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 上 過 冬

 

天氣冷了,進入冬季,己亥冬至,已於農曆十一月廿七日降臨,巧遇星期日,太座循例購買花生芝麻湯圓回家煮糖水拜祭,簡單過冬。冬至是廿四節氣中佔有重要位置,是華人民間一個重要節日;換算為陽曆,固定在耶穌聖誕前三天。這節氣為什麼叫「冬至」,很多人把「至」字解為到了,其實是錯誤,冬季剛到有個「立冬」,這個至字是極的意思

,即是冬天終極了,這天白晝最短,晚上最長,過了這日,白晝漸漸恢復延長,成為重新開始的一天,古代周朝是以這天為歲首,後來才改用立春為新年,最後又編定以正月初一為一年之始,叫做元旦。

 

我小時候在越南堤岸,聽到長輩們迎接這節日稱為「過冬」,或稱「做冬」,常與「過年」相提並論,甚至說「冬大過年」;旅居越南多數是廣東人,習俗上過冬必拜神祭祖,具備有湯圓,表示圓滿幸福,還認為吃過冬至就增添一歲,大概受古代以冬至為年的傳統觀念流傳下來。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大節日,隨著華人飄洋過海傳揚到僑居地去。亞洲各國毗連中國的

,直接間接受漢唐文化所影響,僑胞定居人數又眾多,能在當地保留住傳統的習俗。至於歐美各國,東西文化差異很大,能保留民族的節日就沒那麼容易,只有同僑集中聚居較多的地區,形成中國城或唐人街,才有民族節日的色彩,其他散居地方,就很難發揮出民族本色。

 

我廿二年前移民來鳳凰城,除了新年、中秋之外,其餘節日,很多時候成為「聾公破竹——過節不聞聲」;有時每月初一、十五朔望日都忽略了。幸好時代向前進,華人移民增多了,此間華文報紙也增加,僑界消息容易傳播,互相交流訊息。最值得一提的,還是科技先進萬能,智能手機普及,網路神通廣大,各地動態瞬間傳遍全球,散居世界眾多的華人,似在地球村內,輕易聯繫,享受益處。

 

好像今年冬至,過節前後,我的手機日夜不斷叮噹響,親朋好友們均以電郵、微信、臉書等網路,從四面八方傳遞祝賀冬至的圖案與視頻,一碗碗色澤鮮艷的湯圓、餃子,展現在眼前,令人垂涎欲滴,配上祝詞文字或語音,讓節日的高潮盡顯無遺。

 

我覺得今年過冬,老大夫婦仍然要上班,家中欠缺熱鬧氣氛,反而網路傳遞的祝賀,此起彼落,簡直就是在網上過冬。

 

             二○一九年十二月廿七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亞省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