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 野 鉤 沉 (之三)
唐伯虎與夢
有明一代,吳門四才子(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之中,唐伯虎是最多風流韻事、膾炙人口的;不過事實上,他坎坷一生,貧困悽苦,甚至曾一度饔飧不繼,充滿了不幸與無奈,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無以報國的典型。
唐寅,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成化六年(1470)二月初四日,唐寅出生於蘇州府吳趨里,父唐廣德,母丘氏。(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銘》:唐氏世吳人,居吳趨里。子畏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歲舍庚寅,名之曰寅……。其父德廣,賈業而士行,將用子畏起家,致舉業,歸教子畏,子畏不得違父旨。……) 父在蘇州吳趨里開設酒食肆,家境小康,其父讓他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父望,成化廿一年(1486),十六歲時中蘇州府試第一名案首,成為生員入庠讀書。弘治十一年(1498),廿八歲的唐寅參加弘治戊午年應天府(南京)鄉試,得中舉人第一名,即解元,所以人稱唐解元。他在得解元後有詩謝主司,題為《贈恩師梁儲以表奪魁之志》,詩中寫道:「壯心未肯逐樵漁,泰運咸思備掃除。劍責百金方折閲,玉遭三黜忽沽諸。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躊躇滿志,溢於言表。
次年弘治十二年(1499),唐寅廿九歲參加會試,時有出身豪富之江陰舉人徐經(徐霞客高祖父)仰慕唐寅,蓄意結交,並邀ㄧ同赴考。(根據明.尹守衡《明史竊》列傳七十三.唐寅:「當赴會試,江陰舉人徐經亟欲交知於寅,百金為壽,同舟俱北。」)二月底,戶部給事中華昶突然參奏,稱程敏政事先洩題給徐經、唐寅,要求暫緩放榜。雖然終於查明副主考程敏政並沒有事先洩題,也並沒有推薦唐寅等的考卷,但最後唐寅等仍被判以「夤緣求進」之罪折抵贖金,終身不能赴考,並貶為吏,唐寅堅辭不就。而同行的徐經則被派發浙江充吏役。(明•蔣一葵著的《堯山堂外紀》卷第九十一唐寅章中自注:「六如中解元日,適江陰徐經者,其富甲江南,是年與六如同鄉舉,奉六如甚厚,遂同舡會試至京。六如文譽藉甚,公卿造請者闐咽街巷。徐有戲子數人隨從六如日馳騁於都市中。是時都人屬目者已眾矣,況徐有潤屋之資,其營求他逕以進,不無有之。而六如疏狂,時漏言語,因此迥誤,六如竟除籍。」)
此一突發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放浪形骸,遊蕩江湖,寄情山水,漫遊華中、江南諸山。潛心埋首於詩文書畫之間,終於成為一代名家。(唐寅在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幷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可惜的是,我國古代讀書人,致仕才是惟一的進身之道,唐寅迭遭巨變(據《維基百科》:「弘治七年(1494),廿四歲時父親、妻子徐氏皆在年底病逝。隔年年初母親、妹妹又相繼撒手。」),加上仕途無望,只有賣畫鬻文以維持生計,生活是淒苦的。他在《與文徵明書》中寫道:「……計僕少年居身屠酤,獲奉吾卿周旋,頡頏婆娑。皆欲以功名命世,不幸多故;哀亂相尋,父母妻子,躡踵而沒,喪車屢駕,黃口嗷嗷……」隨著唐寅的生活越來越拮据,嫉妒心強的第二任妻子離他而去。這名妻子的姓名不詳。他在這封書信中,也極力敘述了他這一時期的困境:「……茲所經由,慘毒萬狀。眉目改觀,愧色滿面。衣焦不可伸,履缺不可納;僮奴據案;夫妻反目;舊有獰狗,當戶而噬。反視室中,甂甌破缺;衣履之外,靡有長物。……」
唐寅當時的生活之苦是相當嚴峻的。正德十三年(1518),唐寅49歲。四月的雨一直持續不斷地下著,食物方面也出現了缺乏。唐寅有詩《奉寄老友孫思和八首絕句》在卞永譽的《式古堂書畫匯考》中題有“正德戊寅四月中旬,吳郡唐寅作於七峰精舍”在詩句裡他對極度困難的生活,用嘻笑的態度作了有趣卻又無奈的陳述;特轉錄如下:
十朝風雨苦昏迷,八口妻孥並告饑;
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
書畫詩文總不工,偶然生計寓其中;
肯嫌斗粟囊錢少,也濟先生一日窮。
抱膝騰騰一卷書,衣無重褚食無魚;
旁人笑我謀生拙,拙在謀生樂有餘。
白板門扉紅槿籬,比鄰鵝鴨對妻兒;
天然興趣難摹寫,三日無煙不覺饑。
領解皇都第一名,猖披歸臥舊茅衡;
立錐莫笑無餘地,萬里江山筆下生。
青衫白髮老癡頑,筆硯生涯苦食艱;
