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春酒與春節待客菜點 (三之二)

3x7+?創意工作坊】分享王育梅(美國)作品(三之二)

鄒聖因教授執行製作   

《 漫談春酒與春節待客菜點 》三之二 文與圖 王育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hmg8XckOY

 

上海年節菜點

        講究文化禮節、喜愛美食的老饕劉冰說,過年就是要吃得熱鬧,有好口彩並且有十足的家鄉味。因此他準備的春酒菜餚,道道是上海家鄉美食,蘊藏新年喜氣、吉祥的意義。

 

 

        春節期間,大部分家裡都是魚肉不斷,劉冰從選餐廳到迎合鄉親口味的菜餚,可謂煞費周章。

        曾在重慶南路工作的劉冰說:「不管在國外或是現在的上海,很難吃到像從前的上海本幫年菜。過去臺北有幾家道地的上海餐館,都是聚集在重慶南路、衡陽街和武昌街一帶。」

        如中山堂附近的上海隆記菜館、狀元樓及三六九餐廳,不但承襲老上海的傳統手藝和口味,也曾是許多政商名流最愛。

 

劉冰的請春酒菜單

 

 1.春捲–金條  2.餛飩–元寶 3.黃豆芽–如意菜  4.紅燒肉–富貴 5.燻魚–年年有餘   

 6.塌棵菜–有親頭 7.薺菜炒年糕–高高興興 8.什錦砂鍋–闔家歡樂 9.八寶飯–百寶 10.湯圓–團團圓圓。

劉冰說:「上海過年一般都有春捲、餛飩、薺菜炒年糕。上海餛飩有大小之分,大餛飩呈元寶形狀,薺菜包肉餡。吃時,先煮過,晾乾後再用平底鍋油煎而成。煎的好,吃起來外焦裡嫩並有鮮味…

 

    陳元靚《歲時廣記》記載「京師人家冬至多食餛飩,故有“冬餛飩,年發飥”之說。即「冬至吃餛飩,過年吃長壽麵。」

        根據史料記載,餛飩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起源於華北,古代簡稱「飩」。南宋時餛飩用以祭祖,富貴講究人家可以在一碗的餛飩裡,做出十幾種不同的口味,有「百味餛飩」之稱。

        巴蜀稱餛飩是「抄手」,廣東人叫「雲吞」,江西呼為「清湯」,新疆稱其為「曲曲」,閩臺又稱作「扁食」

燻魚和四喜烤麩是年菜的冷盤菜,吃燻魚意指「年年有餘」。

看到劉冰菜單裡的紅燒肉,我即刻寄了一張臺北某上海餐館的「紅燒肉」照片給他。他回問「有放冰糖嗎?」接著說「雖然是紅燒肉,但是顏色不太準。」

聽朋友說,目前很受全國各地的歡迎的上海本幫菜,就是上海紅燒肉。這是一道展現火侯功夫的滬菜。老饕劉冰一眼就察覺我拍攝的上海紅燒肉,沒有濃油赤醬的色澤,因為不夠紅亮。

    劉冰說:「上海紅燒肉最重要的是上色、提香和配料。」

    洛杉磯手藝極好的上海朋友吳彤,每提起上海紅燒肉,她的笑意多了上海味。她用上海話國語說:「正宗的上海紅燒肉,色澤誘人。酥而不爛,有股難以抗拒的肉香,所散發出的香味有濃濃的上海味道。」

    吃上海紅燒肉,總是會想到蘇東坡的「東坡肉」。有不少人認為上海紅燒肉是來自杭州的東坡肉。

    史料記載,祖籍四川蘇東坡是眾所皆知的文學家、擅長烹飪的美食家。有「千古第一才子」雅號的蘇東坡有首《豬肉頌》:「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燄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相傳我們所吃的東坡肉,是來自蘇東坡的私房菜,但也有民間傳說是當年陪他到湖北黃州的妻妾朝雲為他烹調的佳餚。聽說,當時被貶官的蘇東坡,因朝雲這道美味的紅燒肉,而快樂的像神仙。

    由於百姓欣賞蘇東坡的才華,更因他的《豬肉頌》,杭州當地人民將此獨特風味、讓人垂涎欲滴的紅燒肉,成了流傳千古美食的「東坡肉」。

    也經過歷代掌廚者的用心研究與改良,這道香味濃郁的「東坡肉」,被認為是杭州第一名菜。而上海紅燒肉不但是許多人兒時回憶的「外婆的菜」,也是劉冰口中的「富貴」菜餚。

    上海人過年餐桌上必有「塌顆菜」,它是上海的特產。劉冰說:「它是寒冬時節菜,塌是扁平的意思。該菜是深綠色,經過寒冬霜打後,味道甜美。因為是青菜,“青”與“親”同音。上海人對有規矩的小孩叫“有親頭”,所以這是“塌顆菜”又叫“有親頭”的由來。」

    根據史料記載,上海話稱「塔姑踩」、「塔古菜」、「塔菜」的塌顆菜,若是移植他區種植,味道必變。因此江南一些地區也種植塌棵菜,但是卻不如上海那麼爽口。就像劉冰形容美國洛杉磯的「塌顆菜」,梗子是長立形狀,少了甜味。

    古代形容它如松樹寒冬不凋,故稱「菘」。上海人更是形容它的美味如「河豚魚」。南宋范成大的詩曰:「撥雪挑來塌地菘,味似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

    秦錫田《周浦塘棹歌》的「拔盡花箕種菜秧,秧排井字綠成行;菜根滋味甜如蜜,堆雪豚味最長。」闡述上海人為何稱塌棵菜是「堆雪河豚」,它的美味和河豚魚不相上下的由來。

    上海話叫「塌棵」諧音似「脱苦」,象徵春節吉祥,所以上海人過春節年菜必有炒「塌棵菜」。塌棵菜炒年糕是上海人普遍的家常菜。

    過去上海人年夜飯都會準備暖鍋,因暖鍋諧音「暖窩」,就像北方的火鍋,大家圍聚共享用一鍋的美味,象徵家人團聚。

    在上海人心目中,暖鍋是道上海本幫菜,也是年夜飯的主角。

    根據史料唐朝時期就有銅製的「暖鍋」。上海人吃暖鍋很講究,用的是紫銅暖鍋。劉冰先生的暖鍋主要食材是高湯加上各種生熟食材,如蛋餃(金元寶)魚丸(銀元寶)、肉丸、蝦丸、粉條、北方的大白菜等。

    劉冰的暖鍋所用食材,雖不是珍饈上品,而是樸實無裝飾的菜餚,但卻是精選各種新鮮的食材搭配而成。不膩也不寡味的暖鍋,融合成鮮香的美味,讓親戚賓客都感受到主人的用心;猶如洛杉磯「南山食府」網站的留言:「用“心”過的才是年。」

「南山食府」祝先生說:「暖鍋大白菜切絲為底,加上綠豆粉絲,排放魚丸肉丸

、蝦丸、蛋餃等;類似闔家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