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概述

                         

 

    每年過了我的生日五天,就是重陽節。以前在越南堤岸華人社區,這節日和清明節一般,都是去墳場掃墓,各同郷會還隆重組織春祭和秋祭活動,表示慎終追遠,銘記先人。這兩年新冠疫情肆虐,越南限制群聚往來,民眾難以到墓園去;我在美國也不宜回越南,囑咐故里老家的堂姪女,購買香燭衣包冥幣,在門外代我焚化給先父母和先兄,作為重陽祭祖的簡單儀式。

 

    自幼生長於越南,習慣重陽掃墓風俗。上世紀五十年代讀小學時候,開始練習寫作投稿,有一年重陽節,我早晨起來去三伯母的家,跟隨同去廣肇穗義祠拜祭三伯父,回來寫了一篇〈重陽的早晨〉,投去萬國晚報「學燈」版發表,這是我第一次以重陽為題材的作品,印象深刻。

 

越南華人,九月初九拜山掃墓,眾所週知,這與社區文化風俗有關,不足為奇。昔日西貢廣肇墳場,入門處就有一副運壽對聯,老一輩的人都熟識,聯語是這樣︰

「運達又如何?無非半世虛名,一場大夢。

  壽高仍不免,到底清明細雨,重九斜陽!」

這對聯赤裸裸地描述世人亡故境況,深入心坎,令人唏噓慨嘆。

 

    社會大眾很少提到「重九登高」,只有稍為有學識者在口頭或文章中談到。至於重九為什麼登高?沒有探討原因,為什麼習俗把登高變成拜山祭祖?也沒有徹底查究。

 

我參閱過古書《故事瓊林》,在〈歲時〉篇有句︰「端陽競渡,弔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傳說登高,是登上高山躲避災禍,效法東漢時期一個叫桓景的人

,聽信奇人費長房勸告,九月初九日,携帶茱萸葉和菊花酒,登上附近一座山以避瘟疫,果然逃過災劫。後人因循效法,可能多數人居住平原地,不易登上高山,發展為到祖墳拜山替代吧!

 

    亦有學者指出,根據史料記載,重陽起源很早,可追溯到先秦時代;當時九月秋收季節,擇吉於九月九日,將農作物祭祀天帝與祭祖等活動,以示感謝恩德。也許是這樣,重陽節便與清明、盂蘭、除夕,成為中華傳統的四大祭祖節日。

 

    我移民來美國之後,每年重陽節,在華人社區很少聽到掃墓祭祖,報紙的文章着重描述九月初九是老人節,敬老愛老,登高賞菊。有的作品談到唐代王維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內容盡情傾訴懷念親人思緒,沒有提到掃墓祭祖的事。在網路上,重陽的貼圖更多,大都是祝賀佳節,敬老傳祝福,賞菊祝安康,登高念恩情,九九菊酒香。提到重陽祭祖掃墓的,大部分只有來自越南的華人。

 

    據了解,形成海外這種不協調的原因,那是時代的轉變。一九八九年,中國大陸政權權,鑒於九月九日含有長長久久的諧音,拜祭祖先亦含有紀念長輩之意,故將重陽這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引導人們尊老、愛老、敬老,出發點很好,卻淡化了祭祖的活動。來自越南的華人可沒有遺忘,依然銘記「清明細雨,重九斜陽!」重陽不忘拜山祭祖。我每年回越南,適逢其會時,必然去掃墓;即使時間不配合,或者沒有回去,也託堂姪女代為拜祭,才感覺心安理得。

 

    時代與環境都轉變,移民美國日久,華人漸漸將重陽視為老人節,減少掃墓活動,惟有默許。我居住鳳凰城廿多年,惟一的一次參與重陽節敬老活動,是由斐匿耆英會組織重九登高聯歡,一群耆老朋友前往南山公園,登上南山賞玩,老猶興奮笑呵呵,滿足於重九登高,那與傳統的重陽節完全不同了。

 

二○二一年十月廿二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亞省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