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見聞記   2020.11.08

 

 

當夜幕初垂,蒼穹匿形之時,像箭簇一樣馳掣的列車,在崇山之中穿梭了九個小時後,終於從無際的黝黑中奔到了燈火璀璨處,緩緩停靠在月臺,把我順利地送抵了名聞遐邇的大重慶。
    應該說,山城對我的蒞臨是眷顧和歡迎的,是誠摯而熱烈的,甚至是肆意與恣縱的。我走出車站找到計程車,並與司機談好價錢,便向預訂酒店啟赴而去。但由於司機把方向搞錯了,竟把我送到了南轅北轍的另一家連鎖店。錯愕之後忙調轉車頭,重新規劃路線,足足跑了一個小時方把我送到目的地,意外地使我得以免費觀光夜遊。我暗自思忖,這難道不是一個特殊的歡迎儀式嗎?踏上重慶的第一步就享受如此跌宕奇遇,令我對這座城市充滿期待。
    山城確實很垂青我,而且厚愛我。年初時,我撰文參與二○二○年中國最美遊記“重慶杯”徵文大賽活動,竟然榮獲一等獎,令我意外而忐忑,汗顏而振奮。因為我不是專業作家,沒想過要在文學上達到什麼高度,以及獲得什麼成就。我寫文章的最大功利心,不過是想通過遣詞造句的運籌,達到錘煉邏輯思維的能力;通過讀與寫的推敲,達到消遣閒暇的目的,完全是業餘愛好。不過,相對於我的淺薄與粗鄙,文學的崇高與強大號召力彰顯無遺,與會的百
人中多是各省市的作協主席、高校教授,許多國內外知名的資深作家也翩然而至,可謂名家薈萃,良師益友,盛況空前焉!
    當前,遊記文學異軍突起,猶如文壇一支奇葩,綻放出了耀眼光芒。據悉,此次參賽作品多達一萬四千多件,作者涵蓋了美、澳、日、韓,港澳臺以及東南亞諸地,是一次名
其實的國際性筆會,彰顯了遊記文學的無窮魅力與廣泛內涵。這種趨勢,是社會發展與變革的走向,更是生產力發展與解放所裹挾的一種潮流。當前盛世清平,人們思想觀念日趨開放和多元,更喜歡站在宏觀角度觀察社會和思索人生,不再拘泥於某個小環境小圈子小區域,而崇尚和提倡“走走看看玩玩轉轉”這種回歸大自然,醉心於山水的全新生活方式和選擇,也讓遊而記之的遊記文學成為一種倍受青睞的熱門創作體裁。
    與會的作家們,都是旅遊的行家裡手,會議第一天晚飯剛結束,便紛紛結伴出行,湧向重慶最負盛名的網紅打卡地洪崖洞。在去的路上我心想,重慶山多,山洞自然就多,而能夠聲
鵲起,一定有獨特景觀吧!果然,剛到景區門口,眼前便豁然大亮,只見一座五彩巨橋,如虹似霓,貫穿嘉陵江上,彷彿仙女的水袖,又似巨人的臂膀,將對岸的璀璨夜景攬到了我的眼前,但見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或拔地而起有沖天之勢,或造形迥異有悅目之態,如星盤般錯落有致地坐落在遠方。又用光電影像的科技手段,給其穿上了一件件斑斕的霓虹外衣,讓其變得燦爛四射金碧輝煌,與江面上輪穿梭的畫面構成了一副動感十足的壯麗山水夜景圖。而我的腳下就是聞名遐邇的洪崖洞了,由於地勢的原因,需要拾級而下,這才發現洪崖洞並不是山洞,而是一處重慶特有的吊腳樓建築群,依山傍水,面江而立,位置獨特,造型迥異,景區內攤點林立,遊人如織,摩肩接,繁榮不已。

