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丹心如玉』品賞蓬丹的文學清境  文史哲出版社

 

蓬丹被譽為現代美文作家,她的多篇文章被選入各類文集,遣詞造句經常被引喻。執瓊丹琪玉之筆寫作三十年,為讀者營造「心美、文美、天地美」、滿盈如蓮清香的文學意境,十二本著作均備受稱誦。

 

「當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論」、「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研究」、「海外華人女作家評述」等多部學術專著,亦對蓬丹之文學創作有所探討。

 

本書編者劉詠平女士及于杰夫先生為旅居北美知名作家,精心收集了蓬丹關於創作之理念和心得,以及文壇各家關於文學之見解和對蓬丹作品之賞析,可作為文學研究者之案頭參考書,亦是研習文藝創作者之必備工具書,足以激發學習潛能及文思。

 

加州橙縣 劉詠平笛姐2015.7.15  箋注:

此奉上余所編輯《丹心如玉一書中

所匯集十二部 蓬丹女史出書之導讀自序

值得賞析,願供諸文友共享∼∼∼在此先敬謝了∼∼

 1加州蓬丹後記j001丹心如玉》1小說『失鄉』後記

 2加州蓬丹自序j002《丹心如玉》2醖釀生命的原味——1988『未加糖的咖啡』代序

 3加州蓬丹自序j003《丹心如玉》3『投影,在你的波心』自序

 4加州蓬丹自序j004《丹心如玉》4虹霓心願』自序

 5加州蓬丹前言j005丹心如玉》5致有緣相遇的你——『沿著愛走』前言

 6加州蓬丹自序j006《丹心如玉》6在星的國度迷航——『夢,已經啟航』自序

 7加州蓬丹自序j007《丹心如玉》7慈悲的足印——『流浪城』自序

 8加州蓬丹自序j008《丹心如玉》8在傷感中沉澱關懷——『花中歲月』自序

 9加州蓬丹自序j009《丹心如玉》9牽情——『人間巷陌』自序

10加州蓬丹自序j010《丹心如玉》10迷情——『每次當我想起他』自序

11加州蓬丹自序j011《丹心如玉》11秋蓬紫陌見丹誠——『詩書好年華』自序

12加州蓬丹自序j012《丹心如玉》12作者的話《追求完美的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自序dorisyu.j001j012

 

 

12加州☆蓬丹自序j012

 

    

 

《追求完美的藝術大師

-米開朗基羅》

( 自 序 )

 


    記得大學時,一位喜愛美術的同學介紹我看一本畫冊。當時我就為畫面中眾多表情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所著迷。那有力的筆觸、完美的勾勒、生動的構圖,有條理地講述聖經「創世紀」的故事,繁複壯闊的場面令我兀自震撼著。不過對藝術沒有深入研究的我,還以為那是一幅幅平面的畫作。

    那也是我第一次欣賞到文藝復興三巨匠之一的米開蘭基羅的作品。後來去到義大利,當然不能錯過親臨聖彼得教堂一睹真跡的機會。此前我已了解「創世紀」的故事,其實是繪在西斯汀禮拜堂的天花板上的。我心忖,那當然是以一種違反常態的作畫姿勢來繪圖的吧。在禮拜堂中,我把頭部後仰,不多時就感到脖頸有點酸麻,我不禁暗自驚奇,藝術家是以怎樣過人的耐力、怎樣高超的技藝,來完成這般特出的曠世巨作呢?

    我也想到,米開蘭基羅在離地如此高的天花板上作畫,一般人無法靠近鑑賞,就算他不注重細微末節,可能也沒人會注意。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忽略細節,畫上的每一根線條、每一片光影都是那樣精緻而真實,也因此能夠通過時間的考驗,即使現代的放大鏡,都找不出什麼缺失!

