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豹集』夏菁談詩憶往

        作  者:夏  菁        語  言  :繁體中文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13年02月05日     

        ISBN:9789863260622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這是詩人夏菁半世紀以來唯一談論現代詩的文集。收集了早年在《公論報》、《聯合報》、《藍星詩頁》、《文星雜誌》、《自由青年》等刊出的作品;台灣新詩論戰時的文章,以及近年來在台、港和美國發表的對話及訪談錄等,共計四十篇。
  集中包括推介名家余光中的譯詩、鄧禹平的抒情詩、周夢蝶及向明的第一本詩集、瘂弦的早年作品,以及當時乏人注意的美國大詩人佛勞斯特(Robert Frost)等的專文。
  夏菁對六、七十年代詩風的晦澀,提出了警告;並主張「詩的可讀性」。對現代詩的前途,懷抱信心;這些均可在本集中見及。作者對詩的眾多意見,可在名詩人及編輯向明、王偉明及綠音的訪問錄及對話中讀到。
  後附〈早年的藍星〉長文一篇,是作者的第一手資料。對台灣早年三大詩社之一的「藍星詩社」成立經過及其成員,做了生動的描述,堪為新詩發展史上的寶貴資料。

 

本書特色

 

  夏菁是台灣藍星詩社的成立者之一,本書收錄了「藍星詩社」的成立經過,對於台灣詩壇的研究所,不啻是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簡介

 

夏菁盛志澄的筆名。浙江嘉興人。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碩士。曾任聯合國專家及科州大學教授。早年在台,曾發起「藍星詩社」,主編《藍星詩頁》、《文學雜誌》及《自由青年》的新詩。已出版詩集《噴水池》、《雪嶺》、《獨行集》、《折扇》等十二種,以及散文《落磯山下》、《船過無痕》等五本。現居美國。

 

目錄

第一輯 短論

談詩中的哲理
詩與詩人
再談〈詩與詩人〉
《藍星詩頁》發刊詞
當前新詩的危機
論詩的晦澀
詩壇一年――一九五九年詩人節感言
說瓜苦――籲請新詩人反省及檢討
隱憂
反傳統及中國化
三年有成
灌溉這株仙人掌
佛勞斯特的啟示
從牛角尖裡走出來!――論現代詩的方向
詩與啄木鳥

第二輯 評介

仙人掌――介紹余光中譯《中國新詩選》
和而不同五十年――余光中和我
詩的悲哀――周夢蝶《孤獨國》及向明《雨天書》讀後感
君子之交四十年――我與夢蝶
詩的經驗與表達――簡介瘂弦〈馬戲的小丑〉
好詩選介――瘂弦:〈三色棒下〉
〈芭蕾舞會〉簡介――兼論「暗示」與「象徵」
為覃子豪立像
《藍色小夜曲》評賞
愁雲滿天――悼鄧禹平
遊俠詩人吳望堯
追夢得夢――序麥穗詩集《追夢》

第三輯 談論現代詩

現代詩的面面觀與前途――詩集《少年遊》代序
以詩論詩――從實例比較五四與現代的新詩
詩與想像力――兼釋言曦、陳紹鵬、吳怡諸先生列舉的新詩
詩辯――一幕短劇
從一首詩出發――並呼籲詩人應獨來獨往
老當益壯的佛勞斯特
不斷開闢新境界的美國詩哲:佛勞斯特
詩,拯救得了嗎?

第四輯 訪談及對話

終身追她不悔改――向明:夏菁答八問
自然、簡約與親和――王偉明:與夏菁談新詩和散文
詩是終身的追求――綠音:詩人夏菁專訪
詩心、詩意、詩天空――綠音、夏菁漫談當代詩歌創作

附錄 早年的藍星――重刊《藍星談往》
後記

 

 

  年輕時,我很想一邊寫詩、一邊評詩,對吾國初期發展的新詩及其理論,有所貢獻。後來因本身公務太忙,又覺生也有涯,就集中寫詩,放棄了後者。嗣後因編《藍星詩頁》、《文學雜誌》、及《自由青年》的新詩,有時就寫些短論和評介來充篇幅。同時,我在報章及其他刊物上也發表些文章。

 

