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將他鄉作故鄉2024.9.12

 

從義鄉親橙縣聯誼會側記

 

 

 

 

離開從義六十多年,數次回越南,都沒有機會再探訪這市鎮,多年前我是這裡的常客,探親訪友經常不思歸。  

當年這座鄉鎮只有一條街道,街道上的市集與商店大都說客家話,這裡的青山田隴,與北越故鄉很相似,長年氣候宜人,晨昏間寒霧冷透膚,從義江邊水聲松濤是我永遠懷念的聲音。  

這次利家庒兄弟在橙縣組織慶祝年度同鄉會,我們叨了徐正儉、馬尚武兩位老師的光,受邀參加年度同鄉聯歡晚會,到達會場,「老師、老師……」的聲音,彼此起落,幾位老師感動不已,正儉兄說這個場景,把他帶回到從前執教鞭的日子,很多年沒有聽到這種聲音了。  

岀席的鄉親都是落籍的第二代與兒女,當年靠岸的第一代已經長眠客地,我們互相取笑自已是落難的第二代,不是富二代,談笑間都是一眶淚水與血汗交織的故事;家鄉話,家鄉情,再談起在相同時空之中曾經認識過的長輩與朋友,原來我們都是自家人,都是荷著鋤頭渡過北侖河的客族群。  

這樣的年度同鄉聯誼聚會,已經舉辦多年;生活安定了,大家都事業有成,加上網路聯絡方便,在思鄉思親思故人的情緒下,利家兄弟的號召力得到定居世界各地鄉親的響應,遠道來參與的鄉親愈來愈多,使得大家有機會同聚重温舊日鄉情。  

「從義」山城的鄉親,是唐山過越北然後再南撤的客族群,他們把中華文化的薪火,點燃在這片土地上,先後成立了兩所學校,最後合而為一,學校的教師是越南西堤的年青文化人,為了躲避戰爭,這片土地讓他們發揮所長,「從義」成了他們的避秦桃花源。

但一場世紀戰爭結束後,新的情勢改寫了這鄉鎮的歷史,也改變了一夥人的命運。 

戰爭結束後,鄉民再隨著一波波難民潮,乘搭著歷史洪流的過山車,歷盡坎坷九死一生,終於來到這片新大陸,傍著土地的生機,辛勤耕耘與汗水的付出,定居的鄉親收獲了豐碩成果,我們的家,又再植根於這片土地上,唱響了一首「且認此地為家鄉」的歌,每年相聚聯歡的季節,一股「從義」風又在世界各地的從義鄉親群中播起。  

懷舊,思鄉,是我們這一代放不下的情懷。向前看,再紥根,是新一代的目標,謹此與各鄉親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