    之後我在一篇有關歐遊的文字中讚嘆著:「在如此孤高幽寂的絕頂,完成如此氣象萬鈞的作品,不愧是不世出的奇才!」

    當然我也去參拜了聖母慟聖子像,以及到佛羅倫斯觀賞大衛像。這兩尊不朽的雕刻,讓人對米開蘭基羅多方面的才華更加仰慕不已!關於大衛雕像,我在那篇文章中亦曾以浪漫的情懷寫道:

    「當年充滿藝術激情的米開蘭基羅,是否曾在可以眺望佛羅倫斯的山崗上默然佇立?他舉目遙望穿過市中心的阿諾河,那閃著金光的悠悠逝水,使他深深傾倒於美的力量,而引起哲學的沉思,而發出靈魂深處的嘆息。他身邊不遠處,是否恰有一位同樣陷入了冥思的俊逸青年,青年發亮的肌膚與偉岸的身軀,便成為『大衛』的靈感泉源?……」

    能夠深入且有系統的對米開蘭基羅作一個全面的探索,必須感謝策劃三民書局世紀人物100系列叢書的簡宛女士。她不僅是我師範大學的學長,也是多年來對我鼓勵有加的文學前輩。但因分別居住在美國東西兩岸,不易見面,很高興在二零零三年,我獲得「世界華文文學優秀散文獎」,在雲南昆明的頒獎典禮上,我與簡宛姐再度聚首。她初次向我提及這套叢書的計劃,次年我選擇以米開蘭基羅作為書寫對象。

    在收集中英文資料、研讀不同的傳記、查證書籍與史實的編寫過程中,我才深深感受到,米開蘭基羅之所以能夠受到舉世推崇,歷五百年不衰,是「真金不怕火煉」的典範。就如同他手下那粗礪的石塊,需經過多少的研磨雕鑿與錘鍊,他憑著的崇高的信念、持續的學習、堅定的意志,突破種種困難,更見證了他對藝術與美至深的熱愛。他甚至把冰冷靜默的石塊當作是有靈魂的胚胎,認為其中都有一個活生生的形體呼之欲出,他也以自己的生命來回應,才得以使其每件作品都充滿強烈的震撼力。

    有些人可能以為終生未婚的米開蘭基羅個性古怪。本書著重他的作品,對其私人生活著墨不多。然而從每一件作品的背景,我們都能了解到他對家國和人類的大愛。從他自開始賺錢後就不間斷供養父親與兄弟,或是將一些小型作品當禮物送人且又自奉甚儉的小故事中,我們也可發現他其實是一個相當有人情味的。

    他的作品為他帶來金錢與盛譽。但雕刻大理石原是一項極其艱鉅的工作。有一本書中曾這樣描寫:「石屑佈滿了他的臉和身體,使他看起來像個麵包師傅,大量的汗水將灑在臉上的碎屑凝結成塊狀,黏土似的沾在兩頰。現代的石匠有護目鏡保護,五百年前,他是赤手空拳在與頑石進行一場戰鬥。」

    他出眾的才華無可避免遭到嫉妒。西斯汀禮拜堂的「創世紀」其實是在被迫的狀況下去畫的。當時有另兩位也十分有名的藝術家,明知他精於雕刻,但不熟悉天花板濕壁畫的技巧,卻極力慫恿教宗指令米開蘭基羅去從事這件工作,米開蘭基羅儘管百般不情願,一旦接受了這項任務仍全力以赴。我相信,對手想看笑話的心態反而激發了米開蘭基羅的潛力。

    作為本書作者的我,也希望能藉著這些實例,啟發青少年不畏艱難的精神。不管遇到多麼大的困境,都要維持信心,設法將障礙一一克服。這個過程無可置疑是相當艱鉅的,有時簡直超越了人所能忍耐的極限,但也因此,我們更要仔細研讀米開蘭基羅,從一位偉大人物的奮鬥歷程中,學習如何去面對生命的挑戰。

    在此要感謝三民書局編輯的辛勞。由於這是一本傳記書,他們在年代、人名等史料上非常細心的核閱。也感謝幾位朋友在搜尋資料方面提供的協助。對於初次撰寫傳記類作品的我來說,這恰是一次難忘的、追求完美的創作經驗。盼望呈現給讀者們的,則是一段完美的閱讀時光。

                    
二○○七年十二月卅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