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語 運 用

 

    上月我觀看翡翠電視粵語新聞,聽到香港共享基金會派出醫療隊伍,前往西非毛利塔尼亞,為貧苦大眾醫療白內障,這個國名譯音,驟然聽起來,好像是「無理撻你呀!」讓我想到同音語言趣事,遂撰文述說。

    最近這段日子,又看見翡翠電視播放一套旅遊劇集,名為「荷蘭Pop Guide」,為什麼命題不用全中文,偏要混合英文,用粵語介紹的時候,總是聽到「荷蘭仆街」,非常刺耳。仆街,廣東人的話語裡含有貶義,原意是向前跌倒在路上,通常用來罵人或泛指不幸事件,譬如罵「你個仆街」,等於「你這混蛋!」又或者說「今日不慎買了批假貨,真係仆街咯!」表示倒楣運滯之意。我不懂英文Pop Guide是什麼意思,查閱網絡翻譯是「流行指南」,與粵語意思毫無關聯;至於早期的廣東人,是不是聽到這英文詞句,誤會是廣東話的仆街呢?那就不清楚了。

    同樣地,我聯想到廣東俗語的「鹹濕」,也很奧妙。鹹是鹽分太多,濕是水多潮濕,為什麼指男人好色、淫穢叫鹹濕?許多外省人都提出疑問,甚至連身為廣東大眾,亦是不明不白。我追根究底查考,獲得最可信的結果,那是從英語Ham Shop 而來。傳說當年洋人來到廣州生活,有的開設店舖售賣火腿,稱為Ham Shop,一般都是女售貨員服務,穿著服飾比較開放,那時中國婦女仍很保守,相比之下,洋妞就吸引得多,食色性也,男士們誰不喜歡美色呢?因而很多藉口購買火腿吃,經常去火腿店與洋妞搭訕,久而久之,「渠好鍾意Ham Shop」的語句,在社區流行起來,粵語不純正的口音變成鹹濕,漸漸成為男人好色、淫穢的代名詞,這是否屬實,姑妄言之妄聽之好了。

    說起來很有道理,當年在廣州,有不少洋人詞句,多數是英語,平日聽慣了,不知不覺仿傚說出,當作自己的語言運用,故有這些詞彙流行下來。是否當年的廣東人崇洋,表示跟進新時代,把洋人的詞句運用,故意不說本身原有的母語,這點很難分辨,不過,確實有此現象存在。最普遍是皮球或圓球,不用母語說出,偏偏叫「波」。過去我就感到奇怪,小孩子喜歡打波,人們也愛打乒乓波,有人篤波……但又叫足球、籃球、排球、檯球,當那個球走出界外,人們又呼喚︰「快執返個波啦!」為什麼又球又波,後來才知道,原來波是英語的ball,廣東人竟將英語運用熟練,真有趣!

    另外有個詞語,廣東人很常用,卻完全不知道是英語。那是商場上時常遇到的場合,以及買賣貨幣交易的場合,就是拿着一張巨額的鈔票,要支付微少的數目,須要換取細額的紙幣,這種兌換粵語叫「倡」,「唔該倡一百文散紙俾我,」意思是麻煩給我兌換一百元較微細價碼的鈔票,但為什麼叫倡呢?原來又是運用英語的change

    我少年時候,時常聽到老前輩們提到「琳把」之語,向朋友詢問門牌,以及詢問電話,都說是什麼琳把,或者寫個琳把托人代下注賭博等等,那時我知道是號數的意思,卻不知是英語的number

還有一句是「拜拜」,五十年代我在越南番禺學校讀書,每天放學,經常和一位同學步行回家,到半途分手時,他總是向我說聲「拜拜」,那是我初次學習到拜拜表示再見,至於為什麼再見叫拜拜,則完全不懂,直至後來越戰升級

,大量美軍進入,才多次聽到英語good byebye bye的聲音。

    較為特色的是「打伶」,當年在青少年學生中最搞笑,男女同學雙方稍微親密一點,接觸多些,被指為這個女的是那個男同學的打伶,有些壞蛋男同學,指着心儀的女同學說︰「妳是我打伶。」人們也喜歡收聽香港譚炳文對李香琴唱的粵曲︰「靜靜地叫一聲,噢,我地個打伶!」原來是英語親愛的darling譯音。

    以上提到的英語運用,有人戲謔說是廣東英語,歷史很悠久了。稍為近代一些則受香港影響較多,自從兩岸分治之後,一段長時間,海外同胞大都依賴香港聯繫;香港過去受英國殖民,人們很多語句本來可以中文說出,他們都習慣改用英語。最常見是OK  okey, 好的,好呀,這話簡單快速,容易讀出,不須中文翻譯,大眾都懂得,幾乎全球華人都照樣使用。

其他方面,香港有些警官叫「沙展」,是英文Sergeant 一種音譯,也算是廣東英語一部份。至於現代還有拿英語運用的,十分普遍,如擁護者叫粉絲fans,老闆叫波士boss,訂單叫呵打order,不及格叫肥佬fail……而較文雅的,應該是「寶貝」,有的男子打電話給女朋友,都親暱地輕喚︰「寶貝,妳好嗎?」也有父母呼喚小朋友︰「寶寶,好乖啊!」原來這些也是從英語baby轉變過來的,粵語把英語夾雜運用的場合實在太多了。

 

       二○二三年十一十七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亞省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