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原材料    詩是最終產品

   

淺析網絡詩人輕風的三首詩歌

 

 

現代網絡給一批人有了寫詩並通過這種特殊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生活和感情的機會,但這個機會並不是因為有了網絡才有了詩歌,而是這些詩人們早在他們少年、青年時代就迸發了這種寫作因素,但因為實際生活的選擇讓他們暫時放下手中的筆,停頓了詩歌的激情,而是把這些感情屯積在內心,在網絡出現後,如山洪泄出,就有了一批這樣60年代到70年代的詩人們,他們第一階段的詩歌是回憶他們美好的或是挫折的生活,然後把那段經歷揉和在現代的生活中,用詩歌來表現,有一種興奮到迷茫的印跡。昌耀說過:生活是原材料,詩是最終產品,那麼,詩的生產就好似酒的釀造藝術,思想與精神則是這種作用的偉大酵母菌。詩人既是釀造者,也是享有者、傳播者。輕風就是在這種思想下寫著他的生活,並在詩歌的語言中體現自己的風格,那麼在輕風的詩歌中所體現的是風格我不敢冒言,而是隱約體會出,是一種淡淡的思緒,是對社會實政的一種微小的彈動,他詩歌的思想情感趨於杜甫的沉著與李白的飄逸之間,語言有欲彈琵琶半遮面的朦朧之美。看他的詩歌:  《黃昏》

  

  城市的黃昏

  慵倦了夕陽

  靈魂在黑白的分界處

  苦苦地追尋

  

  詩意

  像莊稼和野草

  生長在

  城市之外

  

  伴星光的期待

  踱出城市的腳步

  是否?還能找到

  幽靜的蛙聲

在這首詩歌中,“幽靜的蛙聲”是他所苦苦追求的,陶淵明似的田園生活在哪,有疑問在他的頭腦中形成,現實的黑白是分不清的,即便能有一剎那的界限在頭腦中,也是瞬間的,“靈魂在黑白的分界處,苦苦地追尋”,這一個苦苦是何其的心痛,詩意在輕風的頭腦中一直是美好的,但它們卻生長在城市的處圍,這是一種對美好的企盼卻又由於現實而造成的質問與吶喊。這正是一種現實下壓抑很久的心情展露,把對生活的積累,通過心靈的震動用詩這種語言來抒寫,埋藏於心或是長時間迸發出來的一種精神的實旨。想用杜甫一樣犀利的筆來刺破那沉悶於一定範圍內的實體,但又由於思想的動盪,又讓詩這種美的東西來粉飾著,或許這就是輕風內心看似平靜又洶湧如潮的社會意識的表現吧。

輕風詩歌的語言是大見功力的,語言親和又讓人想像無餘,自然意象的躍出讓詩意如水,在下面這首詩中,夜色和夢,有道是花前月下美自生,那麼在這兩個被許多詩人用到的意象中,讀者在頭腦中勾勒出靜靜的湖水,月掛柳梢頭,佳人相伴於畔的美好景像,詩人在這時筆峰一轉,把傷感的東西流露出來,但在驛站又向誰說,一種痛苦在心中不明自生,美好的過去與嚮往真的不在留戀嗎?不是,因為想所以才覺得痛苦,這種痛是彷徨的,風這個意象的出現讓意象出現提升,把這種不能言表的失落轉化為迷茫,如風把萬物吹擺,最後花的展露,作者還是對美好的事物保持著一種憧憬,但落花無言,終成過去,凄然而生。在這首詩中輕風用對比的意象襯托出對一種情感或是一種現象的欲放不能,放又心痛的感情流於紙面,題目中“早晨”的提及更是強烈對比,早晨是帶著希望而生的,讓讀者有閱讀的願望,讀到詩的最後再看題目早晨更有另一種味道而生。

  《驛站的早晨》

  

  夜色和夢

  一起告別

  許多傷感若隱若現

  

  一些懷念無須留戀

  一些傷痛無法磨滅

  

  氈房的門口

  風,為我擺滿

  前途未卜的迷茫

  

  花,也用

  冰涼的語言

  傾吐悵然的味道

輕風是一個對所處環境追求完美的人,他不斷的用詩來完靈魂的平靜,用詩完成對生命自我安撫。在對社會價值追求,是對精神美質的的追求。詩之為用,輕風不斷的豐富著精神的“菜藍子”,無論是美好的,還是迷茫的,或是一咱說不出的壓抑。《遠去的寧靜》這首詩正是體現了輕風這種社會價值取向。

  附:《遠去的寧靜》

  

  用善良的目光

  傾聽蔥綠的安寧

  小鹿的眼中

  一派花香鳥語

  他怎知道

  自己背靠的康定雲杉

  已經枯死

  

  城市的餐桌

  還有一只空盤

  正瞪著血色的眼睛

  穿過獵槍的槍口

  垂涎鹿肉的香味

  天空用禪意的解說

  掩蓋布滿利欲的謊言

  

  人類的童話

  早就被哥倫布

  一頁、一頁撕碎

  成堆的鳥獸

  成片的森林

  暈倒在機器的轟鳴

  亞馬遜也哭乾了眼淚

  

  紅嘴鳥來自遠方

  她不停地對小鹿嘮叨

  山外的荒涼

  夏威夷畫眉走丟了

  她自己也和金剛鸚鵡一樣

  失去了故園

  

  紅嘴鳥和小鹿

  凝望人類

  飲鳩止渴的浮華

  在自己的孤獨裡

  體會短暫而不安的寧靜

  默默品嘗

  一滴恐龍的眼淚

                   200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