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曲藝

 

 

近來,廣東曲藝在鳳凰城揭起一點熱潮,喜好的長者鄉親,談論話題増多了,歌唱次數多了。耆英會的廣東歌詠組比前活躍,各成員積極地參與練習演唱,作為生日宴、聯歡會助興節目。而新落成的老人公寓康樂大廈,也籌組成立粵韻曲藝社,正在招收愛好者的參加,切磋曲藝,歡樂娛賓。

 

從目前的情況衡量,欲速不達,逐步進行。首先要確定目標,志在娛樂消遣,歡度晚年時光,能吸引大家的興趣參與就足夠了,達到專業水準固然最好,不然,退而求其次,只要肯奏肯唱,不必計較程度高低,慢慢地再加糾正,提高質量,才會組織成功。正如越南俗語所謂:「唱好不如好唱」!Hát hay Không bng hay hát!若是唱腔完好而不喜好唱出,也屬徒然。 

   

我自幼喜歡唱歌,因家境貧窮要去玻璃工廠當童工,每天接觸吹玻璃瓶的師傅們,時常一面工作一面唱歌解除悶氣,各人大都是翻來覆去唱自己熟識的一段,令我耳熟能詳。譬如最初常聽到這幾句:「…我想世上多為男兒被女迷,我為男兒男兒心痴,哥呀你人須知……」聽得滾瓜爛熟,一直深入腦海,至今未忘。

 

   廿世紀五十年代初的越南,沒有錄音帶,留聲機、黑膠唱碟、收音機都是奢侈品,一般人家親口高唱是最佳消遣,沖涼房(浴室)歌聲,十分普遍。那時堤岸的戲院,久不久就會邀請香港粵劇團來登台演出,有錢者購票坐「大堂」前座欣賞,錢少的則買「木椅」位,在後面的長凳子擠迫,還有更寒酸的戲迷,等待大戲最後的 一幕,塞多少錢給守門員,進場找個「企位」(站立)觀賞,每每是戲劇精彩的部份,傾聽值回票價的主題曲,俗稱「打戲釘」。欣賞「大戲」回來的人,總喜歡就仿傚劇中粵曲,哼唱幾句,廣東歌聲處處聞。

 

   至於一般的電影院,放映不少舞台搬上銀幕的電影,或標榜全部歌唱的影片,印備全套劇本的歌詞冊子,隨票出售,觀眾都會順便購買回家,閒來就翻閱哼唱,自我陶醉。譬如:梁山伯與祝英台,金葉菊,梁天來,酒樓戲鳳,沙三少,光緒皇……年紀小小的我,已經翻閱不少這類戲曲冊子,在練習唱歌的同時,從歌詞中認識 到許多生字,學習到不少優美詞藻,對我後來的寫作,有莫大的幫助。

 

   我喜歡唱歌,間歇哼哼唱唱,個人會顯得輕鬆開懷;除了自少耳濡目染的傳統粵曲,幾乎隨口能唱;學生時代是老師專門教授國語歌,包括民歌小調、電影插曲及愛國歌曲,又是另一種氣氛;加上在西貢廣播電台聽到豐富情調的越南歌,音韻悠揚,可謂風格不同,精彩百出,令我喜愛。後來我還在工餘閒暇練習彈奏瓜子琴, 吹吹口琴,只是由於越戰的擴展,被迫從軍,有空則醉心於寫作,漸漸疏遠了樂器,不再操琴。

 

   無論在什麼環境,我仍然保持唱歌舒緩減壓。自從有了伴唱音樂,唱歌更方便,機會比過去更多。說起來,應感謝日本人發明創造出伴唱機,這一空前偉大發明,給演藝娛樂圈帶來莫大的好處,立刻流行全世界。記得當年台灣中華歌舞團到越南表演,首度讓華人同胞大開眼界。嘩!奇怪呀,觀眾嘖嘖稱奇,舞台上沒有樂隊, 演員幕幕唱歌舞蹈都非常精彩,都有音樂演奏伴隨!原來就是採用伴唱機,即是今日人人熟識的Karaoke

 

於是乎,經營此行業逐漸普遍,唱歌形象大眾化,老少咸宜,朋友們相約去唱歌的機會越來越多。我雖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但自少喜好哼唱,運腔還算不錯,又熟識不少歌曲,往往得到朋友的鍾愛,相邀共樂,尤其男女合唱歌曲,異性朋友都喜歡找我「拍檔」,也最易招惹取笑話題,像「現代愛情故事」,「再見亦是朋友」, 每次合唱,必遭嘲弄,令我啞口無言。

 

   我唱粵曲從小走來,新舊歌曲、正板小調都懂得;我向來主張音樂歌唱不應與時代脫節,廣東曲藝無須墨守成規,不必總是演唱老掉牙齒的舊曲,可以適當地加插悅耳動聽的新歌。要知道,過去的粵曲,唱出當代人民生活的困苦,曲詞就以悲哀佔多數,但今日時代不同,好轉多了,所有很多廣東歌曲都變得輕鬆、愉快、雄 壯、奮勇!所以,我們不妨改變作風,唱一些風趣歡樂的歌,尤其是在喜慶歡樂的宴會,喜氣洋洋高歌,總好過愁城永困,何況舊曲也不乏歡笑的內容,如「三笑姻緣」、「游龍戲鳳」,「沙三少情挑銀姐」……新曲自然更多,即使沒有,盡可能想辦法譜寫歡愉歌詞,廣東曲藝應與時並進,演唱嶄新的歌聲!

 

 

        完稿於鳳凰城二○一一年四月十六日
                
二○一一年四月廿二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亞省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