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 樂 曲

 

        剛過去的十月四號星期三晚,我夫婦和親友前往美莎藝術中心,參加慶祝雙十國慶晚會,這是新冠疫情肆虐三年後,恢復組織慶祝活動,僑務委員會派出臺灣著名的「當代樂坊」藝術團,來美加十六城市巡迴表演,九月二號抵北卡首度演出,然後繼續去伊利諾、密西根、馬里蘭、新澤西、紐約、多倫多、溫哥華、西雅圖……等地,我們亞利桑那大鳳凰城排在尾二,最後是十月七號在洛杉磯壓軸演出,目的在慰問海外僑胞與主流社會人士,期望達致緊密連結。

 

    這是一年一度的大節日,體現出國府對海外僑胞的關懷,並重視與邦交國社會的聯繫。本州的主辦單位由中華總會負責,八月中旬,邱順雄與張慧美伉儷向僑社發佈訊息,獲得各界熱烈歡迎,踴躍支持,亞省越華聯誼會也認購門票,十多位會友參加慶祝。當天雙十國慶晚會於六時半隆重開幕,主辦單位邀請長官與貴賓主持儀式,排列坐在禮台上,輪流致詞,媒體已有詳細報導,在此不再贅言,我只講述一下,自己欣賞「當代樂坊」的節目,聆聽演奏管弦樂曲的感想。

 

    我很久沒有聆聽大型音樂演奏會,這次參加慶祝雙十國慶晚會,才有這個可貴機會;欣賞「當代樂坊」表演,讓我重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具備無形力量,可激發人們情緒表現,語言若是互相不懂,則難以溝通,但音樂完全不同,演奏的旋律,都會引起人們共鳴,喜怒哀樂隨之而起,歡快的音樂,會讓人不自覺的手舞足蹈,悲哀的音樂,令人內心沉悶黯然傷神;所以有人認為音樂是國際語言。

 

    事前我對「當代樂坊」一無所知,更不知是使用管弦樂器演奏;察看從大會派送的存摺資料,才知道該樂坊已於一九九四年在宜蘭縣成立,是臺灣知名的演藝團隊,多次受邀於國家音樂演出,舉辦過許多慈善義演,足跡遍及山野、海濱、廟口、學校、醫院、表演廳,也經常受邀至海外演出,深獲好評。二○一七年和二○二一年,兩度獲僑務委員會選作訪問團,代表臺灣分別前往北美和美洲巡訪演出一個月。今年再度擔綱重任作巡迴訪問演出,主題是︰「讓世界聽見臺灣」。

 

    存摺裡面還介紹「當代樂坊」的陣容,列舉如下︰團長兼指揮是李建興,行政是張齊天,其餘各負責藝人有:音控師張巧雲,揚琴許曉緣,琵琶與古箏賴彥婷,大阮張嘉晏,二胡李蕎伊,笛子與嗩吶藍裕超,舞監為戴宷如,舞蹈員共有五位:黃依伶、李書儀、黃亞琦、林尚萱、鄭登富。觀眾欣賞整晚的節目過程,見證全體藝員齊心合力,渾身解數的精彩演出,應毋庸議。

 

    慶祝晚會總共演出十四個節目,我在觀賞時才留意,這音樂團隊全部以東方管弦樂器演奏,與西方爵士鼓樂迥異。樂坊所有成員,幕前幕後通力合作,非常完善;節目精彩,幕幕緊湊,節目與節目之間,沒有落幕的沉悶等待,除了中場小休外,立即繼續登場,特別是沒有歌唱,藝員均以手抱管弦樂器亮相,有單獨演奏,有多重合奏,更多是為舞蹈伴奏,而管弦樂曲伴奏舞蹈表演,更是絕配;期間展示各式各樣的樂曲與舞姿,格外美妙。古典與現代結合,奏出東方與西方的曲譜,穿著傳統民族與新潮服飾,無比豔麗;有的是臺灣原住民風格,有的甚至被越華人士錯認是越南長衫和草笠,真個精彩紛呈,給予觀眾舒暢的視聽享受,異常快樂。

 

    欣賞十四個節目,由「盤古開天序曲」開始,到「國慶歡歌-福䕃大地」結束,藝員竭盡全力表演,幕幕節奏精彩,加上螢幕放映的美麗背景,配合恰到好處,吸睛專注,聽出耳油。令我最為留心傾聽的是「滄海風雲」節目,以不同樂器一連彈奏好幾首流行歌曲,最先是鄭少秋的「笑看風雲」,末尾是葉麗兒的「上海灘」,都是我喜愛的曲調;而「將軍令」的雄壯擊鼓音響,我又想起香港林子祥唱的「男兒當自強」,非常動聽;「關聖帝君」節目,螢幕背景連續展示關公影像,配合得宜;另有一幕聽到鄧麗君唱的「甜蜜蜜」樂曲,溫柔輕鬆節奏,百聽不厭。 

        

    「當代樂坊」採用東方管弦樂器演奏樂曲,悅耳動聽,管弦樂器有其獨特優雅的音響,別有風味,音樂是一種陶冶心靈的藝術,音樂旋律最易感染人的感情,喜歡練習管弦樂器的藝人,自有優雅氣質,值得尊重。僑務委員會藉慶祝雙十國慶,選派這超水準的樂團到海外宣慰僑胞,給群眾帶來歡樂,值得鼓掌稱讚。僑務委員長徐佳青的問候信指出︰這是「為了增進各國對我國的認識,讓海外鄉親與國家的感情更加密切連結。」他「傳達最誠摯的問候,也希望各位喜愛我們安排的表演節目。」說得合情合理,我們的確喜愛所安排的表演節目,無比精彩!

 

       二○二三年十月十三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亞省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