  我一向認為:詩乃性靈的產物,如水中月,鏡中花,很難捉摸,不易界定。詩藝本身又博大精深,若山之崇、海之深,豈易蠡測?我所見和所寫的,只是管中窺豹,一斑而已!全集大致以年月順序排列,以示年輕到現今對詩的看法。因涵蓋了自五十年代以來的半個世紀,零星寫作,難免有重複之處,但讀者也可以藉此見到,有些觀點,乃歷久不變,甚至愈加肯定。

 

  我在一九五○年初起,就開始寫些評介。第一篇是推介鄧禹平的《藍色小夜曲》。當時政治口號詩充斥,而此集是一本純粹的抒情詩集,清新脫俗,有些詩很可朗朗上口,一時風靡了不少年輕人,我也十分喜愛。這篇評介分兩期在早年《經濟時報》上刊出,時在一九五一年八月。因為這篇評介,和禹平交往更深。不久,兩人連名發函邀請詩人,如余光中、覃子豪等,成立了「藍星詩社」,以自由創作,振興詩藝為宗旨。我寫這篇評介時,年僅廿五、六歲,現在看來頗嫌青澀,語多獎飾,因和成立詩社有關,遂不顧藏拙地將之納入此集。

 

    一九五四年成立「藍星詩社」之後,我在《公論報》的〈藍星周刊〉上寫些短論。其中有一篇較長的連載,是批評詩壇元老紀弦的,名為〈氣質決定風格〉。在一九五八年夏天刊了三期以後,忽然《公論報》停刊,無以為繼,連原稿都失落了,我也沒有存底,就此結束。這恐怕是對紀弦詩作的一篇坦直的文章;在這以前及後來多少年,我不記得有人敢對他如此直言。可惜,現在因殘缺而無法呈獻給讀者。

 

  我在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創立及主編《藍星詩頁》以後,用了「李淳」的筆名或詩社名義,陸續寫了不少短論,現在找出來予以正名,納入此集。漸漸地,我也在《聯合報》、《文星雜誌》、《自由青年》、及台大《海洋詩刊》等、發表評介或詩論。其中對當代名詩人如余光中、周夢蝶、向明、□弦等的推介,具有歷史性;我對美國大詩人佛勞斯特的推崇,也是台灣最早的少數介紹人之一。但這種與詩為伍的年輕時光,好景不常。到了六○年代,因兩次出國深造、考察,後來又應聘到聯合國工作,僻居海外四十餘年,睽離本國詩壇過久,雖然和當年詩友,未斷連繫,但對於年輕一輩,則很生疏。不在故國,難聞本土花香。對於評介及詩論,也就少寫。而且,年歲愈大,愈感到自己創作的迫切性,就不及論評了。近年以來,因受詩友的訪談,倒也發表了不少對詩方面的淺見。

 

  這本集子中,不少是早年的作品,其價值如果不在所談所論、也自有其歷史的意義,給將來研究吾國新詩發展的史家、學者,多一筆資料,多一種參考。全集分為四輯及一附錄:第一輯多為早年的短論;第二輯是推介當代詩友及其作品的文章;第三輯為討論現代詩及詩人之作,包恬一九六○年代台灣現代詩論戰時的產品;第四輯為近十多年來的訪談及詩的對話。最後的附錄,是一篇「藍星詩社」早年成立經過及人物的回憶,供有心人士的參閱。一個甲子,轉眼已過,雪泥鴻爪,我究能留下些什麼?

 

  走筆至此,使我回想到自一九五○年以來,對詩念玆在玆,到底我對中國詩壇有什麼貢獻?是不是在於發起「藍星詩社」、主張詩人要自由創作、不受政治影響?是不是首創「詩頁」、使詩人們在窮困時代有園地可以發表?或是我實驗了各種詩體(長短句、十四行、自由體、散文詩、詩劇、自傳式抒情長詩以及寫過諧詩、鄉土詩等)為年輕詩人開闊了視野?我的詩論(如提倡「詩的可讀性」等)及譯詩又有何種影響?這些,我都無法計較,將來由別人去判斷。我只是在實踐年輕時、第一本詩集中的諾言:「詩,在我是終身的追求。」但到了今日,我究竟追求到些什麼呢?在上帝的競技場中,我只像一頭勇往直前的賽犬,永遠也追不到那隻靈兔。

 

  最後,對秀威資訊公司繼續支持我出版此集,以及青年學者劉正偉博士的悉心校核,深表謝忱。

 

                            二○一三年一月一日於可臨視堡

 

 

 

內頁3

內頁4

 

內頁6

 

內頁7

內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