湖上水田人不要,誰來買我畫中山。
荒村風雨雜鳴雞,燎釜朝廚愧老妻;
謀寫一枝新竹賣,市中筍價賤如泥。
儒生坐計太癡呆,業在毛錐與硯臺;
問字昔人皆載酒,寫詩亦望買魚來。
在詩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雖然陰差陽錯的貽誤了走上仕途的道路,但是在偶然的情況下卻走上一條藝術道路,而唐寅在這條藝術的道路上感受到了的快樂和充實感,竟然超越了發生在他身上的、生活上的困苦。乍看起來,唐寅對壯歲所受到的科名之阨似乎早已淡忘,對於官場也已無留戀之意了,畢竟在當時的社會,沒有經過會試,中進士,入翰林等歷練,是不會出人頭地的。
唐寅雖然時作豪語,表示對於科名不屑,其實,終其一生,未能忘情於科場; 他晚年有一首題作《夢》的七律,吐露了心聲,他是這麼寫的:
二十年餘別帝鄉,夜來忽夢下科場。
雞蟲得失心尤悸,筆硯飄零業已荒。
自分已無三品料,若為空惹一番忙。
鐘聲敲破邯鄲景,仍舊殘燈照半床。
明清兩朝重視科舉,他到晚年都還不能釋懷,也是人之常情,唐寅早歲是曾詣福建九仙山祈夢的,九仙山,又稱九仙君,是道教的神仙。何氏九仙是福建省民間信仰之一。相傳漢武帝時,臨川何氏九兄弟在福州于山上煉丹修仙,並跨鯉魚於清源縣九鯉湖升天成仙。九仙飛升之後,至福清石竹山再行潛修,以夢點化世人。故石竹山道院成為著名的祈夢道場。明人輯有《九鯉山志》,見於四庫全書存目,明清之際已著盛名於時。歷代以來科舉士子,求名心切,為了先占得失,有求神問卜者,有扶乩祈夢者,多不勝書,唐寅亦未能免。他的老師「山中宰相」王鏊(王鏊,戶部尙書、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嘉靖三年(1524)去世,年七十五。謚號“文恪”,世稱“王文恪”。王守仁讚其為“完人”,唐寅贈聯稱其“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有《送唐子畏之九仙祈夢》律詩一首云:
人生出處天難問,聞有靈山試扣之。
三月裹糧真不易,一生如夢復何疑。
天臺雁蕩歸時路,秋月春風別後思。
我亦有疑煩致問,蒼生帖息定何時?
雖是託問也只問蒼生疾苦, 真不愧是宰相襟懷。
唐寅於正德元年(1506)的九鯉湖祈夢是其遠遊途中廣為流傳的一個故事。《唐伯虎軼事》卷二《遺事》載:「唐子畏詣九仙祈夢,夢人示以『中呂』二字,語人莫知其故。」嘉靖二年(1523),唐寅訪王鏊于山中,見其壁間有蘇軾書《滿庭芳》詞,下有「中呂」二字。唐寅不禁想起了弘治十四年到福建九鯉湖祈夢所得,正是這兩個字。唐寅誦其詞,有「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句,遂默然歸家。是年十二月初二,唐寅病逝於家中,終年五十四歲。
《堯山堂外紀》也記載了這一段故事:「唐子畏詣九仙祈夢,夢人示以「中呂」二字,語人莫知其故。後訪同邑閣老王鏊于山中,見其壁間揭東坡滿庭芳詞,下有「中呂」字,子畏驚曰:「此余夢中所見也。」誦其詞,有「百年強半,來日若無多」之句。默然歸家,疾作而卒,年五十三。果應「百年強半」之語。」
唐寅的遺體葬於橫塘的王家村。他的好友祝允明為他寫了《唐子畏墓誌銘》,另外還有詩作《哭子畏》和《再哭子畏》來悼念這位「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是帶著深深的遺憾走的。
謹錄《哭子畏》及《再哭子畏》詩二首以為本文之殿
萬妄安能滅一真?六如今日已無身;
周山既不容神鳳,魯野何須哭死麟。
顏氏道存非謂夭,子雲元在豈稱貧;
高才剩買紅塵爐,身後猶聞樂禍人。
對於不幸友人的責怪也是出於愛之深、責之切的好意。在《再哭子畏》一詩
中,祝允明哀悼了唐寅在通往仕途道路上的挫折:
少日同懷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
朱絲竹絕桐薪韻,黃土生埋玉樹枝。
生老病餘吾尚在,去來今際子先知;
當時欲印樞機事,可解中宵入夢思。
二零一九年四月十二日
悔庵黃培玢燈下
參考資料(版權屬於原網主):
https://baike.baidu.com/item/唐子畏墓志并铭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堯山堂外紀/
兩岸唐寅特展專題.唐寅的生涯與蘇州詩壇(上 中下)
https://www.douban.com/note/425878321/
https://www.douban.com/note/425879252/
https://www.douban.com/note/425881210/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唐寅
https://baike.baidu.com/item/唐寅/22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