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的文化名牌

 

《汕頭日報》文藝副刊《韓江水》乃是粵東的文化名牌之一。何以見得?我們可以從四個視角來看——

 

        1 從副刊本身的視角來看

副刊起碼具有四種跨度——

一是時間跨度,整整七十年,縱越三、四代人,《韓江水》品名不改,初心不改,既是老一代的美好記憶,又是新一代的心靈家園。

二是空間跨度,《韓江水》不僅屬於汕頭市,而且屬於粵東,屬於韓江流域,屬於海內外潮人、華人。我在北京、上海、重慶、武漢、廣州、深圳、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尼等地,就曾經有人向我問起《韓江水》的情況。

三是人脈跨度,《韓江水》在海內外潮人、華人中不乏讀者群,有著跨空間、跨年代的忠實的讀者群、作者群和編輯群體。

四是精神跨度,《韓江水》不僅關乎文藝,還關乎社會生活多方面,如政治、經濟、人文、生態等等,而她的精神內核,應是汕頭人精神。

如今,一些報刊僅將文學作品當作文化的補丁,令人失落。而《韓江水》從來就將作家與作品奉為大雅之堂的主人,教人感懷。《韓江水》還有一大特色:注重美文,其美堪比潮汕美食。為廣納美文,編者既注重本市作者,又兼顧外省市作者,由是佳構源源,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春色滿園。難怪引來了翹首期待星期六的大群讀者。

汕頭乃至粵東這方沃土,因為有了韓江,不僅彰顯了靈性,而且提昇了品位。這正如《汕頭日報》有了《韓江水》一樣。作為百川之一的韓江,日夜川流不息,浩浩蕩蕩奔赴太平洋,於是汕頭有了一份不俗的壯美,一派不息的氣勢,一腔不凡的情懷;於是有了汕頭人精神:海納百川,自強不息。

 

                2 從作者的視角來看

    一方面是副刊對作者隊伍的哺育與造就。

    回首歲月的風煙,我與《汕頭日報》文藝副刊《韓江水》已經有五十二年的緣份了。記得一九六五年,我讀高中二年級時,便在《汕頭日報》文藝副刊《韓江水》上發表了文章,寫我母親挑水經過日本鬼子崗哨時,一個面目猙獰的鬼子,突然將一個剛剛被他殺害的中國人的鮮血淋漓、還在跳動的心臟扔進我母親的水桶裡!母親嚇壞了,鬼子卻捧腹大笑起來……

    從此,《韓江水》在我的心田中種下了寫作的種子。一九七四年初夏,我剛從屯墾戍邊的海南島回到汕頭,家尚未安頓停當,便向《韓江水》發稿了,很快就發表了詩作。此後,小說、散文、詩歌便频频在《韓江水》上見報了。從此,我愛上了《韓江水》,成為《韓江水》真誠的讀者與作者。心靈繫之,感情日深。

《韓江水》的清流,在《汕頭日報》這方肥美的沃土上不息地流淌,於是造就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難能可貴的純文學園地,成為作家們久久渴求的心靈家園。在這片美好的文學淨土上,不知催生了多少作品,扶掖了多少作家!

是的,可以說,粵東老中青三代作家,多數都受過《韓江水》的哺育。不論今天的成就如何,他們都不會忘記這個美好的心靈家園——這片培育他們的淨土,這泓滋潤他們的清流。這些年,我與粵東五市的作家們每每談起《韓江水》,都充滿親切的情懷。

 另一方面是作者隊伍對副刊的感恩與回報。

     我讚賞《汕頭日報》文藝副刊以《韓江水》取名。母親河的名字常使我想起深情無私的母愛,意蘊深邃,意味悠長。於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我取了個筆名——韓波,我願意是母親河的一簇波浪,生活在母愛的清流之中。

有一些作家包括幾位相當有成就的作家告訴我,如果當年《韓江水》沒有發表他的處女作,也許他後來就成不了作家。這是實話。

是的,幾十年來,作家們和我都始終關注著這個家園,眷戀著這片淨土。雖然,許多作家已在各個出版社出版文學專著,或多次在省級以上報刊以至海內外發表作品,但他們和我依然深愛著家鄉的《韓江水》。其實,她影響之深廣並不亞於其它報刊。我的文章一俟見報,便有熱心朋友來電或發來資訊。說實在,許多文友和我都願意將感覺良好的稿件寄給《韓江水》。

 

                  3 從編輯的視角來看

    提起《韓江水》,我就必然聯想起曾經多年擔任主編的陳煥展主席。他是我心中的文星

2008412日,他安靜地走了,懷著對於人世與親人的眷戀,靜靜地走了,不肯張揚,生怕驚動他所熱愛的世界。我驚歎他到了人生的最後時刻,仍然保持著他一生的風格——不事張揚,低調做人!

