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孔子餘音•第八篇
 

一代聖人多傳說

   

我知道,此時此刻,在美國,尤其是在鳳凰城,談孔子,談儒家學說,響應的人不會很多。不過,能夠引起部分人人士的注意,讓一些讀者嘗試認識儒家道理,在發表《論孔子》後仍有餘音討論,應該是很好的了。

我想提另一件事,也使我甚感快慰,是二○○三年的孔聖誕,從報章上看到美國各大城市的華人,多數還有組織紀念慶祝活動;起碼,孔子的形象不會被湮沒;至少,新一代的華人,還可繼續聆聽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史蹟。

我常說,社會的風氣對個人有莫大的影響。無論是華文教育、民族文化、學術風俗,家庭與學校,要跟社會團體連成一片,才可發揮力量。如果家長不提,老師不講,社會人士不談,就沒有實施的大環境,所有道理肯定難於傳播。

早期居住於越南的華人,不多不少沾染儒學色彩,就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在《論孔子》第二期「越華人士尊孔子」中,我曾提過,家庭、學校與社會的連鎖力量相當重要。那個時代,華人多數都從祖國「唐山」過來謀生,讀過一點聖賢書,對孔夫子肅然起敬,家長們喜歡以孔子為榜樣,用孔子名句來勉勵兒孫。加上當時的越南政府尊重孔子,「孔子大道」就在堤岸,因而,幾乎無人不曉得孔子。

還有,那時的華人老前輩,喜歡講述孔子的故事,最熟悉是《三字經》裡的「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前輩們常讚揚孔子虛心學習,身為師表,肯不恥下問,向小童項橐請教。更有人繪聲繪影地講述孔子被項橐留難的傳說:

有那麼的一天,孔子坐車與群弟子出游,遇到一班童子在路中心砌城牆遊戲,弄到不能通車,孔子便下車命童子們拆城讓車子通過,豈料其中一個小孩反駁:「只有移車避城,哪有拆城避車之理?」孔子覺得這個孩子夠膽色,談吐非凡,乃詢問姓名,知道叫做項橐。於是孔子展開一連串的質詢,如「何火無煙?何水無魚?何山無石?何樹無枝?…」哈,這小子竟能應對如流;後來反問孔子,卻無法找到答案。孔子向來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既然不明白,不肯胡亂作答。後來項橐問到「天上零零有幾星?」孔子哪裡知道,就推說我們住在

地上,何必談天;項橐就問「地下碌碌有幾屋?」孔子又不懂,提議只談眼前的事,何必談天說地;項橐又問:「若論眼前之事,眉毛中有幾枝?」咄咄逼人,孔子啞口無言,不禁嘆氣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聖人不是萬能,聖人都說「後生可畏」,前輩們以這個故事鼓勵晚輩,是很有說服力。如果兒孫犯了過失,他們常常會安慰:「聖人都有錯,何況我們凡人?只要過而能改,則善莫大焉!」

對於孔子的流傳故事很多,在越南就有過無稽的傳言。

在越南,以往都用方塊字,過年迎春,老宿儒也用毛筆寫揮春,通常席地而坐,彎腰趴下揮毫。原來這裡面有個怪誕的傳說,據云,孔子周遊列國,晚年到過越南,已經彎腰曲背了,只好席地而坐,趴下來教導越南人寫漢字。當然這是個無稽的傳說,但也反映著越南民族敬重孔子的心態。

在越南首都河內,建立一座孔廟,他們稱為「文廟」,在孔聖神位大殿上,有一橫匾「萬世師表」,是乾隆皇御筆親題的。在南方的西寧省龍華地方,是越南高台教的聖地,高台教信奉「獨目」,另外也崇拜其他聖人,孔子是其中之一。在西貢,原堤岸孔子大道的末端,至聖先師塑像依然存在……

至於在美國,特別是這個鳳凰城,新一代的兒童,已經沒有機會聽到孔子的傳說了,接觸有關孔子的言論更少。

幸好,近年觀看翡翠電視節目,發現開設了「寓言故事動畫廊」,以有趣的動畫形式介紹中國的古老學說,包括儒學,老莊,孫子兵法等等,其中主要是儒家學說,孔聖與孟聖的言論,每天都在諧趣動畫中出現,這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手法,值得讚揚和推廣。

       「古老學說,古老學說,你應知道;充滿道理,充滿道理,教你自豪!」希望身為華人家長,應該多多以身作則,讓孩子們接觸更多的中華文化!

 

本文於二零零四年 三月  在鳳凰城亞省時報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