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 麼 生 活

 

 

        上次提過,最近有那麼湊巧,不約而同,先後有幾位陌生網友建議與我結交,我表示歡迎;當知道我是來自越南,如今是退休的老頭子,總會詢問當年移民來美國的因素,以及退休前幹什麼職業等等,為了回答,即使簡單述說,必然引起回顧往昔生活,產生懷舊情緒。

    還有一點先前我沒有提及,幾位網友初次都以英文問候,我說明不懂英文,只可以用中文或越文,之後就全部用中文交流;這樣互相熱烈攀談一輪,慢慢冷卻下來。不過,最近有位李雅彤網友,比較直接而特殊的發問︰「你不會英文,在美國怎麼生活?」

    一時之間,自己也感覺錯愕,是啊!不會英文,在美國怎麼生活呢?不禁令我引起回顧,移民在美國廿多年,究竟怎麼生活?細細思考,憶念過去,重拾來美後的情況,如何應付,真難以盡述。想起來,我似過河卒子,硬著頭皮支撐下去,直至今時今日,不懂語言能享受晚年退休光景,可算有點僥倖。

    曾經講述過,我家移民因素,是家兄申請擔保家庭團聚的,早期應該離去而不成,十多年後,一九九七年三月才通知辦理,並規定我的長子必須在五月二號生日前抵美,過後屬於超齡,不能隨同移民,時間太急速,我不欲去了。這時越南已革新思維,政策改善,環境轉佳,美國大公司重返越南設廠經營;我四個兒女已長大,生活穩定,前途無限;我五十多歲,連根拔起去美國從頭再幹,語言不通,人生路不熟,必然遭遇困難;不過,妻兒子女均贊成移民,認為美國是超強國家,難得有機會前去,不應放棄,我只好順從而舉家移民。

    美國代表團急速為長子辦理入境簽證,四卅與五一是越南假期,乃決定四月廿九登機離開西貢,同日抵達洛杉磯。初來乍到,家兄去接機,載回聖蓋博的家,負責管理家務是細嫂的胞姊,指點我們安置好行理後,即發表其坦率之言︰「……其實,你們在越南既然生活安定,何必要來呢!人人以為來美國掘金,來到才知錯!」我本不想移民,心情沉重,剛抵埠就遭冷水淋頭,更加煩惱,有什麼辦法呢?這時已成過河卒子,沒有回頭路,勉強調整心態,既來之,則安之。

    抵美第四天,就是長子國平生日,細嫂購買蛋糕在家慶祝,也當做我家來美定居歡宴。只是兄長忙碌餐館工作,細嫂要去銀行上班,無暇多照顧,我們茫無頭緒度日,有時步行出外遛躂,或去附近夏威夷超市逛逛,見到不少華越商店與餐館,可以解決語言問題,次子國風在越南外商大學畢業,懂得一些英語,亦可與老美交往。這期間,幸有番禺舊同學來探訪,解釋在美國生活情況,值得喜悅是徐棉彰文友,他與黃德華有空,總會過來載我們去見識洛杉磯的社區活動。

    在兄長家中逗留兩星期,就答應內表親的建議,遷居鳳凰城。內表弟王楚源,俗名阿蝦和其太太梅貞,我的兒女稱呼蝦舅父和貞妗母,他們知道我哥忙碌,沒法照顧一家六口,認為無謂呆等,規勸搬遷過凰鳳城,比洛杉磯容易謀生,阿蝦保證有房屋讓我們居住,負責介紹我們進工廠做工。  

    終於,家兄無可奈何地認同,載我們往鳳凰城,正是那年母親節,表親們都在阿蝦的家中慶祝,同時為我的家庭抵達洗塵,迎接我家到來定居。梅貞的弟弟玉章有間獨立四房大屋,自己獨居,就租房給我們居住,一舉兩得。我們與屋主也算是親戚,言語相通,有什麼需求亦可解決。梅貞愛惜外甥,首先教導老大和老二駕駛汽車,考取車牌,解決交通問題。兒女們則獲申請入學校讀書,很快適應美式生活。

