手法。也即詩中採用的不是單一的表現手法,而是一種“組合拳”,以多種表現手法進行意象組合,創造詩的意境,抒情述懷,也體現了其表現手法的現代性、獨特性,尤其是詩的語言運用精美化,除了表現為質樸美、自然美、野趣美之外,還具有語言的精練美、新奇美、音樂美。新鄉土詩是王耀東詩創作成熟的標誌,具有相當高的審美價值,將中國當代鄉土詩推向新的高峰,也讓王耀東成為名副其實的著名詩人,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乃至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王耀東勇於創新,善於求變,不僅擅長創作軍旅詩、新鄉土詩,而且擅長創作其他題材的詩。他的都市詩特徵鮮明,山水詩別具一格,哲理詩富有理趣,詠史詩頗具價值。所有這些,反映出王耀東善於駕馭不同題材、多種題材的能力,也展現了王耀東成為一名優秀詩人所擁有的資本。王耀東就像一位多才多藝的高明的演奏家,善於一人操多種樂器演奏不同曲調、不同風格的樂曲,反映豐富的生活、多彩的人生,具有正能量,也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由此又有了一個結論或曰建議:在撰寫中國當代詩歌史、文學史時,我們不能將王耀東僅僅定義為“中國當代著名新鄉土詩人”,而應直接定義為“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或者乾脆定義為“中國當代優秀詩人”。

 

【注釋】

尹在勤:《新詩漫談》,陝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1頁。

霍松林:《論詩的設色》,霍松林:《唐音閣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頁。

王耀東:《詩的悟道在哪裡》,《王耀東詩文選》第三卷,華齡出版社2014年版,第24頁。

[清]李漁:《窺詞管見》,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一冊,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553頁。

⑤⑦[宋]歐陽修:《六一詩話》引梅堯臣語,《六一詩話白石詩說 滹南詩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9頁。

此詩通行本的標題中少一個“水”字。

[清]沈德潛編:《清詩別裁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凡例”之第1頁。

 

201653日—15日寫于春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