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素描:

 

 

   

 

 

                   

                   七月燒衣祭孤魂
  

    這個農曆七月,我仍然在越南,度過盂蘭節,亦即中元節,俗稱為鬼節。
  越南的風俗習慣和中國民間一樣,對這傳統節日拜祭很隆重,傳說目蓮往鬼道救母超脫苦難,一種特異的孝行,寺廟效法超度先人亡靈,舉辦盂蘭勝醮會。還有傳說是七月地府大開鬼門關,讓鬼魂去人間旅遊,有部份孤魂野鬼、無主孤魂,在人間到處遊蕩,人們為保平安,避免騷擾,都在自家門前或路邊街角,擺設三牲果品,炷香點燭拜祭,焚燒衣紙、錫箔、紙錢、冥鏹,以超度遊魂,廣府話簡稱「燒衣」,越南人叫「祭孤魂」;日期在農曆七月十五日,廣東人很多提前一天,有些市民則視自己工作方便,選擇在月內其中一天進行,皆無問題。
  廣東人稱「燒衣」也好,越南人叫「祭孤魂」也好,目的是超度遊魂,炷香點燭拜祭與焚燒冥鏹,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拋擲果品和撒錢,究竟有沒有鬼魂真正在面前,不得而知,肯定有眾多人圍繞着祭壇,等待拾取;以前只有兒童與青少年,近年陣容擴大,男女老幼齊集,擠迫一起,等待主家拋擲祭品,互相爭奪拾取,人們戲謔為一群「生鬼魂」。
  越南社會現在不使用硬幣,燒衣祭孤魂就不方便,採用紙幣,事先要摺疊成小三角形,才易於用力拋擲,搶奪也不致弄破。如果不撒錢,孩子們會在門前大叫:「燒衣唔撒鐳(即銀子),行路俾鬼追,燒衣唔撒錢,行路俾鬼捏!」真要「唱衰」主家。不過,華人子弟還保持點秩序,即使圍繞喧嘩,志在催促主家快些拋擲以拾取,然後趕去別家等候。越南子弟可不同,他們約定俗成的觀念是有權「搶孤魂」,拜祭者稍微疏忽防範,他們立即衝上前搶奪祭品跑掉,這種俗例,不算犯法,主家徒呼奈何。
  每年農曆七月都是這樣子,越南堤岸街頭巷尾特別熱鬧,下午至晚上這段時間最繁忙,很多青少年就像孤魂野鬼般到處跑,呼嘯而來,呼嘯而去,看見誰家門前燒香拜祭,就團團圍住聚集喧鬧,直到撒錢為止。
  今年的情況有些許改變,拜祭撒錢的家庭不多,理由是沒有硬幣,使用鈔票摺疊太麻煩,而且不好拋擲,惟有象徵性地撒下一點點。許多有錢人家、寺廟和部份團體組織,改為濟貧方式,分派白米替代撒錢,有些財政充足的,加上即食麪和醬油等食品,主辦單位寫下領取劵,事先分發給窮苦人家,到期憑劵來領取。
  這是一項慈善救濟措施,比撒錢和拋擲祭品較佳,把七月祭鬼的陋習改良為積極助人,為善最樂,值得發揚;但也存在一些漏洞,因為誰是窮人,沒有固定標準,不少懶惰蟲,貪婪者,趁機放下工作,混入貧窮隊伍,四處乞討「米劵」,領取米糧。單單我對面有戶人家,一家四口,這十多天所領取的救濟白米,估計可煮食大半年之久。在隔鄰的巷內,有幾位婦女,也隨窮人到處領米,不是拿回家留待煮食,而是拿去變賣,手頭有了錢,立即聚賭起來,這種行為,讓人恥笑。
  另外的一種現象,發生「搶孤魂」的事故特多,非常猖獗,過去罕見,起因可能與沒有硬幣所致,撒錢少了,這群「生鬼魂」撈不到油水,老羞成怒,總是伺機搶奪祭品。
  我家今年拜祭,撒錢也不多,就效法派給白米,每小包二公斤。我沒有以窮人標準分發,我把寫好的領米劵,包裹着一粒香糖,仍舊像拋擲硬幣那樣舉手撒出。嘩!下午四時拜祭,數十「孤魂野鬼」在門前喧嚷,焚燒錫箔時,有的就想撲過來搶奪祭品,我手持鐵棒揮舞,嚴陣以待,阻擋他們入侵,然後太座負責拋擲,他們亂成一團的搶拾,經過一輪混戰,局面恢復平靜,拾得鈔票水果的就離去,拾得香糖米劵的即時在門前排隊領取,五十小包一下就分發清倉,我家七月燒衣祭孤魂,到此功德圓滿
。 

 

       二○一八月廿二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美西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