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小電影」

 

我小時候,物質生活極度貧乏,精神生活則更不富有,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單調的如同原始似的生活,每天最精彩的瞬間就是鋤禾歸來,端著大海碗蹲在門口吃飯,然後高一聲低一聲地說著那些不著邊際的話而已。而對於小孩來說,最大的樂趣也不過是「爬樹掏鳥窩,下河逮小魚,白天割豬草,晚上捉迷藏。」生活貧乏、單調、枯燥的快磨出繭子了。

然而,神奇的改革開放,猶如一劑靈丹妙藥,一夜之間攻克了物質赤貧這個頑疾;又如一陣曼妙春風,剎那之間浸潤了精神匱乏這個堡壘,村民一步邁進了新天地。我清楚地記得,標誌脫貧的第一步就是生產隊買回來一台17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作為對全村人的鼓勵和鞭策。嘿,那個年代一台電視機可是先進的了不得,在村民心中簡直就是一件神物。許多老人驚奇地說:「那個小匣子裡竟然有人,還能說話,還能走路!」嘖、嘖讚嘆之中充滿了無比的好奇和稀罕。

於是,每當夜幕降臨,生產隊便把電視機擺到院外,村民們三三兩兩、陸陸續續地拿著馬扎、板凳、涼蓆之類去觀看,更有許多人天還不黑,就去佔地方,生怕看不到眼裡。當然,由於電視小,人又多,一個村子的人裡三層外三層圍的水泄不通。許多人還真是看不到,趕場的原因只是為了感受那種氣氛,那種熱烈,那種新鮮和歡愉,並釋放數年數輩積攢的壓抑和沉悶。而對於我們這些小孩子,則更是無縫插針,所能做的便是圍著現場一圈又一圈地歡跑和嬉鬧,至於電視裡演的什麼,根本就無從知曉,只是散場後聽大人們說,電視的背後有個電視台,是電視台管著電視演什麼呢!

這就是我對電視和電視台的深刻認識和印象,在我童稚的記憶裡,電視的出現,猶如一道西洋景,給人們平靜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驚喜和振奮。彷彿平靜的水面,被人丟下一粒石子,馬上蕩起了圈圈漣漪,無論大人小孩無不興奮不已,像是給機體注射了一針興奮劑,內心充滿了無限的動力、憧憬和希望。同時,鑒於當時對電視的認識和環境,人們給電視起了一個相當有時代特色的名字——小電影。雖然俗氣,卻很形象,也有特點,就像自相車俗稱「洋車子」;就像摩托車俗稱「電驢子」一樣,是一個時代的深深烙印和蹤跡。

乃至後來,草長鶯飛,一日三秋。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電視迅速普及,一夜之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只是,那時有線還沒有普及,家家戶戶的黑白電視機靠的都是「天線」接受訊號。於是,自製的天線便成了一道風景,一般是高高的鐵管或竹竿的頂端掛上一串易拉罐,或鋁篦子,甚至鋁鍋。高高低低,長長短短,不一而足,矗立在家家戶戶的院中,彷彿就是一片奇異的叢林。然而,畢竟是自製的,接受的訊號飄飄突突,極不穩定,動不動便是雪花點點子。但是,也不盡然,有一個頻道,可能和地域或轄區有關係,無論你用什麼樣的天線,都始終穩定、清晰,保證能舒舒服服地觀看和欣賞,那就是本市的邯鄲電視頻道。於是,看電視就是看邯鄲頻道成了唯一的選擇,或代名詞。

沒有選擇的選擇,是一種被動和無奈,卻也是一種機遇和幸運。因為看的久了,便看出了感情和韻味,看出了境界和高度。那黑黑白白熒屏講述的人和事,有的熟悉,有的認識,有的耳聞過,有的事關百姓的切身利益。於是,越看越想看,越看越喜歡,慢慢地便依賴上了邯鄲頻道,變成了看電視就是看邯鄲頻道的習慣。心中也就覺得,只有看邯鄲頻道,那才是真正的看電視。

許多年過去了,從農村到職場,條件好了,環境變了,但這個習慣沒有變。我依然持之以恆地喜歡邯鄲頻道,喜歡這濃郁的、純粹的、鄉土氣氛敦厚的邯鄲頻道,因為這是我認識世界的一個起點、窗口和平台,也是心靈的情結和秘密。

                              20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