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的色彩

 

——淺析半半微型詩《

 

半半先生新近創作的微型詩《紅與黑》在中微“微型詩天地”發表後,詩友們對此詩的評論各持觀點,眾說不一,有的建議再潤色內容,有的則建議乾脆更換詩題。當我一口氣讀完了這首詩,內心卻如起伏的海浪,洶湧不已,激動之餘,很是欣喜,一下就愛上了這首詩。詩作色彩感濃烈,喻意深刻,人生的領悟盡蓄其中,一幀夕陽下凄婉的美景,將生命濃郁而莊重的色彩潑墨開來,讓我們屏息靜心,一同感受。詩作原文如下:

                                          

《紅與黑》

 

風平的時候,夕陽

總是落在你漩渦般的

眸子裡

 

大凡對半半先生熟知的詩友,或多或少,都已潛心研究或閱讀過他的一些詩作,我想,大家對他的詩風也大致有了基本的認同:超凡脫俗,充滿靈性且有質感。在詩作的構思上詭異奇特,總能給人新奇感;語言質樸卻字字珠璣,每一個詞都用得恰到好處;詩題有時看似平淡,卻能平淡出新,對生活的獨到見解,常常擦亮我們的第三只眼。因此,賞析半半先生的作品,我們必須要跳出固有的思維,不能只停留在文本表面的描寫與敘述上。比如詩作《紅與黑》,狹義上理解:“紅”就是“夕陽 ”,“黑”就是“眸子”,且不說半半先生居住在台灣,如果是旅居在德國呢?我們是不是該建議他將詩題改為《紅與藍》?!半半先生已然過了寫情詩的年齡,賦詩對於現在的他來說,並不是尋求閑情逸致消磨晚景,更多的則是夕陽下對生活冷靜而理性的思考,以詩銘志,不枉此生。

 

淺淺的海峽,幾十年來卻因風不平而浪不止。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根既是落葉最好的歸宿,幾十年的顛沛流離,人生的盡頭,哪一位遊子不眷戀故土?!詩作《紅與黑》讓我們感受到的就是這樣一種壯懷激烈的生命情結,那是詩人以一顆拳拳之心繪就的一幀凄婉美景。身居美麗的寶島,懷想隔岸的親人,幾十年來望眼欲穿,深陷的眸子如漩渦一般,昭示著生命已不再年輕,晚年的台海,風浪正逐漸歸於平靜,正是帆影歸來時,怎奈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生命的黑夜正悄悄逼近,火紅的希望即將被無垠的暗夜吞沒,從而一次次地把即將下墜的夕陽,裝進自己漩渦般的眸子裡,留住了夕陽就是留住了希望,讓流浪的詩人不得不在夕陽下發出這樣一種蒼涼的感慨,我們看到,雖然詩人在文中用了一個“落”字,但實際上,夕陽,並不是“落”在了詩人的眸子裡,而是眸子像漩渦一樣,將夕陽深深地“吸”了進去,那種惟恐“紅”被“黑”取代的情感是何等強烈,《紅與黑》正是基於這樣一種生命情結,濃郁而莊重的色彩油然誕生,我們在感受著生命色彩的同時,更由衷地感受到了詩人壯烈凄婉的情懷。基於時下台海風欲靜而浪不止,我們應原諒和理解詩人在文中不得已採用了第二人稱的寫法。

 

《紅與黑》,一幀濃墨重彩的生命畫卷,正向新的歷史舒展開來,我們更由衷地期望,“紅”能代表生命的永恆,“黑”讓世界最終歸於靜謐!

 

                                  2008630日於夏都北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