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當代副刊的翅膀飛揚

 

一、從閱讀開始

 

    寫作之事,在我說來起步得較遲。

    記憶中,從中學開始我就喜歡閱讀報章雜誌,一道道文學風景的副刊尤為吸引我,只要拿起報纸,首先必翻到副刊去閱讀,偶爾也學著塗鴉,一直到大學畢業没有真正投過稿。

    七十年代離鄉背井到德國求學,是很多親友不理解的事,都說德文難讀,入學試難,拿學位更難,為何到德國去呢。那時的我,真不知天高地厚,對異國風情和未來的前途充滿了臆想,一心一意只想出國。到了德國後,發現要取學位和做學問果然是不容易的事,幸好經過多年的苦讀苦拼,還是得償所願。

    那個年代從台灣出來的留學生不多,課餘時間大家在學生宿舍聚集一起煮飯做菜,雖非美味,但也可解解口饞。一次,在學長們那裡讀到海外版的中央日報,我頓時感到如逢甘露,這比吃中式飯菜更感到盪氣迴腸。

    在世上彷彿沒有什麼東西能像一份中文報紙,在短短的分秒之間即可把你帶回熟悉的故鄉,可以悉知當下時局的風風雨雨,要不是自已經歷過那段窮留學生的生活,特別是那淡淡的鄉愁,怎能體會什麼叫作精神糧食呢 ?又怎會相信那區區的一份報紙,能讓一群學子反復閱讀和傳閱呢 ?

    但是,終究愛看的副刊,那個年代的中央日報副刊,五花八門,計有短篇幅的敘事散文和學術性的報導,有長、中與短篇的小說,有新書介紹和書評等等。能上報的多是名作家學者的佳作,字字璣珠,句句精闢讀起來如沐浴春風。

    文章上報是一件榮譽的事,但是我總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作家的,只有在副刊上榜的作者方才稱為作家,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日後也跟著學爬格子,也嘗到文章上報的喜悅,記得其中一篇「科隆真不可思議!」就在「中副」刊出,它成為我寫作中的一個里程碑。

 

二、德國僑報的精神

 

    回顧1979那年,我的一篇文章「華僑的矛盾」發表在西德僑報上,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投稿。繼而又寫了「如何與幼兒相處」、「學走路」、「久旱逢甘露」、「校園內、校園外」等文章。這些文章本來就是隨筆,毫無修飾,只是討個「一吐為快」之樂而已,但是於1981年,很意外地得到僑報頒獎的一份奬狀,讓當時的我雀躍不已。

西德僑報是一份手抄後印刷的刊物,內容除了新聞摘要、僑情和留學生動態的報導外,還有詩歌、散文、論述等的創作。追本溯源,這份刊物首創於19722月,它是由徐能先生募款以華僑協會名義發行,學生們負責編務,免費贈送僑胞的僑報,它被視為歐洲創立最早的華文刊物。

    記得歐華作協永久會長趙淑俠對德國僑報這樣評價的:「文章水準不輸於報紙副刊,可讀性甚高,最大特點是鋼板油印,全靠手抄。娟秀的蠅頭小字看了令人心痛,得費甚麼樣的功夫!表現出的精神令人感動,……

    1982年,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從台湾遠赴漢堡,她為了參加一個著作權協會的年會,當她從王雙秀文友得到一本德國僑報十週年特刊時,令她感動不已,回國後對僑報她曾這樣介紹:「這本西德僑報是由西德華僑協會出版的,由華僑出錢,留學生出力的刊物,十年來從未脫棄,手抄的筆跡,清晰秀麗,例如本期就近十萬字,全部手抄。一路到美國,夜不成寐,()就把雜誌從頭到尾全部讀畢,感到格外親切,也對海外青年朋友無限敬意,因為經費全靠捐款,撰稿者當然沒有報酬,所以每期都有註明:歡迎投稿!歡迎捐款!!!來引起讀者的注意!不知道我們新聞局有關機構是否有什麼幫助他們的地方呢?」

    早在七十年代末、八零年代初,歐華作協的成員如龔慧真、前會長莫索爾、永久會長趙淑俠和前秘書長王雙秀等已開始為該刊寄稿。到了九十年代,當時的僑報主編張筱雲,對寫作朋友更是愛護有加,讓大家在僑報上海闊天空地大展文筆。

    東西德統一後,西德僑報到改為德國僑報,而我投稿的次數也增加很多,累集下一篇篇讀書心得,欲罷不能,從此,不知不覺就這樣乘著德國僑報的翅膀飛翔起來。

    1991年春天,歐華作協召集人趙大姐透過當時住在西德首都波昂的女作家孫步菲女士邀請我加入會,這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同凡響的事!想到在各種大小文學座談會裡,可以見到自已心儀的作家們,可以和來自不同歐洲地區的文友互相切磋、說文論藝,更重要的是有機會接觸到各大報的副刊編輯們,和聆聽他們的意見,我感到欣悅萬分,於是馬上同意加入歐華作協。

    時光荏苒,至今已過了廿七年頭,我已由一名會員轉變了會長的崗位上,文學創作的精神在於不斷地延續,我乃願意重伸當年鲲鹏之志。

 

三、聯合早報副刊茶館

 

    《聯合早報》乃是新加坡大報,除新加坡發行之外,也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汶萊等地發行,擁有大量讀者。

    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大會於1995.12.19年在新加坡舉行。我的室友是美女作家永樂多斯,她的散文寫得很好,正巧新加坡《聯合早報》副刊編輯周星利先生在找「旅遊」寫手,她便推薦了我,於是我每到一個地方便拍很多照片,寫了大量旅遊和城市文化的報導,多部分的作品都在聯合早報副刊茶館刊登一路走來,旅遊文學成為我最愛的書寫路線,現在網路發達,很多旅遊資訊也可查詢,然而,旅遊文學的書寫畢竟更有它的高度,我衷心地感激周先生給了我這個機會。

 

四、結 言

 

     20048月,德國僑報因財源無繼停刊了,20066月,《中央日報》也停刊了。歷年來的副刊仍舊留下給讀者深刻印象,於我更是道不盡的懷念。在創作的路上,要感恩的人何止上述的貴人,我衷心感謝過去和當下與我同行者,繼續在創作的路上不斷發光發熱。

                                        2017.9.7

 

作者簡介:

麥勝梅,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德國阿亨理工大學社會學碩士,德國聯邦政府翻譯員。著有散文集《千山萬水話德國》、《帶你走遊德國人文驚豔之旅》。編有:《文學遊》、《在歐洲天空下》、《迤邐文林二十年》、《歐洲綠生話》等歐華作協書叢。主編《歐洲華文作家文選》、《歐洲不再是傳說》、《餐桌上歐遊食光》。

獲獎:《帶你走遊德國  人文驚豔之旅》一書

       入選文化部第38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麥勝梅會長兼笛姐賀箋:

祝賀風笛詩社四十五週年社慶

45年是一段漫長的路程,然而它給詩人帶來無限多的喜悅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