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槍斃,有時候是一種機遇

 

無論普通作者,還是知名作家,凡是走上文學這條路,或者想在文學這條路走下去的,我相信,或多或少都有被槍斃的經歷和過程。當然,這種槍斃,不同於軍警荷槍實彈對罪犯實行槍決的那種槍斃。這裡說的槍斃,只是作者的稿子沒有通過編輯的法眼,而被棄用的一種比喻。稿子被槍斃,對作者肯定是一種打擊。有時候,稿子接連被槍斃,有的作者就認為此路不通,另謀高就了,這是一種放棄;而有的作者只顧攀登不問高,不怕挫折和艱難,這是一種堅持。

當代著名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春雷先生,近日寫散文《永遠的母校》坦言,他上大學時,喜歡上了文學,並嘗試著開始了創作。最開始,他試著寫了多篇散文,然後裝進信封,寄往全國各地。但不久之後:“沉重的稿子們便像信鴿一樣,翩翩飛回,又像鎩羽而歸的士兵,垂頭喪氣。”大學二年級時,李春雷再次精心創作了一篇散文,滿懷憧憬地寄了出去。不想幾天後,信鴿再次返巢,他情有不甘,便手拿稿子,畢恭畢敬地找到本市的一家編輯部,當面請教。誰知,編輯一點也沒給他面子,當面毫不留情地再次給了予槍斃。李春雷失望至極,回去的路上,賭氣地把退稿直接寄給了國內最權威的一家散文刊物。

出乎意料的是,僅僅一周之後,編輯竟然給他回信了,而且竟然還是刊用通知。此後,李春雷的寫作熱情像火一般燃燒起來,他的信心也如陽春三月的天氣明朗並且熱烈起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路遙,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他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最少影響了中國兩代人,很多70後、80後都是讀著他的作品長大的。包括房地產大亨潘石屹就稱,正是路遙的作品帶他走出了大山,成長為如今的地產界大腕。然而,路遙在初期創作時,也是一而再地不斷被槍斃。1978年,路遙寫的關於“文革”的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兩年間被所有的刊物退稿。最後投《當代》時,路遙對朋友說:“如果再被退稿,就一燒了之。”可喜的是,沒過多久,他就收到了《當代》編輯秦兆陽邀請他去北京改稿的電話。結果,在秦兆陽的指導下修改發表的這篇小說,竟然獲得了全國第一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特別是《平凡的世界》,1986年初,路遙把第一部初稿給了《當代》,審稿編輯覺得讀不下去,退稿。之後,作家出版社也退稿。最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由不那麼主流的《花城》刊發,而且問世之後,不但沒有贏得掌聲與喝彩,相反卻遭遇文學評論人士的當頭棒喝,絕大多數評論人士都對作品表示失望,認為這是一部失敗的長篇小說,相比較他的成名作《人生》而言,是個很大的倒退。1987年,等到路遙寫完第二部,因為內部意見分歧大,《花城》也不願發了,轉由更為邊緣的《黃河》雜誌刊發。但總要寫下去的,在他即將完成整部書稿的間隙,1988327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首播《平凡世界》第一部,讓這部小說在完整出版之前,已經走進千家萬戶。這次廣播改變了這部書的命運,也改變了路遙的命運。

    有時候,機遇就隱藏在挫折裡,就隱藏在你的執著和堅守裡。假如李春雷當初不是被一而再地槍斃,他也不會賭氣把稿子直接寄給國內最權威的刊物,寫作的熱情也不會燃燒起來,更不會後來獲得魯迅文學獎,可能至今仍是小城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末流作家。假如路遙的《驚心動魄的一幕》不是被一再槍斃,他也不會碰到後來的秦兆陽,更不會獲得全國第一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從此走上名家之路。假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沒有被一再槍斃,可能根本就走不到中央廣播電台,更走不進千家萬戶,至於茅盾文學獎和文壇巨匠的地位,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所以,被槍斃不是一種絕境,而是一種新的希望和開始,是讓文學的種子不斷地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土壤和位置的一個鳳凰涅槃的過程。而且還是一種絕地逢生否極泰來的機遇。

 

                                        2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