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空

 

 

 

 
 
 

      孩子在我眼中﹐永遠是可愛的寶貝。
      記得由小學一年級開始﹐我便協助婆婆照顧不滿週歲的小堂弟。那個時候﹐家裡的大人都為工作早出晚歸﹐奔波忙碌。
      那是我接觸孩子的開始。過後我的母親也當上了褓母。從此,我的家便成了熱鬧的天使樂園。
      於是,我和小孩們相處的機會比一般忙碌的父母多。很多時候﹐甚至更清楚孩子們的小心靈。
      待孩子們稍為長大一點﹐便教導他們由大照顧小的觀念﹐然後一群群的帶出戶外活動,這在孩子的成長歲月裡刻下了難忘的足印﹔現在他們都長大了﹐卻仍常常提起屬於他們那一段快樂的童年﹐還有一個陪著他們一同學習一同玩的麗姐姐。
      從教導孩子的成長歲月中﹐我也逐漸建立成熟的人格﹑廣泛的創意﹑一顆可貴的赤子心和一雙願意傾聽的耳朵。
      由童年歲月開始﹐直至當了五年的幼兒園教師﹐近二十年的家教工作﹐我的生活曾經被孩童們佔滿。
      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歲月裡﹐我發覺在督促孩童們的功課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多陪他們﹐多擁抱他們﹐也不要吝嗇的對他們說一個 字。
     我常常都這麼鼓勵家長。

     “減少對孩子的要求和壓力,增加和孩子相處的空間,多傾聽孩子的心事,這樣對孩子在成長的人生旅程中﹐將會幫助他的情緒發展,趨向穩定。 這是一名心理學家曾經在一本針對兒童和青少年心理研究所寫的其中一段話。
      我常常這麼回想自己是否曾經擁有一個像孩子一樣的童年﹖然而,現在的孩子是否真正像個孩子呢﹖
      看著他們在學校鈴聲一響後便迅速魚貫而踏出課室﹐然後加快腳步鑽入車內﹐門還來不及關好﹐車子早已經呼嘯而衝出校門﹔孩子在車上看著爸爸或媽媽緊繃著臉駕車﹐也不敢打擾﹐而強硬的吞下想要說的話﹔其實路途上也是很好的親子關係加強的時刻﹐相信孩子會急不及待的告訴你當天在校內發生的趣事或受委屈的事。但是﹐如果父母總是掛著一副緊張的神情﹐可能將會無形中拉遠與孩子的距離﹐待他不再願意和你聊天時﹐你就再難從中了解孩子的成長心態﹐無法適時給予關懷和協助了。
      孩子們踏入家門便馬上沖涼吃飯﹐然後口中的飯還未完全吞入肚內﹐又得趕著出去補習了。接著下來的日子就在穿梭學畫﹑學琴等而過﹐沒有喘氣的空間反而讓孩子的思維渾濁﹐身心疲憊不堪。是的﹐過度的壓力往往造成孩子失去控制而行為逐漸乖僻。
      記得很多年前的一個早上﹐當朋友致電告訴我她的孩子一大清早便緊閉著雙眼大哭大嚷﹕讓我去死好了﹐我什麼都不要了﹐我不要上學﹑不要補習。。。。。。為什麼我還要醒來﹖為什麼我不可以常常在家﹐而一個星期七天都得到不同的地方學不同的東西﹐我好累好累啊。。。。。。”  

 

        當年﹐這個令人驚訝的孩子才八歲。讀了這個真實例子的同時﹐是否該讓我們好好的挪出一些思考的空間省思一番﹖我們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裡頭﹐無形中在孩子應有的單純世界裡灌溉了多少的毒藥﹖這都在於一般輸不起的心理﹐樣樣都得拿來作互相的比較﹐於是﹐孩子也成了變相社會制度下的犧牲品。或許﹐我這麼說顯得言重了﹐但是也無法否認吧。如果你也曾經聽聞這無數的真實例子或個案。。。。。。
      我們是不是該歇一歇﹐看看自己對孩子作了些什麼﹖看看自己的孩子或學生﹐他們到底快樂嗎﹖我們是不是願意主動的和孩子們好好的溝通﹖
      是的﹐或許我們真該回想以前的自己是不是也像他們那樣﹖我們都經歷過爬樹﹑在草場追逐踢球﹑在河邊釣魚﹑赤著腳在黃泥路上嬉戲﹐甚至幾個兄弟姐妹在床上玩拳擊等。似乎游戲多過讀書。童年或許在物質上缺乏﹐童年或許在生活上苦﹐可是卻可以在臟兮兮的胡鬧玩樂中存積童年的樂趣﹐也保留著孩童應有的本質。
      也許有些人沒有快樂的童年﹐於是想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彌補自己曾經的缺憾;也許我們都認為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幸福得多﹐所以他們應該聽話,只要聽話就可以走少點冤枉路。因此﹐有時候﹐我們誤以為讓孩子在自己預先擬好的人生規劃中學習準沒錯。可是﹐我們忽略的是孩子的心靈及需求﹐甚至還有過度的保護也奪取了孩子的生存本能﹐功課越好越沒有自立的能力。這﹐是不是因為我們急切求好的心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近期﹐回家鄉一趟﹐卻聽聞必須求助於心理醫生的孩子不斷增加。
      不禁縱觀目前的教會制度﹑學校規範和家庭教導;三者的影響力。
      我們是不是應該先設法好好的放鬆自己﹐不要讓家庭氣氛太沉重﹐不要讓孩子和自己都陷於緊張的關係中﹖因為我們常常都可以聽聞夫妻間也因為孩子的教?#124;和學習表現的問題中讓彼此間的相處僵持下去。
      我總是在想﹕是不是現在的父母對孩子有要求之前﹐應該先好好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不是在期盼孩子在任何學習上都有優異表現之前先好好了解孩子的天資和其吸收能力再好好為孩子建立一個伸縮性的學習空間﹖我們是不是應該注意本身的言語和行為會止上對孩子表現適當的愛和教導;
      如果能儘量減少對孩子的苛求和打駡並以積極而不威脅的方式運用大人的權威﹐適當的替孩子重新規劃生活作息和良好行為的規範﹖
      總是這麼認為:孩子在父母過度寵溺和保護之下﹐漸漸失去面對問題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們是不是應該自己親身經歷失敗和成功的過程中﹐培養他們自己的獨立﹐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法﹐加強他們對問題的應對能力﹖
     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和足夠的耐心。教導孩子確實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人生過程﹐但是我們何不將一切簡單看待﹖
     一個快樂的孩子﹐必須來自一對快樂恩愛的夫妻和互相尊重的家庭。真的﹐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聊天﹑多陪他們玩﹐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我們都希望看到孩子的天空是一片的堪藍。
     是不是﹖   

200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