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個藝術的心靈

 

蓬丹著《追求完美的藝術大師 — 米開蘭基羅》83

三民書局世紀人物100系列  2008.2.1出版

 

近日應邀參加聖瑪利諾慶祝建市百年,於市立圖書館舉辦的第一屆作者簽書會。有文友提及二零零八年三民書局出版的《追求完美的藝術大師 — 米開蘭基羅》。很可惜當日我手邊這本書已售罄,無法展示給讀者。

 

因而回想起,這本勵志性的傳記書,其實是我寫作歷程中的一項挑戰。原以為這主要是為青少年撰寫的,在文字上力求平實即可。何況如此一位舉世知名的藝術家,材料一定不缺,但沒想到這恰是困難之處。正因材料多,有的說法不一致,需求證何者為真,米開蘭基羅身處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他雖喜愛寫作,但他自己所寫的日記詩文等多散失了,關於他個人的描寫只有一本「文藝復興藝術列傳」較有系統,但由於他只是其中之一,敘事並不詳盡。歷史人物的年代、人名、地點都不能胡亂編造,同時所有與他相關的人物,也需一一加以說明。因此當編輯部將我的初稿寄回修改,文字段落間註明了許多疑點,我一方面佩服他們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一方面為桌上一大落蕪雜的資料暗暗叫苦。

 

然而,也正由於這樣辛勤的編寫過程,我才能真正探觸到一個完美的藝術心靈,不僅只像過去在畫冊上或到美術館觀賞作品的精美表象而已。

 

記得大學時,我初次欣賞到文藝復興三巨匠之一的米開蘭基羅的作品。當時一位喜愛藝術的同學介紹我看一本畫冊。我為畫面中眾多表情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所著迷。那有力的筆觸、生動的構圖,有條理地講述聖經「創世紀」的故事,繁複壯闊的場面令我震撼。不過對藝術沒有深入研究的我,還以為那是一幅幅平面的畫作。後來去義大利,當然不能錯過親臨聖彼得教堂一睹真跡的機會。此前我已了解「創世紀」的故事,其實是繪在西斯汀禮拜堂的天花板上的。我心忖,那當然是以一種違反常態的作畫姿勢來繪圖的吧。在禮拜堂中,我把頭部後仰,不多時就感到脖頸有點酸麻,我不禁暗自驚奇,藝術家是以怎樣過人的耐力與高超的技藝,來完成這般特出的曠世巨作呢?

 

我也想到,米開蘭基羅在離地如此高的天花板上作畫,一般人無法靠近鑑賞,就算他不注重細微末節,可能也沒人會注意。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忽略細節,畫上的每一根線條、每一片光影都是那樣精緻而真實,也因此能夠通過時間的考驗,即使用二十一世紀的放大鏡來檢視,都找不出什麼缺失!

 

緣此,當台灣以出版教育類書籍著稱的三民書局邀請我,撰述一部對世界及人類歷史有重大影響的人物時,從他們建議的幾個名字中,我毫不考慮就選擇了以米開蘭基羅作為書寫對象。  

 

在收集中英文資料、研讀不同的傳記、查證書籍與史實的過程中,我才深深感受到,米開蘭基羅之所以能夠受到舉世推崇,歷五百年不衰,是「真金不怕火煉」的典範。就如同他手下那粗礪的石塊,需經過多少的研磨雕鑿與錘鍊,他憑著對上主的崇高信念及恆久的堅定意志,努力以赴,終於突破種種困難,完成多件藝術史上不朽的傑作。他一直把冰冷靜默的石塊當作是有靈魂的胚胎,認為其中都有一個活生生的形體呼之欲出,他也以自己的生命來回應,才得以使其每件作品都充滿強烈的震撼力。

 

他的作品為他帶來金錢與盛譽。但雕刻大理石原是一項極其艱鉅的工作。有一本書中曾這樣描寫:「石屑佈滿了他的臉和身體,使他看起來像個麵包師傅,大量的汗水將洒在臉上的碎屑凝結成塊狀,黏土似的沾在兩頰。現代的石匠有護目鏡保護,五百年前,他是赤手空拳在與頑石進行一場戰鬥。」

 

作為本書作者的我希望能藉著米開蘭基羅生命中種種奮鬥的實例啟發人們不畏艱難的精神。不管遇到多麼大的困境,都要維持信心,設法將障礙一一克服。這個過程無可置疑是相當艱鉅的,有時簡直超越了人所能忍耐的極限,但也因此,我們更要仔細研讀米開蘭基羅從一位偉大人物的奮進歷程中學習如何去面對生命的挑戰

 

對於初次撰寫傳記類作品的我來說,這是一次難忘的、追求完美的創作經驗。盼望這帙書冊呈現給讀者們的,則是一段完美的閱讀時光。

 

 

筆者2016.1.27箋注:各位笛兄姊好:

余光中大師"大衛雕像"一文深有同感,

因為我曾編寫過一本米開蘭基羅的傳記書,

收入台灣三民書局的"世紀人物"系列

附上我寫的心得與各位分享, 並請指正  

閱讀愉快  新春平安   

 

加州橙縣劉詠平笛姐2016.1.28箋注:

由衷感謝美文作家 蓬丹女史

將她在撰寫《追求完美的藝術大師 — 米開蘭基羅》前,

一絲不茍籌備收集資料、並在心歷路程上,如何傾力以赴,

盡皆詳報……不啻有助作家出書立傳之參考…… 

成功的藝文工作者,必如大作所述:

藝術家是以過人的耐力與高超的技藝,來完成曠世巨作。

從一位偉大人物的奮進歷程中,學習如何去面對生命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