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睹為快話新聞

 

 

        我是愛好閱讀報紙的,尤其是華文報。報紙好像是自己的良伴,可以說是「不可一日無此君。」

  無可否認,報紙是現代人不可缺乏的精神糧食之一,除了文盲,我相信每個識字的人,都會讀報;隨著不同的程度,不同的興趣,而選擇自己喜歡閱讀的報導、文章、專欄、副刊或廣告等等。

  報紙又叫做新聞紙。因為其最主要的任務是新聞報導、評論及傳遞國家的主張,其次是普及各項新知識的專刊。新聞是什麼呢?就字面的簡單解釋乃新鮮見聞。報紙有責任將每一天內各地發生的最新事跡,迅速地、確實地報導給讀者知曉;遲緩了就變成舊聞,影響到新聞發佈的價值。新聞一詞來自英文的NEWS字,有剛發生的,許多新的事物的意思;而NEWS字又是英文東南西北四字其頭一個字母的合併,遂可以說成「集中寰宇各方的消息就是新聞。」曾經有人打個淺白的比喻:「狗咬人不算新聞,人咬狗就是新聞。」可見新聞的新鮮性質。

  報紙的新聞報導必須快捷準確!現今先進報業,都擁有一批敏銳的記者,以最迅速的方法將消息拍回報社,因為對於每個讀者,各項要聞都想先睹為快!就以最近在墨西哥舉辦第十三屆世界杯足球賽來說,我們在越南的觀眾徹夜不眠的看電視直接轉播,無非也是想先睹為快。如果第二晚才播送節目,只宜欣賞足球技術,因為已知道成敗,就減低了新鮮感、刺激性。假使沒有直接轉播,越南通訊社也在西貢的社址前,晨早的張貼大字報報導最新戰果。為什麼呢?無非也是滿足讀者先睹為快的心理。就在這樣分秒必爭的新聞報導時刻裡,報紙的編印仍然慢吞吞像蝸牛爬行的話,其份量便打了折扣,多麼可惜。

  解放前,華文報刊多,而多從商業經營出發,競爭非常激烈,記者們千方百計「搶」新聞,有時為了等一則最後消息,編輯部將各項報導排版妥當,特地留下頭條新聞的空位,等待消息傳來,馬上付印,努力搶先。有時報紙已經發行了,才採訪到不尋常的消息,立即加印號外,否則,等到明天,被別的報紙報導了,讀者會對報章失去信心。雖然今天的環境改變了,搶新聞的現象不再存在,但讀者求新,以先睹為快的心理,報社應該注意到才好。

  解放後的南方,《解放日報》成為獨一無二的華文報,儘管在報頭下註明是《西貢解放報》華文版,但到底是在沒有對手競爭的情況下,似乎顯得不夠勁力。又由於主觀和客觀的理由,紙質和印刷都稍遜一籌;這點,讀者們都能諒解,都能接受,會了解報社暫時還有許多困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克服;對副刊各專欄,日漸完善與內容充實,大都表示滿意。然而,對各項新聞報導,據我所知,有不少讀者嘖有煩言,頗嫌消息報導得緩慢。

  有時候,星期一的全國甲一級足球賽戰果,星期三才見報,真使人啼笑皆非。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今天,記者們進入了爭分奪秒搶新聞的時代,編輯報紙仍舊只注重宣傳政策,以及日日如是的報導:某機構的討論會或總結會議,某工廠的完成計劃指標,某農場的稻穀豐收……這是很不合時宜的了。以讀者眼光來看,凡是機構的就要開會討論總結,凡是工廠的就要生產製造,凡是農場的就要耕種收穫,這是理所當然呀!如平常事一般,根本就不應天天在要聞版報導,即使需要,可在《經濟版》、《工業版》發表為合理,除非該消息與平日不同,那又作別論。讀者買報紙,真真正正閱讀這些「消息」的相信沒有幾人!而且一份報紙,在今天或明天閱讀,甚至後天閱讀,在時間性上沒有什麼兩樣,試問怎能吸引讀者?本來,報紙已經發展到在一天中有日報與晚報的分別,即是說早上的消息和晚上的消息不盡相同,我們的華文報紙如果不講究這些,仍像週報雜誌般,那就趕不上時代的需求。

  當然,在革命期間,在抗戰期間,一切要遵守原則,凡事要權衡利弊,許多消息未必「有聞必錄」,不能照實報導,甚至虛報或不報,以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為主要任務。但是,今日的形勢有所不同,我們要革新思維,改進科技,改善經濟,要向先進國家的行列迎頭趕上去,我們的華文日報,不能夠像深閨裡的姑娘那樣,矜持保守,「顧影自賞」了。

前人有句名言,「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今日征服太空的世紀中,各樣事業也是不進則退的。新聞從業員是站在人民的最前面,報紙是大眾的喉舌,負起引導群眾邁進的職責,沒有理由再因循保守而踟躕不前的!

 

   一九八六年七月十八日星期五,發表於越南解放日報【文藝】版 

 

附言:這是解放後復筆的第三篇。當時我想:越華文壇和華文報紙過去在東南亞是數    一數二的,解放後的政策只准許唯一的一份華文報紙活動,而執筆人又必須跟隨主義的框框創作,這是多麼遺憾的事。許多華人不願閱讀,更不參與寫作,長此下去,華文的前途堪虞。現在既可提出建議,我把握良機,接二連三地向報社進言,希望能改善報紙,然後有機會改進文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