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區 動 態

 

    進入五月以來,從報紙刊登的社區消息,以及在微信群體傳遞的資訊裡,我看到大鳳凰城社區,有不少聚集活動,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恢復見到僑界頻繁活躍現象。這種原因,可能由於疫情肆虐太久,人們禁足得厭煩,靜極思動的情緒作祟。另一方面,大多數人已接種疫苗,增強抵抗力,習慣謹慎防範,懂得自我檢測,沒有初期那麼懼怕。還有是有點麻木感覺,反正兩年多沒法消滅瘟疫,就當作每年傷風流感般處理,兵來將擋,病來治療算了。

 

    這個五月,更有一種強勁動力,促成社區動態增多,就是州長宣佈,五月為美國亞洲族裔和太平洋島民的傳統月,亞太裔社區的團體人物,包括華人僑領名流和社會活躍人士在內,配合政府各機構領導人,組織連串慶祝活動。我在所展示圖片與視頻鏡頭中,看到很多熟識的僑社人物,踴躍參與慶祝,顯示融入主流社會的和諧,無分彼此,值得讚揚。

 

    對於最近這些社區動態,有的事前略有所聞,有的事後才得知消息,可不大清楚情況;有的聚會,在我居住的錢得樂市進行,有的在附近吉爾伯特,我竟懵然不知。有人詢問是什麼緣故?接近我住處的社區動態,都不見我的蹤影。

 

    我只好解釋,本人不是僑領,不會經常參與社區聚會;自從新冠疫病爆發以來,為了防範感染,盡量避免群聚,很少與各社團聯繫。直到去年,看見疫情稍微放緩,大家接種了疫苗,才和幾位老友記,恢復每週二上午到越南餐館相聚,無拘無束聊天,消磨時光。此外,人數眾多的聚合,如越南共同體組織的歌唱晚會,即使很想和熟識的歌手見面,也謝絕參加;甚至身為亞省越華聯誼會理事,我也主張一動不如一靜,靜觀疫情變化,再作打算。我為人向來低調,很少舖張,不刻意揚名;平生除了惟一喜歡寫作,直抒胸臆,發表文章,其他無所強求,凡事隨機應變,隨遇而安。

 

    近來少參與社團活動,我不大明瞭社區情況,除了上述對疫情防範而造成隔閡,最正確的關鍵因素,也是最大主因,則是欠缺兩個外來推動力,那就不得不提到已故的方慧賢大姐和余文勁元老。

 

    方大姐在鳳凰城僑界是活躍人物,萬能泰斗,處理僑界大集會是她的長處,有她主持的聚會絕不會冷場。廿多年前,我初抵鳳凰城,巧遇她創辦華僑時報,那是我在此間首次投稿的報紙,她立即與我聯絡,是我最先認識的僑領,此後密切交往,友誼頗佳,我兒子新婚宴會,女兒于歸之喜,都邀請她做司儀,均獲親友讚許。她後來創辦美西僑報,要求我多撰文支持,我就設立【休閒素描】專欄,每週投稿;僑界社團凡有什麼節目,或組織出埠旅遊、訪問等活動,她必定堅決邀請我參加。

 

余文勁元老就不用說了,亞利桑那僑界的頂尖人物,心懷祖國,熱愛僑胞,為僑社服務盡心盡力,貢獻良多。我是在亞省時報社的報慶聚會上,有緣結識這位僑界元老,當年是知名作家頭廚金;他為人和藹謙恭,禮賢下士;結識後很尊重我,余風采堂有什麼節目,或僑社有什麼重大事件,他會親自打電話邀請我參加,有時覺得受寵若驚,如無瑣事,都不會推辭。最難忘是幾年前成立亞省越華聯誼會,組織第一個春宴,我不幸身體有疾,要立即割除膽囊,養病期間,打算不出席宴會;余老竟打電話給我,規勸我無論如何也要出席,即使坐在那裡點頭招呼賓客也好,因為很多賓客是賞臉給我才應允參加,如果我缺席,影響貴賓參宴熱忱。余元老太過獎我,苦口婆心,令我永誌不忘。

 

現在,這兩位僑領名流,先後告別人世,僑社損失精英,甚為惋惜;我也少了兩股推動力量,變成遲滯不前。就是這個原因,使我近來對社團活動,沒第一時間接收訊息,減少參與,只是在報章和網路上,稍為注視一下社區動態而已。畢竟已是耄耋之年,衝勁不足,處事大不如前;不過,我還是關注社區動態,留意觀察,希望未來各僑團維持得更好,如果會逢其適,我或許會參與活動,提供些意見,最低限度,可以亮相擁護,作為濫竽充數也不錯。

 

二○二二年五月廿七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亞省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