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述拜年


 
  「正月初一頭一天,家家戶戶過新年,大街小巷懸燈彩,上街去拜年!七個隆冬搶東槍,上街去拜年!………」      
  農曆新年迎春,愛好歌曲的華人大概不會忘記這闋「拜年」歌,半世紀前由嚴華作曲,金泉填詞,為「春天不是讀書天」的電影插曲,是當時兩位國語影星嚴俊與林黛演唱。那時的年輕學生非常喜愛這首歌,因為輕鬆自然,沒有矯揉造作,充滿真實感,甚為流行。
  今年壬辰正月初一,在耆英會的迎春舞蹈中,就有一場舞蹈以此曲伴奏,可知美好的歌曲百聽不厭,令人念念不忘,廣泛流傳。「拜年」的歌詞其實很簡單,唱腔也不完美,然而,歌詞描寫年輕人拜年過程的兩小無猜的鬥嘴,天真無邪的和合,一起拜年共樂。正是這種情調,讓人喜愛。
   每年農曆新春降臨,我都自然而然會哼唱這闋歌,自然而然會聯想到拜年的問題。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在鳳凰城,過年的歡樂氣氛遠遠比不上越南,但華越人士一年比一年組織得更多更好,也是事實,令我這個抱持傳統觀念的人,開心高興;看看這壬辰龍年的各種歡慶大會,的確感覺安慰。雖然由於主流社會還未融入慶祝,使到華越團體的迎春活動很難依照時序進行,變成或過早或遲延。譬如,本該辛卯歲暮聯歡,就已命名壬辰迎春,不曾免脫,龍就飛騰,美中不足;已是元宵燈火輝煌佳節,卻仍喚作迎接龍年新春,佳音報遲。幸好鳳凰城的華人耆英會,把守準確迎春宴會,功不可沒。
  談及拜年,是農曆新春的傳統習俗,即使移居了歐美國家,我們仍須盡量保持民族的傳統,繼續推廣迎春的慶祝,拜年的活動。粵諺有云:「有心唔怕遲,三月拜年時。」也就是說,在春節期間,如果無法安排時間向親友拜年,稍微推遲也無所謂,當然沒有誰延長至三月,那只是強調的說法罷了。
  拜年,傳統習俗是到親友家中互相拜年,是農業社會過年敦親睦鄰的良好活動,但隨著工商業的繁榮發展,樣樣講究快捷,很難悠閒迎春度歲,人們就動腦筋改革,提倡新生活,把過去互相往還的拜年,加以改良,推行新春團拜,提議親朋好友,相約在某個地點,共同聚集,大家拜年,節約省時,新春愉快。
  在越南,上世紀六十年代,各個華人社團率先做榜樣,舉行團拜。 如五幫中華理事會,各縣同鄉會,姓氏宗親會,不同行業的工會,學校董事會,家長聯誼會等等,在春節期間,相約在大年初的某一天,到社團會址內,或假座酒樓餐館,舉行春節團拜,互相恭賀,大家祝福,如欲慷慨贈禮品、送紅包,也可當場解決。一些工廠與大商店,員工較多,闊綽的老闆則組織春宴,大排筵席;拮据的老闆可組織春茗,飲茶食餅,一樣高興。
  這鳳凰城,和美國其他各城市一般,華越人士不能從心所欲地依照節令迎春,惟有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個人拜年習俗還是維持著,集體團拜活動也進行著。只是,有人真誠去拜年,有人特地組織團拜,簡單和諧地展開,沒有隆重地宣揚,沒有刻意報導。
   就以農曆正月十一日來說,即是二一二年二月二日星期四中午,居住在亞利桑那州圖桑市的盧康華教授,超過八十高齡,行動困難,還憑藉其千金赴鳳凰城開會之便,不辭路途勞苦,要向亞省時報社長拜年。而老真社長,原來年底因腰骨疼痛施手術,疾病未痊癒,要使用拐杖支撐步行,竟然還在報社內設宴迎賓,盛意拳拳,令人感動。他還趁此良機,組織小型簡單的新春聚會,誠懇地邀請我、佳叔鄺添權、元老余文勁以及余江英等參與。邀請時只說是茶會,我滿腹狐疑,當時曾笑問:「是什麼好日子的宴會啊?」後來才清楚是亞省時報歡迎盧康華教授伉儷的蒞臨拜年,順便組織幾位耄耋好友春節聚會,也可稱為春茗茶敘,無拘無束,隨意傾談,暢所欲言。
  盧教授不愧為黑龍江的著名學者,過江猛龍,記憶好厲害,竟然記得二○○六年的鳳凰城作協雅集聚會,在張華芳的府上和我見過面,他說經常閱讀我的作品。盧教授是很早就鑽研中國比較文學的學者,八十年代出版第一本「比較文學資料」書籍,他對這方面很有心得,侃侃而談,意見寶貴,讓這次聚會生色不少。
  此次春茗聚會雖然簡單平淡,但正是華人春節習俗承傳的表現,是拜年,也是團拜。我們在融洽的談話中結束聚會,在歡愉的笑聲中揮手再會!現在再來按敲鍵盤,暢述拜年,亦有其樂。


    一二年二月十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亞省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