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住宅與鄰里人情

 

  美國的住宅不論是公寓或房子,因面積、地點、環境不同,價位也有所差異。除了公寓(Apartment )與獨立屋(Single Family Housing)外,尚有獨立產權的公寓大廈(Condominiun)、多棟聯建住宅(Townhouse)、聯結車輛遷移的房屋(Mobile Home)等。

        有投資者喜歡買整棟公寓出租做寓公,房客大多數是來美的新移民或是留學生。有些房客為了省錢,兩人共租一間,或是一人租一間。有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在尚未成家或工作未穩定之前,也喜歡暫時租屋。

        很多公寓不但租金貴,規定也很嚴格,不可養寵物或有小孩。

        紐約與舊金山或洛杉磯靠海邊的單人房或兩人房公寓,租金都不便宜;月租從兩千元起跳。這種類似臺灣的公寓或大廈,都有經理管理。有些附設游泳池,健身房及會議廳等,但也有些設有游泳池。

        每個城市也有廉價出租公寓,幾百美元而已,但環境較差。雖然房舍是緊接著,但很多是早出晚歸,因此少有來往。甚至有些住同一間公寓好幾年,並不知道鄰居究竟是何許人也。

        不喜歡將時間花在庭院或是工作忙碌、經常出差的人,喜歡住CondominiunTownhouse;包括經濟剛起步的小家庭,或手頭存款不多的人,喜歡投資在這種有一車庫及一個小小庭院的住宅。

        紐約、紐澤西或華府等地,近市中心或辦公大樓的Condominiun, Townhouse,租金或價格都很貴。

        記得移民之前初到美國探親旅遊,是南加州舊金山與聖荷西附近鄉鎮Turlock, 出產桃子櫻桃的此鎮,屬於農村型,因此房價相對較便宜。此地華裔大多數擁有獨立屋,不但有很大的前後院,還有游泳池及烤肉區。因是鄉下,生活費較低,住家環境卻是不錯,那兒的人也較親切,,很有人情味,尤其是認識多年的老鄰居還會守望相助。

        美國獨立屋是一戶一棟,前後與隔壁鄰居都有院子隔離。一些重視隱私權的西方人,喜歡在山坡上建屋,不但遠離都市喧嘩,與左右鄰居相距甚遠,房子面積大,房價也相對昂貴。加州好萊塢影星或美國富豪都喜歡住近海或近山的獨立別墅。美國舊金山、洛杉磯、聖地牙哥、紐約、波士頓等,是中美人士喜歡住的城市,房價也是全美最貴。

        在洛杉磯海邊一高級城市Rolling Hills Estates 的一位臺灣中年移民有座近海的豪宅,此屋主人不但沒有出外工作,每日生活就是找牌搭子,而且還邊打牌邊找推拿師幫忙按摩,但他卻是寂寞的。這位華人還向朋友抱怨,美國沒有人情味,左右鄰居看到他,都不理他。但據一位住那附近的美國律師朋友說,那兒住家大多數是高收入的律師、醫生或生意人士,他們仍然辛勤工作,因此像這位終日過著紙醉金迷生活的中年男人,當然是被看不起。

        位於美國東岸,紐約州南端的紐約(City of New York)是美國最大城市、聯合國總部所在地,也是人稱世界商業、金融、媒體及文化中心。自美國「金融海嘯」後,某些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濟衰退或目睹幾次經濟蕭條的人士,大多早有預知並警覺性從多方面著手進行簡樸與環保工作。

        朋友純俐的先生Larry為西方白人Larry,在紐約從事建築工程工作, 因早就意識到會有這麼慘烈的一天,所以與華裔妻子將原來的長島大房子賣掉,搬遷至Sea Cliff老城的古老小房子。親自動手翻修房子的他,因長期支持綠色環保,所以建築藍圖均以節約能源為首要。

        他準備花三年至七年時間,在這古老房子裝置地下能源做天然冷暖氣、以地窖代替冰箱等。在公司任職高級主管的他,利用下班與週末時間工作,不但省下工人費用,也不用付健身房會費與往返的交通費。

        目前,他已在前院進行挖水溝,將水管埋在地下,日後這種滴水澆灌院子功能,可節約過去噴水的用水量。從事建築多年的Larry認為,要維持大環境的乾淨,應尊敬自然,支持地球的太陽能及環境存款工作。

        Larry 這樣受過高等教育、高收入,卻喜歡自己動手翻修房子,提倡環保,又與鄰居和睦相處的西方人士不少。

        目前我所居住的聖安東尼奧市,位於德州休士頓與達拉斯之間,此城西語裔約佔60%的人口,因此市長、大學校長、官員等,西語裔也佔不少。

        這兒的人相對較友善。在此已住近30年的王幸妹,與鄰居交往,猶如在她生長的故鄉  ── 臺東。

        熱情的王幸妹,平日挺喜歡幫助朋友,所以做她的鄰居很幸福。未上班的王幸妹勤於家務事,有時不但自己做,還挺愛幫助鄰居,如修剪雜草等。在郵局上班的Bob初識她時,聽說她愛吃竹筍,特別向住墨西哥的外婆要了幾顆竹筍送給她。而不開車的王幸妹又是美國接待家庭,因此當她需要接送國際學生時,先生又在上班無法幫忙接送,Bob 義不容辭幫忙接送,所以有「交通部長」雅號。

        王幸妹則義務幫左右鄰居割草,她也會烹調臺灣料理送給鄰居。右邊鄰居Jenny雖已80歲,精神很好時,常一人駕車到處跑。每當她在路上遇見王幸妹,必會主動停車,問她去哪裡,需要送一程嗎?笑容燦爛、重情義的王幸妹說,「一般西方人注重隱私權,不太與陌生人打交道,但我會主動與他們打招呼,或噓寒問暖。」

        美國還有一種聯結車輛遷移的房屋Mobile Home,又稱活動屋,很受美國藍領階級或退休人士喜歡。此地一位華裔畫家閔樹屏,剛從臺灣移民來美時,與美國先生在愛達荷州,就住在活動屋裡。此屋,一般由工廠製造,分別由Single Wide(一個車箱)或Double Wide(兩個車箱)、Triple Wide(三個車箱)組合,有屋頂、門、窗等,其外觀就像是一間民房,裡面可以依各人需要添加設施。

        閔樹屏說,住Mobile Home,負擔輕,感覺輕鬆。近年來這種房子分兩種,第一種就是傳統的Mobile Home, 價格便宜,品質較差,通常是低收入家庭使用,或者被當成暫時性的房屋來使用(例如,買地後,暫時用來等正式的房屋建設完成);只是買此屋只有房子權,沒有土地權。

        另外一種是Prefabricated Home, 品質較Mobile Home好,與一般房子品質相近。通常拼裝完成後,就無法再移動;價格從十幾萬到百萬。

        在此住戶,大半是年長退休或藍領階級工人。住慣Mobile Home的閔樹屏說,雖然與鄰居相距不近,但見面總是很客氣,因守望相助精神,所以住此反而覺得安全。

        喜歡花木的閔樹屏,她一英畝地的後院種有廿橡樹,自己鏟除野草並鋪設草地。因是沙土,所以又想法子施肥。院子裡除了許多不同品種花卉,她還種植西瓜、葡萄柚、花生等。因此地似無政府地帶區,所以她還養了幾隻鵝與雞,任牠們在草地自由漫步。

 

披刊於臺灣月刊雙月電子報99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