    蝦舅父沒有食言,負責介紹我夫婦入工廠做工,他叫我倆不用擔心語言問題,工廠生產不須談話,默不作聲工作更受歡迎,管理員指示幹什麼,廠內有不少越南工友,可拜託最接近的一位翻譯,主要是所交付的工作做得完善,便獲得重用。

    果然如此,十年內我先後進三間工廠,都是依循此例。第一間是生產電話充電插頭,要用手指將微幼的電線塞入細小器皿的孔隙,用陰柔勁力,手指很疼痛,我回家晚上睡不著,唉聲嘆氣。我問越南同事,為什麼要挨這種苦工,他回答︰「我年紀大,不懂語言,有工做可以養家糊口就很好,還奢求什麼?」原來移民美國真的很無奈。

    那時,屋主玉章知道情況,剛好他任職的打卡機工廠增產,須聘請多十幾個工人,便介紹我過去工作。啊!太好了,這裡幹活不會手指痛,越南女管理員對我很好,詳細指點工作,最高興是有位華人同事糖姐,是翠亨村餐館老闆娘,得悉我是新移民,一家六口生活不易,願意聘請我的次子和女兒,放學後到其餐館服務,領取工資,增加收入;同時,其丈夫黃明得知原委,表現關心,我們遇到各種難題,或個人身體有些微不適,他都仗義相助。可惜一九九八年,一場金融風暴打擊,生產大減,我和十幾位工友被解僱,最後該廠也關門大吉。

    第三間工廠是做各類電阻器材,這工廠肯聘用夫妻檔,我遂介紹老伴進去,兩人一車上班,非常方便,也是靠越南同事協助翻譯而完成任務,我倆做得很好,獲得獎賞,管理員是墨西哥婦人,和藹公正,我一直幹至二○○六年退休,工廠還為我舉辦退休午餐聯歡宴,十分高興。

    以上是我在美國,不懂語言而工作十年謀生過活的情況,至於平時假日上市場購擇越南和華人超市,也常光顧西人市場,揀選了蔬菜魚肉等食品後,前往櫃台付款就可以,不必多說話。

    工餘閒暇,我的消遣是閱讀中文報紙,看翡翠電視,電腦上網,近年多了智能手機,更是隨侍在側,隨時應用。我惟一的嗜好是寫作,創作文章可消磨許多時光,躲在家裡,整天不出門是平常事。作品投稿到報紙發表,認識不少文友和讀者,偶爾參加雅集聚會,感覺榮幸。有時朋友相約聚會,也是在越南餐館或中餐館裡閒聊,不須使用英語,退休後我就是這樣度日。

    還有是醫療問題,年紀大,機器壞,一定倚靠家庭醫生,我選擇越南醫務所,同聲同氣,直接溝通,而且大家來自越南,較有親切感。如果發現體康某部分有問題,心肝脾肺腎,須要專科治療,我盡量要求介紹越南醫生,不得已是外國醫生,則要兒女陪同翻譯。

    至於回歸故里和去旅行,我也有經驗。在美國國內旅遊,與兒女親戚同去,自然最好;如果只有我兩老,則登記華人旅行團,一切有導遊協助。經常返越南,則乘坐臺灣、中國、香港班機居多,不擔心語言問題。有時搭乘韓國和日本航空,或在美國機場轉機延誤,間中發生意外,我不懂語言,則臨時找一位越南人或華人幫助翻譯,再沒有的話,用電話通知兒女,拜託身旁的老美解釋原因,兒女再告知我,便解決難題。

好了,這次網友詢問,引起我回顧,仔細想想,廿多年來,不會英文,在美國就是這樣僥倖生活,習以為常了。

 

二○二五年一月三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亞省時報 + 月十日加州越柬寮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