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向明推薦

 

藍星的不滅光燦

——詩人夏菁

 

在五年代,詩人這個圈子流傳著一句「兩馬同槽」的鐫語,羨煞了多少愛詩的人。因為這四個字是出自梁實秋先生之口,是用來讚許他的兩個得意門生余光中和夏菁的。意思是他的這兩個詩的傳人都有很高的詩學成就,而且兩人合辦了「藍星詩社」,很像當年他們「新月詩派」樣的發光發熱。

 

余光中一直是在學院裡教英美詩,寫新詩,在詩壇一直到他己八十二歲的今天,仍然星光閃爍,處處掌聲。夏菁則是學農的,是當年蔣夢麟博士主持的農復會裡的水土保持專家,與李登輝同在一個辦公室?做著改革台灣農政的工作。他很早就研習英美詩,當美國國寶級詩人佛洛斯特在台灣尚很少人知道的時候,他就翻譯佛氏的名作《雪夜林畔》《黃金時代不久留》等四首,收在今日世界社出版的《美國詩選》,與同在該書翻譯的梁實秋、張愛玲、邢光祖、林以亮,余光中等譯家齊名。

 

夏菁的詩創作深受英美詩的影響,但不是西方浪漫派詩的餘緒,也不是依茲拉。龐德和艾略特師徒的激進現代,而是承傳了葉慈等現代詩人的手法,作比較理性的傳承。他在第一本詩集《靜靜的林間》後記中即曾宣示﹕「詩,在我是終身的追求,不是一時的調情。」可見他是一個不隨波逐流的正牌詩人。當早年台灣的詩成了政治打手,口號傳單時,他和覃子豪、鄧禹平、余光中等人組織「藍星詩社」主張詩應抒發自己的心聲。在六年代詩人們縱情於現代的晦澀虛無時,他提出「詩的可讀性」為詩存在的第一要務,語言可以淺近,內涵則需深邃。到了近代,詩人們多向「後現代」靠攏,他仍然保持他「詩必心出」的不變信仰。

 

然而這樣深深固執於本心,絕不向周遭的流行思潮妥協的詩人,肯定是要踽踽獨行一輩子,絕對別想得到與他不同道者的半點鼓勵和掌聲的。甚至本來和他一路打拼過來的,年深日久也疏於給他幾句打氣好聽的話。加之他很早即離開台灣,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聘去協助很多低度開發國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最早1969他去了牙買加一待五年,然後1976去了薩爾瓦多,又是兩年多,此後他不斷被指定去馳援別的國家,終至舉家遷往美國,每回台灣也是應台灣農政單位之請,協助一些水土保持和加固的問題。雖然他的詩作從來沒有因四處奔波而停頓過,但是由於人常不在台灣,缺少對自己土地環境的刺激,而更由於缺乏被人傳誦或引起共鳴的隨機快感,終至慢慢被台灣詩壇疏遠,連歴年出版的詩選也少有他的名字。遑論他早就應得的詩歌終身成就獎項。這是很多去國遠行詩人必定會遇到的宿命,缺乏自己土地人氣助長的最終結果。

 

  但是夏菁是不在乎這些的,他認為每個寫詩的人只要忠於自己,能夠傳達這個時代的感覺和心聲,其它就交由時間去評判。在這整個詩的發展極不景氣,詩人被當作笑話一樣存在的今天,最近他仍然將他自第二個千禧年以來,至今發表過的詩作五十五首,結成他的第十本詩集,命名為《獨行集》。這個書名看似平凡,然也十足代表此時此地他年屆八十五歲,仍然踽踽獨行於詩的創造道路上的孤寂心境。而在一個與他同年齡層的我等少數寫詩人而言,看到他如此無奈的自我傷感,不無為他具抱屈之感。認真的說,夏菁的詩是屬於上流社會,正人君子的詩,語言中規中矩,意象絕不驚詫到令人除死方休,每首詩總是予人一種親和感、安定感。夏菁詩中尤其充滿著一種紳士般的高貴和自信,他在《如此一生》的短詩中,這樣描繪自己:

     曾著有十冊詩,五本散文

     卻不是學文出身

  

     在研究所教書,指導論文

     沒有戴博士金纓

  

     緊扣著一只手,不渝終生

     只有那海天作證

 

  由於他自始即在協助解決台灣農林面臨的問題,因此他詩中多吐露出對土地、對眾生、對保育、對環保的關懷。去年台灣南部八八水災遭受重創,他除以水土保持專家的身份心急如焚的在報紙撰文,向有關當局提供因應之道,並以《看人力能否勝天》為題,為八八水災而寫了一首詩,深深表達他對這塊土地的關注,詩一啟始,他回憶說:

     五十年前,我參與

     八,七水患的救災

     彰化的許厝寮

     像世界末日,村屋全埋

     那片石礫,那片死寂

     不時還映在我的腦海

 

  然後他將現在的災難與痛苦細訴一遍之後,他傷心無奈的告訴大家,不要怨天尤人,要勇敢面對,因為,

     這是世紀的天災——

     一年的雨量落在幾天之間

     不要爭執,不要指責

     不分上下,不分旗幟

     做好善後,家園重建

   看人力能否勝天

 

確實,面對這種不可預知,無法抗拒的「天作孽」,我們這渺小的人類,除了逆來順受,發揮自力更生,以人定勝天的勇毅來自救,然又再能怎樣?

 

夏菁的另一絕活是散文,他和余光中是「藍星」光譜中能夠將詩與散文左右開弓的能手。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落磯山下》於1968年出版,當時尚健在的梁實秋先生便說﹕「夏菁通數國文字,嗜英美文學,其散文絕無時下習氣,清談娓娓,勝語直尋,中國人使用中國文字,固當如此。」在「藍星詩社」旗下出版各種版本詩刋中,以夏菁主編時獨創的折迭式《藍星詩頁》為最風光,自19581984出版的七十三期詩頁中,除藍星創社基本成員的詩作發表外、瘂弦、葉珊(現在的楊牧)、阮囊、周夢蝶、黃用、吳望堯等均是當時正意興風發的主要作者。連紀弦大老被勢所逼,欲解散現代派的文章「我的立場」,也是在夏菁主編的《藍星詩頁》發表,夏菁對「藍星」的貢獻,真是該記一大功。「藍星詩社」是夏菁催生而誕生的,苦撐近五十年之後的今天,終於無疾淡出,夏菁遠在美國柯羅拉多州,為挽救這份他投注無數心血的老詩刊,曾經心急如焚,我們之間隔洋函電和E-mail交談無數,但都無能為力,只嘆我們都己老邁,再也無力挽狂濤於既倒。

 

                              2012.9.28披刊於中國南方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