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
無 飄
緲
經籤可超生難道閻王怕和尚?
紙錢能贖命分明菩薩是贓官!
到殯儀館弔唁,不同宗教信仰者的喪儀都有分別。往昔在原居地南越堤岸華埠,華族群體主要的宗教信仰是燒香拜神和天主教;而我所識的街坊鄰里、業務對象眾多客戶以及親友們,八、九都屬於「拜神」族。
這些群體去的寺廟,皆是融合了佛、道兩宗教;說他們是佛教,卻非我後來認知的正統佛教?說是道教,也不全對。如在穗城中學前的「媽祖廟」、福建中學旁的「二府廟」,六省路梅花炮臺附近的「明月居士林」等。信眾前來祈福還神,都必帶備三牲、神香箔紙。佛教與道教在民間信仰中不知不覺的被融而為一,問這些虔誠信徒們,也說不出自己所屬宗教,總之會說是拜神信佛者。
遇到家人去世,在殯葬時請來主持宗教禮儀的往往是道士道姑,視乎其家屬貧富而定;富有者講排場,五、七晚在殯儀館大做法事,親友齊聚,觀看道士們
施法為亡魂超生,訓練有素的道士道姑誦經文時詞句清晰、有如迴文體,前後呼應,道理充足,令人折服。動情時往往使在場家眷親友唏噓哭泣、或隨著經文而黯然神傷。
一場超渡法事至少兩、三小時,免不了烟霧瀰漫,神香箔紙燃燒;最後必將
紙錢紙屋紙車等等仿照人間用品一齊焚化,以備死者到九泉下應用,也有紙男紙女等佣人,可謂設想周到呢。
自然也有聘請和尚尼姑做法事,這大都是正式的佛教家庭;依照佛教儀式誦經敲木魚和在法鈴帶領下,眾位和尚、尼姑們繞棺槨抑揚有致的高聲念經籤。眾孝子賢孫們跪拜靈前,呼號悽愴,令人心酸。
和尚們的法事就比不上道士們的精彩了,因少了多類變化;也不燒汽車洋房及紙佣人,看來就沒那麼多姿態和吸引了。在熱熱鬧鬧的超生儀式裡,傷心的家屬們或可藉此而減輕了驟失至親的痛苦;至少心靈迴響亦較安心,認為已盡了孝道。
至於死者是否能如願收受到金、銀、錢財、洋房、轎車、和男女佣人,陽世之人豈能得知呢?
生死界限是一道大鴻溝,九泉、地獄、天堂、冥府、陰間真正是虛無飄緲,是存活的人至今無法破解的最大謎團。由於無人得知真相,故能由各宗教隨意描繪;不似科學,可以求證檢驗真偽。也因此、滿天神佛滿地鬼魈始能逍遙自在任我行。汝說無我說有,言者聽者皆有理,可信可不信,隨緣自在就是了。
喪失至親是人生各種痛苦中最痛的其中一種,為了減輕身心折磨;家屬尋求宗教為亡魂超渡,其實也在為自身的痛苦求解脫。從頌經聲裡、種種繁雜儀式中去淡忘去自我安慰。因而、道士或和尚們盡力賣弄,法器法鈴越多,誦經聲越響,儀式越精彩,時間越長久,收效越大。反正吵不醒長眠的死者,卻可令生者在忙亂、吵雜,熱鬧,哭聲甚至觀眾忘形的鼓掌中,得到麻醉、暫時慰藉身心的傷痛。
因而、花的錢越多,法事做得越久,就能搏得旁人對死者兒孫盡孝心的正面評價。
除了自我安慰外,多少有做給人看的無意識目的存在。
觀賞某電視劇、其中一個場景,掛著以下這諷刺性對聯:
「經籤可超生難道閻王怕和尚?
紙錢能贖命分明菩薩是贓官!」
橫批就是本文借用為題目的「虛無飄緲」這四個字,不知撰聯者姓名,實在是高明而悟道之士。
朗誦經文而能令死者亡魂超生,豈非閻王爺怕了人世間的和尚?除非菩薩們都變成了一如人世的贓官,收受人間紙錢的賄賂,才可讓死者贖命啊!
可是,芸芸眾生,有多少凡夫俗子能明白以上顯淺的道理呢?當然、不能說所有邀請道士和尚為亡者超度的人,全相信法事的功能;或存疑或將信將疑者都有,但為了求心安,往往寧可信其有的照做不誤。
水清無魚,智者不惑。社會之如此多姿彩,還是因為人世間智者不多也。不然、人人皆不惑,都能看破虛無飄緲的所在,眾多的神職人員要失業、和尚道士們豈非都要閒得發慌呢?
(二零二五年元月廿八日墨爾本仲夏修正於無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