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的“雨”

 

 

雨水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時節,春風遍吹,氣溫回升,冰雪溶化,空氣濕潤,降水增多。雨水的“雨”,歷來是文人墨客抒懷的載體。

 

雨水的“雨”,是喜雨、好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春夜喜雨》中,詩聖杜甫用擬人手法讚美春夜喜雨是“好雨”、“知時節”,懂得客觀需要。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候,在夜裡它隨著春風悄悄落下,悄無聲息地滋潤著大地萬物。明太祖朱元璋的《新雨水》更是充滿了磅礴氣勢、與民同樂的情感:“片雲風駕雨飛來,頃刻憑看遍九垓。檻外近聆新水響,遙穹一碧見天開。”出身貧寒的他深知春雨貴如油的道理,有了雨水,就沒有荒年之亂,自己的江山社稷也就穩定了許多。

 

雨水的“雨”,織就一幅幅早春圖。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云: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歌為我們描繪了早春獨特的景色,你看落在長安街上的纖細小雨,潤滑如酥,如奶,滋潤著剛剛從地面鑽出的小草,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全詩刻劃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適和清新之感。杜牧《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僅28個字,就將一幅美麗的江南雨景畫呈現在我們面前。

 

雨水的“雨”,像綿綿愁思。陸游《臨安春雨初霽》詩曰: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此詩是詩人於1186年春,由山陰被召入京,途徑臨安(浙江杭州)時所作。當時陸遊已六十二歲。詩人大半生浮沉宦海,壯志未酬,情懷鬱悒,雖召入京,但已無年輕時的慷慨,反有厭倦風塵之意。因此,詩人在詩中為我們描繪出了自己客居他鄉時對春雨的獨特感受。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道不完述不清的思緒;一夜二字正暗示了詩人徹夜未眠,人生況味,升降沉浮,國事家愁,伴著這淅淅瀝瀝的雨聲而湧上了眉間心頭。

 

由於雨水氣節乍暖還寒,陰晴未定,加之歷代文人墨客各自的生活處境也不一樣,因此對春雨的感受也不盡相同。

 

                                                20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