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素描:

 

 

   

 

     吸引人群的臉書
                                                   
    
  

      今日世界,電腦網路暢通,發明了電郵通信,加上視頻直接面對影像交談,成為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的需求,幾乎不可一日無此君;除了窮鄉僻壤與極為貧困的地區,沒有條件使用,其餘皆是網絡世界。隨着科技不斷創新,社交網站就應運而起,其中美國年輕人扎克伯格創設的臉書,便利迅速,容易傳遞,大量吸引人群,無論男女老幼,成為臉書的擁護者,隨時隨地查閱,隨時按讚以回應,隨時留言以表態。


  臉書是英文 Facebook 的直接意譯,此網站至今還沒有正式中文譯名,各處有不同的譯法,大多數採用臉書,也有面書、臉譜等。談話時,我喜歡廣東話的譯音:「飛卜」,有人用國語譯音為「非死不可」,有點恐怖和不吉利!


  臉書的創立理念,是仿傚美國高中學校的學生名冊,有照片、有學歷等資料,讓同學們容易取得聯繫;臉書以此作藍本,將其範圍擴展,成為社會大眾的互動平台。在臉書網絡註冊登記,以本人圖像為標誌,配備年齡地址與簡單履歷表,使用者可上載文字檔案,傳送圖片、錄影及語音訊息,快捷便利,無論何人何地何時,互相溝通,毫不困難。因此,在一段不長的日子裡,臉書名聞遐邇,風靡全球。有人戲謔取笑:臉書幾乎控制全人類,形勢非常危險!中國大陸對臉書有所限制,就是擔心國人淪為臉書的俘虜。


  若說人們淪為臉書的俘虜,未免言過其實;正確地說,應該是人們沉迷臉書,迷戀了臉書。癮君子沒有吸毒可能瘋狂,賭徒沉迷賭博往往不能自拔;同樣地,整天登上臉書網路,很容易著迷,容易上癮,沉迷其中,會耽誤正事,不可不慎。


  人類社會是合群聚集,往往喜歡追隨大眾,模仿群體,常常產生羊群心理,從眾效應,即是一窩蜂的行為。許多時候,所謂群眾運動,通常都是大多數人盲從某些煽惑言論,互相追隨而已。另外一種是喜歡仿傚知名人士的愛好,如服裝、髪型、首飾,甚至舉止,稱為時興流行,也是從眾效應的部份。


  實際上,上網電郵,手機傳訊,登入臉書,多少也帶有從眾心理,人人如此,互相跟隨,成為流行的風氣。不過,各種網路的確有其實際用途,找尋資訊、參考資料,不用上 圖書館,不用翻書找篋,只要在電腦按鍵,全部顯示出來,無論上傳與下載,並不困難。其中臉書網絡,對於親友間聯繫更容易,更快速,即時通訊效果奇佳,很多久已失去音訊的親友,全靠飛卜而得知近況,重新聯絡起來,這是最吸引人群的原因。


  我平生對於從眾心理保持審慎態度,向來避免加入不明底蘊的群眾活動,一般人喜追隨流行時尚,趨之若鶩,我則有所保守,很少一窩蜂行為。使用電腦登上網站,亦以實際需要才開啟,對臉書也是間中觀賞,不會沉迷。


  然而,今年我去越南,由於同美國兒孫保持聯繫,為了觀看孫兒的生活動態,竟不自覺的要頻頻開啟臉書網頁,與此同時,又發現不少文友撰文賦詩擺上去,為了參閱,也就每天要瀏覽臉書一番。


  總的來說,臉書的功能對人際聯繫大有幫助 ,確實很吸引,尤其發表文章,不但快速,而且不受限制,沒有任何編輯或站長囉嗦,只要在鍵盤上敲打幾行,隨意貼上,或在留言欄內發揮見解,絕無問題,瞬間傳遍宇宙,十分過癮!不少作者把握良機,就在臉書上大顯身手,無拘無束,通行無阻。不過,過份容易,形成氾濫,垃圾圖片文字太多,廣州俗語所謂:「屙屎唔出」都有人擺上網,更有人利用其方便,每天大量推出自己資訊,霸佔許多位置,實在厭煩,真是美中不足。


        一四年八月八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美西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