粵東,一顆閃耀了半個多世紀的文星殞落了,我心中一顆閃閃的文星殞落了!宛如昨日,交臂而悲。人間夢斷黃梁熟,天上樓成白玉新。

令我不能忘懷的是,在陳主席生病的幾年時間裡,省作家協會、市文聯、市新聞界,不斷有領導和同志們前往探望陳主席,親朋好友更是絡繹不絕。使我更感動的是老同志林興勝等原省、市領導和不少現職市領導也前往探望,親切地慰問和巨大的鼓勵給了陳主席抗病治病的極大勇氣與信心。林興勝老書記親筆書題的墨寶:

“行無愧怍心常坦,身處艱難氣若虹”,就掛在陳主席床前的牆壁上,昭示著人格的非凡力量!

公之逝兮,一去寂寥。

平生言笑,俯仰今昔。

白雲不解笑,青松有餘哀。

紀叟黃泉裡,還應釀老春。

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我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認識陳主席,那時候他是《汕頭日報》文藝副刊“韓江水”主編。當然,我是因為投稿認識他的。印象最深的是他為人特別真誠,辦事特別認真,並且仁愛而寬厚。我很快便認定他是難得的好人,於是就經常向他投稿,而他每稿都認真審閱處理,並經常覆函。退稿信真情切切,言簡意賅,常常一語中的,使我口服心服。

1976年粉碎“四人幫”不久,我創作了萬字左右的短篇小說《誰該是她的丈夫》,自以為還有些意思,便興沖沖地來到《汕頭日報》社,找到正忙於工作的陳主席,奉上稿件,請他審閱指導。他接過來,立時一目數行地瀏閱起來,某些章節又反復細讀。一口氣讀完後,他微笑著抬起頭來,興奮地說:好題材,好稿子!可惜太長了,日報登不了。這樣吧,你試投投《廣東文藝》看看。第二天,我按他提示的投寄方法投給了《廣東文藝》。一個月後,我發現署名為“陳國凱”(那時我還不認識這位元陳主席)的短篇小說《我應該怎麼辦》發表在雜誌上,一讀,完全相同的題材!撞車了!這麼巧?真不幸!想來想去,我將稿子投給了外省的文學雜誌,很快便發表了。如今,一翻閱這篇小說,便憶起陳主席那令我感覺親切溫暖的音容笑貌……

1985814日,汕頭市作家協會成立。當年選舉主席團成員是沒有預先提出候選人的,在海選中,煥展同志票數最高,當選為主席,林文烈、楊昭科、黃廷傑和我當選為副主席,並由我兼任秘書長,從此兩人開始了長達十八年的友好合作的工作關係。煥展同志擔任市作家協會主席長達十八年,這十八年的成績是卓著的,有目共睹。十八年的共事與相處,使我倆結下了非同一般的深厚友誼。

他在《體物入微成佳構——讀林繼宗系列散文〈夢中慈母淚〉》一文中寫道:“我一口氣讀完了林繼宗同志的系列散文《夢中慈母淚》。卒讀這洋洋灑灑兩萬餘言的長散文,倒不是因為它在全國《永恆的母愛》徵文比賽中獲一等獎,而是因為它親切平易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鳴。”此刻,重溫他的評論,我又想起他那“要善於欣賞別人”的名言來。是的,他常常對女兒陳澄和陳冰說:要懂得欣賞別人的才華,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陳主席和陳娟、林偉光、洪韓、魏影秋、劉文華等後來的幾位編輯,都和作者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們常常和作者們互動,給作者們實事求是的指導和幫助。我的一些稿件,他們也提出了比較中肯的修改意見,修改後效果都很好。他們有時候也向我約稿,如建黨、建國的大紀念日子。寫這類文章,除了文字功底,更要注重真實性、嚴肅性、準確性,著力弘揚正能量。其實,我幾十年來,寫給《韓江水》的文章,從來都是費心費力的。因為發表在《韓江水》的文章,共影響力是相當大的,這就更加促使我要十分嚴肅認真地對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主要寫詩歌、散文和戲劇,八十年代以短篇小說和報告文學為主,九十年代著力於中、長篇小說,新世紀除了繼續撰寫系列長篇小說,也創作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無論我在什麼創作時期,都受到《韓江水》編輯們長期不斷的關注和支持。如,我從1992年開始,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創作出版了詩化散文式系列長篇小說《魂繫潮人》五部曲家園」海島」港灣」潮人」海緣」,共282萬多字,261章,1217節,可謂嘔心瀝血。無論從選題、構思、取材、佈局、撰寫、修改到出版發行,都得到《韓江水》編輯們盡心盡力的支持,尤其是陳煥展主席,給予我無私的幫助和充分的肯定。《韓江水》副刊還連載了其中的多個章節,如《那一片藍幽幽的海水》就有十幾個章節發表在《韓江水》副刊上。

