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一首詩

 

劉 強

 

 

不久前,一位讀書刊物的編輯友人給了我一封信,說:網上流傳一首詩,是著名旅美華文詩人非馬先生的一首《讀書》詩:

 

  打開書

  字帶頭

  句跟隨

  一下子跑得精光

  只剩下一個暢銷的書名

  以及人人談論的

  作者的名字

 

  果然好書

 

這位編輯朋友接著說:關於這首詩,幾個人讀了,有說是譏諷的,有說是從正面寫的,本刊擬刊出,請你談點看法。

 

真個是“暢銷”書因為暢銷,連批評的正反意味也難以區分了。我於是回信談了看法。

 

這是一首諷刺詩,寫得十分輕鬆、俏皮,富有幽默感,耐人尋味,避免和克服了“說教”的毛病,讀後在內心裡留有一種愜意。

 

我接著說讀的那“書”:無內容、無意義,也無藝術可言--打開書,句隨字“跑”,讀者眼睛也“跑”,“跑得精光”,書讀完了,什麼也沒有。這大概是目前一些“暢銷”書的面目和實質了。“暢銷”的只是兩個名字:書名和人(作者)名。其實是三個名字,還有出版社的名字。“果然好看”,妙絕。“好看”的當然只是兩(三)個名字!“跑”字是詩眼,由“暢銷”書的出版到讀“暢銷”書的人,書籍引導讀者,大家都在“跑”,追趕某種時髦、熱潮!這與“追星族”的“追星”現象(也是跑)差不多,同樣的“名人”——空殼效應。

 

然而,我不得不一針見血地指出:最大的追星族,其實應該是出版界,或者是在幕後做這些“暢銷”書出版的人們。對於出版業而言,如此的“暢銷”書一窩蜂地出版,難道不是十分地尷尬,反倒是倍感榮耀的事嗎?

 

朋友說,你幹嘛不把話說穿了:所以出版這種“暢銷”書是為了牟利,唯利是圖是本色。

 

對此,我無話可說。我要說的是“暢銷”的另一面:冷落。有“追星”就有遺忘,有“暢銷”就有冷落。比如,出版界就冷落了一個龐大的工人讀者群體,冷落了一個龐大的工業生活讀書區域——我指的是文學讀物。近十年來,出版界每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數以千計,寫胸部、 身體的作品,寫那些留連於酒吧、咖啡館、賓館和亂性、同居、婚外戀生活的作品,比比皆是,可反映工業生活區域的作品不到百分之一(個人閱歷所限),與五十年代那些工業系列長篇小說如《鐵水奔流》、《百煉成鋼》和《乘風破浪》等紛紛出版,又如何可比呢?

 

也不光是工業生活區域文學讀物很少有出版,現在是什麼書不能賺錢就不出版,又如那些個文學理論、評論和學術類著作不能出版——沒辦法,那些書若是出版了可能就要虧本, 市場經濟嘛,出版社的人們也要吃飯和拿獎金,只能自己顧自己了。因此,有人概括出版業的兩大訣竅是:能賺錢的書籍就出版,能獲獎的書籍也出版。正常的出版態勢是,該出版的書籍達到出版水平就出版,不該出版的書籍一定不出版。現在的情況似乎扳倒過來了,該出版的書籍,達到出版水平不能賺錢就不能出版,不該出版的書籍,只要能賺錢就一定能出版。

 

鑒於處地環境領域的原因,我想特別地聲言:工業是城市的支柱,也是國家的支柱。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的繁榮富強,全仰仗現代工業的支撐。如果城市是一個人,那麼,他的眼睛和頭腦是工業,他的手足是工業,他的靈魂還是工業。可見,現代工業是不會被冷落的,也是冷落不得的。工業應該是一顆“星”吧,為什麼不“追”呢?為什麼反映工業生活的文學讀物就被出版業冷落了呢,偌大一個工人讀者群體就被出版業冷落了呢?我居住工業城市四十餘年,生活在大工業和工人群眾之中,但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呼籲:出版界在進行保持黨的先進性教育的時候,請睜開美眼看看精神飢渴的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