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詰問

 

        溽夏的一個禮拜日,悶熱難耐,我便到位於市郊的趙王城去散心。穿過冀中能源峰峰集團邯鄲洗選廠區門口,進入遺址北面的一個入口,往右拐,礙著遺址城牆有一條羊腸小路。漫步在這條小路,嗅著趙文化的千年氣息,瞧著綠油油的萋萋芳草,心中自有一番愜意。


    
突然,前面不遠處有個中老年男人在忙著什麼?及至走到近前,發現一輛自行車筐裡有一只什麼鳥兒在撲棱著,卻怎麼也掙脫不開。再仔細一看,原來這只黑白相間的鳥兒是被裝在網兜裡。看到有人走近,那鳥兒又驚恐地撲棱了幾下那已經不能自由伸展的翅膀。由於離得近,我分明看到了那只鳥兒小小的眼睛裡,流露出的驚慌和恐懼,那拳頭大的身子也一張一翕地劇烈起伏著,像是心跳在加劇,像是緊張到了極點,也像極了人在遇到特殊情況時那驚慌失措的表情,更像是在向我求救。


    
看到這只可愛的鳥兒身陷囹圄,我心中頓時充滿了憐惜。於是,問那老漢,怎麼抓住的這只鳥兒?抓這麼個小鳥兒能幹什麼用呢?我已經盤算好了,如果他要說是烹了吃,我就要勸他說,這麼小的鳥兒,沒有多少肉,乾脆放了吧。然而,老漢的回答卻讓我目瞪口呆。他說,抓鳥兒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放生。當然,放生的不是他,他只是抓,因為有專門買鳥兒的,買鳥兒的也不是吃,而是為了放生。


    
可是,這麼一只小鳥兒才能賣幾個錢呢?值得在這守候一天嗎?那老漢手一指說,這才剛開始,如果運氣好,一次就能抓幾十只呢!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天哪!空中橫七豎八佈滿了乳白色的小細網,幾乎和天空渾為一色,如果不注意,還真的很難發現,怪不得鳥兒紛紛落網呢!


    
那老漢繼續說,一只斑鳩六元錢,抓少了沒意思,只有抓多了才能掙些錢。這時我才知道,原來這只黑白相間的鳥兒就是斑鳩。


    
關於放生,我只是粗淺地知道,這是一種救贖的行為,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擬。也就是說:看到有生命的飛禽魚獸等等,被擒捕抓獲,命在危重之際,而發慈悲善心,買物救贖,予以解救釋放的一種行為。可是,像這個老漢為了別人的放生而專門擒生,是否就違背了放生的本質意義了呢?本來是為了積德行善,最後卻演變成了更嚴重的後果,甚至就像這個老漢一樣變成了一種職業,究竟是善還是惡呢?對於那些可愛的小生命來說,是悲還是喜?是福音還是惡訊呢?須知,這些弱小的生命,在被抓了放,放了抓的惡性循環過程中,是禁不起折騰的,而在被捕獲和轉運的過程中因壓力或處理不當不幸死亡的,一定不在少數,而死掉後的動物被當成食物論斤賣掉,更是一個悲哀的結局和沒有選擇的註腳。


    
我狐疑不已,回去後便跟一位朋友說了這事。不想,這次竟走對了廟門燒對了香,因為朋友對放生竟然有著豐富的知識和了解。本來,朋友是一位釣友,閑暇時,經常去公園以及滏陽河垂釣,此乃個人愛好,修心養性,無可厚非。然而,經常有一些所謂的善心人士到此放生,有時竟然將整袋整袋的魚啊、龜啊,倒進河裡或湖裡。而被放生的動物有個特點,就是被放生後,一般不會馬上離去,而是在不遠處反復的洄游才慢慢遠去。這些規律和特點被釣者發現和掌握後,放生就演變成了一種殺戮。等放生者以為做了善事,滿心歡喜地而去後,覬覦已久的釣者馬上揮起抄網,不消幾下便可將那些剛獲自由片刻的生靈重新納入囊中。於是,所謂的放生,就變成了死亡的號角,甚至由個體的悲劇變成了一種集體的殺戮,放生者反倒成了幫凶,讓生靈更多更快地走向了死亡。


    
嗚呼哀哉!實在讓人疑之惑之,痛之惜之。


    
在這世界上,事與願違的事情太多了。而放生的悲劇卻一直沒有間斷,甚至前仆後繼,愈演愈烈。早在戰國時期,列御寇的《列子。說符》曰: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斑)鳩與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


    
這個故事雖然發生在二千五百餘年前,卻有很強的現實借鑒意義。首先,這個故事反應了古代中國天人合一的智慧,讚頌、肯定和褒揚了愛護動物、維持生態平衡的大道理及其意義。其次,這個故事還蘊含著一個更深層次的哲理,那就是放生小動物,本是積德積善的好事,但如果為了放生而去抓捕、收購動物,然後再放生,就成了一種包藏禍心的陰謀,反而造成對動物更多更大更深的傷害。


    也許是當前文明程度提高了,心存善念的人多了,對小動物的保護和愛護者更多了,而更多地體現在放生上。然而,結果與願望背道而馳的難題卻也橫亙在了我們面前。許多人為了放生而放生,就使放生流為了一種欲速則不達、欲善反惡的形式,甚至成為了一個歷史問題,而且還是一個遺留千古的難題。
 
                                                201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