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間,春意盎然,文人雅士興致勃勃,連連創作,各綱絡正傳遞著不少新作,讓大家欣賞。其中仍以詩篇居多,詩言志,必須有充份感情才能落筆揮佳句;若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虛情假意,惺惺作態,不會是好詩。

 

最近我詢問過一位文友,為什麼很多人喜愛作詩,有些作品灌輸不到感情,毫無詩意可言。誰料答案是這樣:在鍵盤上敲打一篇文章頗費時間,太花精神,一首詩就容易得多了。哦!怪不得現代詩人輩出,原來「易於起貨」,寫詩的比讀詩的人就更多。

 

今春在網上閱覽的詩,形形色色,什麼體裁都有,中國人較少創作的漢俳,在日本甚為流行的十七字詩,仍然有部分新作登場。 

 

最突出的,最罕見的,卻是在己丑牛年的元宵節,我第一次看到越南文學非常盛行的六八言詩。那是來自越南的于中文友,創作了一首《元宵正近》。

 

六八言詩是舊日越南儒學者的創新作法,從中國的五言詩和七言詩脫胎換骨過來的,著名的《金雲翹傳》就是詩人阮攸六八體的敘事長詩,影響所及,越南文學就非常盛行這種體裁,一直流傳至今,作品豐富,民間熟諳,一般歌謠與宣傳詞語,都以這類佔優,現代不少越南商場廣告,也喜歡創作兩句六八言詩的。

 

六八言詩不是全六言或八言,其特點是六言與八言交叉運用,分奇偶,奇數六言,偶數八言,句數無限制,一首詩長短不拘,通常是四句至八句。採用平仄,分配簡單,六八的聲調是: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第一五七字可用仄聲,第三字可用平聲。押韻在第六字和第八字,必須平聲。首句末字開韻,第二句第六字就要跟隨押韻;而第八字可以另用新韻,下句的六言却一定要押這個新韻,再一句八言的第六字又必須採用前面的韻腳,即是三句中的八、六、六字要同韻,到第八字才可轉韻。如此輾轉變化,循環不息,以八言結束。所以,能創作成功,非常困難;尤其用韻方面,若仍以平水韻為基礎,保持平仄穩當,更不容易。

 

在越華文壇,文友們對六八言詩認識的很多,深入研究的卻少。我早期曾在西貢解放日報發表過《翻譯六八言詩》,讀者的興趣不高。

 

這首《元宵正近》,看來是于中文友嘗試的創作。大致上,全詩能維持在「六、六」和「八、六、六」的韻腳,不過是以國語注音為準,且不能像越文詩句那般全屬平韻。我們試看其詩句:

 

          元宵十五已近

 

          偷得浮閒遍尋詩感

                   用ㄣ韻 

 

                     再看看這段:

  

              情人佳節元宵

          阿婆必串紅橋牽線

              有心終成眷戀

          縱隔千里情天不滅

              猶記當年一別

          婆廟異域未絕心神

 

宵橋六、六)用ㄠ韻,線戀天八、六、六)用ㄢ韻,滅別絕(八、六、六)用ㄝ韻。

 

好了,關於六八言詩,在此簡單介紹。希望愛好詩詞的朋友,有興趣的話可作參考,這也是漢學的一種類型。于中文友既對此有興趣,不妨多創作一些,讓大家分享。

                  200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