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作賞析:正與反的圓舞曲

 

-淺談非馬<鳥籠>系列

 

 

科系班級:中文系四年甲班

學號:39042046

姓名:何 

 

一、 短詩大家

 

非馬本名馬為義,英文名字William  Marr,一九三六年生於臺灣台中市,在原籍廣東潮陽度過童年。臺北工專畢業,美國馬開大學機械碩士,威斯康辛大學核工博士。在美國阿岡國家研究所從事能源研究工作多年,現已退休,專心寫作及繪畫。六十年代開始寫詩。曾任美國伊利諾州詩人協會會長。為芝加哥詩人俱樂部及肯塔基詩人協會會員;臺灣笠詩社及紐約一行詩社同人;北京《新詩歌》社副社長;新大陸詩刊、美華文化人報、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及芝加哥華文寫作協會顧問;北美中華藝術家協會創會理事等。旅居芝加哥的詩人非馬先生﹐堪稱“短詩大家”。<鳥籠>這一系列短詩是名詩人非馬先生的傑作自一九七三年在台灣《笠詩刊》發表以後一直是海內外論者品評非馬作品的重點之一。

 

二、 鳥籠義界

 

(一)鳥籠與鳥

 

「鳥籠」一般多被以為是與禁錮、束縛的同義詞,自古皆有許多文人以它作為比喻象徵的題材,它是自由的、主動的,掌握著別人的命運,主宰著「鳥」的自由與否;反觀被囚禁的鳥,則是被限制、不自由的,它需要被釋放、被拯救,才能重獲新生,兩者相反相成,互為表裡。

 

(二)逆向思考

 

但是,非馬逆向思考,發出了驚人之語,說明鳥籠打開,不是鳥得自由,而是鳥籠得著自由,是詩壇爭相討論的話題焦點。以物觀物,超越一般世俗所能理解的範疇,由實境入虛境,進入複雜的哲學思辯,甚至打破禁忌,蘊含了豐富的悲憫情懷及社會省思。

 

(三)相互依存

 

以精鍊的語言,深入剖析,極具個性形象,利用鳥籠與鳥作為表達思想的符號,象徵兩個相互依存而對立的實體,讀者可以盡其所能的將文本解讀成靈魂與肉體、個體與社會、感情與理智、自由與奴隸等概念。

 

(四)藝術衝擊

 

用短小精幹的詩歌字詞,揮灑出尖銳的詩意警策,將意運用發揮至淋漓極至,經由作者獨特藝術模式,體現出一種思維的解放,產生無限的想像空間,沒有任何永恆的侷限可以禁錮一個人的靈魂,使用辨證的因果法則,挖掘哲學的深層意涵,當你以為你獲得了某種程度的自由,不知不覺地你也感受到相當程度的震撼,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

 

(五)獨立成段

 

在這首詩中,刻意將「走」這個字獨立成段,無疑增添了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正如同鳥兒展翅翱翔,漸行漸遠,逐漸模糊視線焦點,強調鳥已遠走,更顯出事件的生動逗趣。

 

(六)發人深省

 

能人所不能,發覺別人所未看見的,這就是現代詩所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原因,不會被其僵化的形式所侷限,放任大膽自由創作,追求情感和意象更直接的契合,如同這首詩,非馬別出心裁營造出力與美的結合,試圖將題目形象化,渲染出整體意義的神秘感,整體而言,極具動態感,加上詩人與眾不同的哲思,擴大詩的空間感,成為一代絕響。

 

(七)中西合壁

 

他的詩融合了中西方的思維模式,追求完美,刻意創新,徘徊在文學與科學之間,兼顧現實及藝術的呈現,借助現代主義手法,突破傳統的現實主義,化腐朽為神奇。

 

(八)黑色幽默

 

這等黑色幽默的幽微情志,曾經有人與禪的境界相提並論,是詩人靈感的自然延伸,提醒我們面對任何事物,應從多方角度切入,萬物靜觀皆自得,一粒沙裡見世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唯有在多方思考的激盪下,才能開創出另一番屬於自我的天空。

 

三、 推演鳥籠

 

非馬擅長短詩,意象鮮活,頗富機智,反諷味道十足,成為非馬詩的獨特風格。尤其,反逆思考成為翻舊為新的主要手段。這種手段在非馬詩中運用廣泛且效果奇佳,紀弦曾說:「詩人非馬作品<鳥籠>一首,使我讀了欽佩之至,讚嘆不已。像種可一而不可再的神來之筆,我越看越喜歡,不只是萬分的羨慕,而且還帶點兒忌妒,簡直恨不得據為己有那才好哩。」

 

<鳥籠>

 

 
  

  



  
 

 

<再   籠>


 
  

  


  
 

 

<鳥籠與天空>


打開鳥籠的

讓鳥自由飛

又飛


鳥籠
從此成了
天空

 

詩人劉荒田在解讀這三首詩時說,他不禁想起了禪的三個境界,即“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三個鳥籠,三次出新,既不蹈襲前人,又不重自己,充分反映出詩人孜孜不倦、堅執如一的創新追求。

 

四、 參考書目

 

現代詩入門寫作與導讀 蕭蕭 故鄉 71

臺灣新詩發展史 古繼堂 文史哲 78

現代詩導讀 張漢良 故鄉 68

微雕世界非馬詩集 非馬 臺中巿文化中心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