去之前有人說,重慶美女是山水之外的另一獨特景觀。我惑詫不已,重慶山大水急,地脈貧薄,如何能孕育美女呢?直到置身於此,我才發現斯言不虛,重慶不僅美女如雲,此來彼去,翩然如燕,且人人姿態萬千,個個顧扮生輝,隨便掃一眼,必有楚楚嬌柔靚妹,嫵媚動人佳麗,真是粉黛世界,恰似眾香國度,又乃瑤池仙境矣!而這和當地的特殊氣候關係緻密。重慶素有霧都之稱,空氣中水分含量頗大,猶如長期給人的皮膚敷了一層保濕膜,把人滋潤得潔淨嫩,如芙蓉出水。而一白遮千醜,由於皮膚好,女人再醜也醜不到哪裡去了。   

重慶別稱很多,是山城,是江城,是霧都,是橋都,還是陪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民政府無能,戰場上接連失利,被迫遷渝,重慶遂成戰時首都,也隨之披上一層別樣的政治色彩。然而,國民黨對外軟弱屈膝,對內卻血腥殘暴,大肆屠戳,一度使重慶成為共產黨的罹難之地。其中,白公館和渣宰洞更是堪稱人間煉獄。當我克服冗雜如天書般的交通,獨自舟車趕到時,發現此處山高林密,靜謐之中透著一股邪惡,陰森森倍顯猙獰。大的停車場,人潮簇擁,萬頭攢動,恍然如一處名勝。是啊!確實很出名,但卻是臭名昭著,惡名遠揚。我徜徉其間,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現出血淋淋的一幕幕,敵頑無所不用其極的悍戾獰惡,讓人至今仍不勝憤慨。我想,來此處參觀的人群,應該都和我一樣,不僅是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更是對歷史的銘記,對心靈的洗滌,不忘初心,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
    會議甫畢,眾人便鳥獸散,紛紛向各自鍾愛的名勝出發。我有兩個目標,一是長江三峽;一是大足石刻,但由於時間關係,只能二選一。我思慮良久覺得,長江三峽屬自然景觀,猶如一個美女,天生麗質,優雅不凡;但大足石刻是人文景觀,
潤的是歷史文明,就像一個受到薰陶的人,從內心迸發出了一種智慧之美,而更讓人遐想聯翩。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摩崖造像石窟藝術的總稱,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及世界八大石窟之一,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是藝術魂寶、歷史寶庫和佛教聖地,其石刻造像達萬軀之多,代表了唐宋時期最高石刻造像藝術水準,聞名於世的千手觀音像就籍落於此。其處坐落在寶頂山上一個U形山谷中,依岩傍崖,長達數百米,龕窟密如蜂房,雕刻精細俊逸,美輪美奐,猶如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此處最大的佛像是釋迦牟尼涅槃臥佛,規模非常宏偉,一個人站在其身旁顯得微小不堪。導遊講,大足者乃大腳也!我放眼望去,臥佛的頭面和軀幹佔領了整個一面山壁,卻怎麼獨獨不見其大腳呢?導遊指著大佛軀幹下的山脈說“其身在大足,手摸巴縣,足踏滬州,雙腳隱於山中,你想它多大便有多大。”我恍然大悟,佛家講究的是一種境界,心有多誠佛便有多大,正所謂大足無足也!誠如“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是一個道理。
    重慶是雙重喜慶之意,乃西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遂升恭州為重慶府而得名。然而,重慶人似乎更喜歡以巴渝自稱,因商周時巴國駐都於此,故有巴族、巴人、巴郡之巴文化,又因嘉陵江稱渝水,渝水繞城,故稱巴渝,歷史更悠久深邃。我在重慶遊歷,發現其果然有大山大川之壯美,大江大河之幽遁,其文化之厚重令人稱道,風景之旖旎令人流連,民風之純樸令人樂
。我淺住了幾日,只窺得這座西南重鎮的一點皮毛,故把重慶之旅稱之為“見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