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律詩 講風度

       

律詩,是有規格的詩,講平仄,論對仗,聲韻鏗鏘,唐代詩人們發揮得淋漓盡致,有許多傑出的作品留存,令後世文人喜愛。雖然新文化運動已改變了中華文壇,新詩、現代詩佔領了位置,但仍有不少喜愛舊文學的人,繼續吟詠創作。在這批舊詩人中.真正鑽研寫出精粹詩作,固然很多,可惜仍有部份作者未虛心學習,總之寫出七言八句算數了,未達標準,可偏偏喜歡互相讚揚,互相標榜,令愛詩的讀者滿不是味道。

 

對於律詩的濫作,我曾親歷過兩個場合,一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西貢解放日報文藝版上,當時我為了糾正觀點,一連寫了幾篇談詩的文章,《舊詩?七律?近體詩?》,就是那個時期所發表。近一點的是前兩年在鳳凰城的亞省時報上,也刊登很多不合規格的律詩,我為了避免在大漠地帶誤導讀者,以訛傳訛,遂以「隨意傾談」寫了三篇談律詩的作品,最後那篇是《明白原理再創作》,期望作者們寫出真正的律詩。

 

 最近,我又發現有此情況,剛巧一位風笛文友給我意描,表達感慨:

 「……拜讀了你的舊大作關於古詩、舊體詩、律詩和新詩的認識和區別……得益不少。文中略提到寫律詩必須跟守韻律對仗規則﹐要不然寫出來的詩就稱不上是律詩了。我非常同意這點。時下(各詩社團體都出現此現象)有若干自稱大師”或國手”之類的文人﹐寫親首首都是律詩﹐但又平仄不分﹐兩聯又不對仗﹐讀出來不倫不類﹐不知所謂﹐可偏又好展示其寫律詩的才華”﹐堪笑也﹗而一些寫得
合曬合尺”的大詩家﹐為了湊好兩聯的對仗﹐整首詩不但意境古板﹐又毫無詩意﹐讀起來更索然無味﹐正一老八股”。然而﹐兩者均以“大師”自居﹐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在這樣有感而發之下,我在電腦鍵盤敲打了《詩壇豈是盡琳瑯》:

      

七言八句夠堂皇,作品繁多越漢唐;

格律不分仍入句,對聯未妥也成章,

措詞瑰麗無真意.描述虛浮現假裝;

讚美嘉揚多偽語,詩壇豈是盡琳瑯?

 

我是實話實說,向來直言無諱,詩壇的確出現這現象,不必隱瞞。身為有學問的文人,能吟詩作對的知識份子,總會知道自己的程度,哪首是精彩佳作,哪首是摯情描述,真金不怕火,有麝自然香,讀者能欣賞,能領會。至於是否格律不分,是否對仗未妥,字裡詞中亦表現出來,愛詩的讀者也能分辨得清楚。

 

我們作詩要是互相私下唱酬,則別人無權干涉;既然公開發表,佔有園地,貼在網站,讀者就有提出意見的權利,即使其見解與作者相左,也要接受別人意見的雅量,或者提出討論,探討正確合理的因素。如果動輒怒氣沖沖,人身謾罵,什麼「起青筋,爆血管暴斃」,似潑婦罵街,出於詩人的口,詩人的詩,令人側目,所謂「含血噴人,先污己口」,而且風度的短絀與胸襟的狹窄,坦蕩人前,惹來嘲笑。

 

有這麼個故事,一個青年因失意而到寺院要求剃髮為僧,向住持禪師誠懇地說:「歛起心頭火,特來參拜禪!」禪師看見此人不似修行的年紀,即出言試試其心態:「緣何起得早,妻與別人眠?」一聽這話,青年立即惱火了:「何方僧禿子,焉敢亂開言?」禪師笑笑答:「輕輕撥一扇,爐火便生煙。歸去,歸去,欲言修道,遲些再來!」

 

「輕輕撥一扇,爐火便生煙。」真正輕輕撥一扇,爐火便生煙一點風度都沒有。寄望愛寫律詩的朋友,應擺出起碼讓人尊重的風範。

 

                                          20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