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側記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闕詞章,近來在幾個朋友間引起討論,起因是我給他們出了個選擇題:請問這首詞的作者是 (1) 蘇東坡 (2) 李賀 (3)楊愼。

 

                    

 

記得初次讀到瓊瑤的「幾度夕陽紅」,就覺得這本小說書名真是美極了,那時仍在中學就讀的我,並不知書名是引用自這首名為《臨江仙》的詞。很久之後,我才無意中讀到整首詞章,但也未曾深究是何人所作。反理所當然以為是蘇東坡作的,只因此詞的意境與詞藻,與蘇東坡那闕「赤壁懷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便自以為是將這闕《臨江仙》的作者桂冠也給了東坡先生。  

但說來慚愧,我犯了不求甚解的錯,而且直到最近我才發現自己錯得離譜。多虧近日讀了一套書,才知這闕絕美好詞非唐詩也非宋詞,其作者是明代的楊愼。
   
我雖喜愛古詩詞,但也久未埋首故紙堆了。新知識、新資訊實在太多,每天汲汲營營、窮追不捨,就怕跟不上時代,把自己折騰得精疲力竭、面目可憎。有天睡前想澈底放鬆一下,便隨手拿起一本小說來翻閱,心想這樣比較容易入眠,那知一讀之下欲罷不能竟不知東方之既白

這一套七冊歷史小說放在架上已有一陣子喜歡看小說的妹妹說是先在電腦網路上讀到覺得好看就去買了回來我這一翻,深感書序說「歷史是很精彩的」所言甚是,但要將之寫得精彩才能讓人有如斯讚嘆。我心忖︰這位名叫「當年明月」的作者顯然說書講古的本事的確不差。

 

                    

 

   「明朝那些事兒」這部書用了很大篇幅描述一位功在社稷的兩朝重臣楊廷和,他最後卻因現在看來實屬小事一樁的案件被罷官。而寫下這首千古絕唱《臨江仙》的楊慎就是他的兒子。明武宗正德六年(一五一一年),楊慎錄取為進士第一名,為人稟性剛正,遇事勇往直前。明世宗嘉靖三年(一五二四年),因「議大禮」事件被貶至雲南,居住三十幾年,死於當地。

    在荒僻的邊疆地帶楊慎利用時間博覽群書後世譽之為明代第一才子。過去的意氣風發冠蓋京華都已離他遠去相信他對自己的遭遇也必曾感到難以釋懷但從世事遷變朝代興衰的歷程中他終於明白是非成敗轉眼成空於是潛心著述, 他的長篇彈唱敘述歷史的作品「二十一史彈詞」,敘述三代至元及明末歷史,至今仍為人所傳誦,此書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即是《臨江仙》

    楊慎一生雖坎坷起伏,但我想,如果他繼續留在官場,以他那種直言不諱的個性,或許早就被充斥在明代的佞臣、奸相、惡宦或東廠錦衣衛之流整死了,那裡還會因其豐富的詩書文采而名垂後世呢?

 

                    

 

    不過,楊慎雖才華蓋世、著述等身,對後人來說,唐宋八大家的詩詞更通俗,名氣也因此更響亮。所以當我和幾個朋友談起這首《臨江仙》時,有人不知作者是誰,有一位卻堅持說以上所說三人皆非,他認為此詞作者是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因為他就是在三國演義中讀到這首詞的,他並振振有詞說三國演義寫於元末,那時明朝還未開國,楊慎則連投胎都還沒影,怎可能有作品出現在早於他年代的書中呢?

其實這正是一般人以訛傳訛的誤解個中奧妙就在於版本的問題了。三國演義可說是一部無人不知的奇書為之評析、增刪、注釋、解讀者不知凡幾。現今通行的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是清朝毛綸及毛宗崗父子依據明代版本加以修訂、並逐回評論而成的通行本

毛氏父子為康熙年間的文學家,據考證他們對三國演義的文字情節作了一些更動,改變了原本較為鬆散之處,使全書更加暢達緊湊,因而成為最通行的一種版本至今仍廣為流傳又稱為毛評本

原來最初「三國演義」開篇並沒有《臨江仙》,是毛氏父子在評註時將其置於卷首,後世一致認為這首精美的詞章給「三國演義」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想是因此毛評本也越加受到讀者喜愛,更無人將此詞刪除。

中國的古代小說大多有版本的問題,三國如此、水滸、紅樓也不例外。拿三國來說,它最早的版本出現在什麼時候?後來又有多少個版本流傳?也就是說,到底有幾個版本的「三國演義」,諸多版本之間有什麼不同?中國至今仍有個三國志演義研究會,他們曾舉辦過十分深入詳盡的研討會,探討「三國演義」的不同版本,其內容相當有趣味可說再度印證了前面所提「歷史是很精彩的」但那又是另外一個饒富佳趣的考古議題了。

此外還有一點可以證明此詞的作者是楊慎。因為我是讀「明朝那些事兒」才發現這一事實的而這套書在臺灣及大陸都很暢銷如果此詞的作者是羅貫中,雪亮的讀者們早就紛紛指責撻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