    在我擔任汕頭市作家協會主席期間,《韓江水》副刊還和市作家協會聯合主辦過徵文活動,都非常成功。

半個世紀以來,受到陳主席指導和培養的作者尤其是文學青年實在是太多了。除了工作與寫作,他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作者們的身上,無私地努力幫助他們提高寫作水準。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陳主席除了經常下鄉為作者們講課輔導之外,還常常有來自揭陽、潮州、潮陽、澄海、普寧等地的作者們頻繁登門請教。陳主席當時正在《汕頭日報》“韓江水”副刊從事繁忙的工作,幾乎每一篇來稿他都認真閱讀,認真覆函,指出優缺點,提出要求與希望。本來時間就已經緊巴巴了,面對這許許多多常年來訪的作者,他依然孜孜不倦,人不厭,總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甚至廢寢忘餐,也要為來訪者審稿評稿改稿。對他來說,別人的稿件比自己的還重要,不處理好,他就寢食難安。一位一心追求文學創作的青年,家境貧困,沒有固定的工作,收入微薄,工作和生活屢遭磨難,情感上又遭受失戀的重創,就在他喪失了生活勇氣準備走上絕路的時候,陳主席及時伸出了有力的援手,不僅在精神上引領他走出絕境,而且在物質上幫助他突破困境,還幫他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陳主席無私培養幫助作者的故事,在潮汕文壇上早已成為美談。在漫長的半個世紀中,他為許許多多的作者尤其是未出名的作者審稿改稿,寫評寫序,推出處女作與成名作,使他們走上文學的康莊大道。許許多多的作者深受其益,深感其恩。而陳主席呢,永遠不受感恩,更不求回報,但他卻深深感受到助人之樂,其樂無窮,這種高尚的樂趣就使他常常心滿意足了!認識陳主席的人都深知他像頭老黃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他一年四季,從早到晚,總在埋頭工作,從來不歇腳,就連發高燒到40度,還堅持上班。沒有面巾紙的年代,感冒流涕就用手絹擦。當他拖著疲憊而發燙的身子回家時,女兒幫他從口袋裡掏出手絹來,數一數竟有五條之多,可他始終咬牙堅持著。他的女兒陳冰深情地回憶道:父親好多年的除夕都是在報社度過的。除夕值夜班到初一清晨,從報社出來,迎著新年的朝霞走在大街上……

 

陳主席不但熟現當代文學,古典文學功底也相當好,各種文學體裁都能隨手拈來,悠然成章。他文思敏捷,既是高手,也是快手,是文壇出名的捷才。他當汕頭日報社副總編時,常值夜班,有一段時間,每晚都要寫一篇評論,近千字的評論,他半小時便急就,並且都有相當的水準。很多同仁口服心服。

回眸陳主席的一生,他遭受了許多苦難,但苦難還是作家的寶貴財富,苦難豐富了他的人生,為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更厚實的積澱。苦難更煥發、更展示了他的善良與智慧。他的一生,是艱苦奮鬥的一生,是積極奉獻的一生,是令人懷念的一生!

戚戚故交淚,幽幽長夜泉。

落落聲塵隨逝水,滔滔文著在垂山。

此刻,我又想起了陳主席的許多陳年往事和苦難歷程,想起苦難更煥發了他的善良,更展示了他的智慧……

琴樽已寂寞,筆硯尚光輝。

複文章在,流傳世上名。

龍門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陳主席,您浩然正氣,光明磊落。

《韓江水》七十年來的編輯隊伍,其工作特點與思想作風,可以概括為:善於引導,盡心幫助,良好互動,佳作欣賞。他們以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作者們的寫作和讀者們的閱讀,盡心盡力幫助作者們撰稿改稿,和讀者、作者形成經常性的良好互動,精於發現來稿中的佳作,就像辛勤的園丁在百花園中發現了異彩紛呈的鮮花一樣,既驚喜,又欣賞,並且力求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

 

                  4 從讀者的視角來看

《韓江水》的讀者群,以文化人、文學藝術愛好者和青少年為主體,並具有廣泛性、代表性和專業性的特點。因為《韓江水》是家鄉報刊中富有特色的文藝副刊,從而也受到了海內外潮人讀者的關注。當然,在這些讀者中,是以上述三類人群為主體的,而具有文學藝術修養的人群尤其是專業人士更是讀者群中的中堅。

感謝汕頭經濟特區報社為作家們提供發表作品的寶貴園地,這是讀者、編者與作者三位一體,心心相印的心靈家園。

感謝《韓江水》每一任編輯,因為你們的愛心與責任心而成為讀者們和作家們的知心朋友。

《韓江水》歷七十年而長流不息,殊為可貴!她那滔滔的清流,長久地滋潤著我熱愛寫作的心田。她就是我心靈的家園。

                                     2017.9.11

 

【作者簡介】

林繼宗,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國際潮人文學藝術協會會長,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學術顧問,

美國風笛詩社成員,

廣東省潮汕文學院院長,

《中國作家》簽約作家,

中華詩詞博士,潮汕星河基金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