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探親旅遊之十二

 

拜祭細姨墳

                         

 

  前往雪梨臥龍崗Wollongong,參拜南半球最大的佛寺──佛光山南天寺,內姨丈劉邦水感到高興,他老人家虔誠禮佛,寄錢添香油,祈福祝禱,心安理得。目前體康雖然欠佳,不能相陪,但見到兒孫輩陪我夫婦遊覽,總算老懷安慰,喜形於色。他向來疼惜我太座這個外甥女,愛屋及烏,也很愛護我這個甥婿。

  「我還是很思念細姨!」太座敬重姨丈,每次會面詳談,少不免惋惜姨母,是自己母親的胞妹,常稱呼「細姨」,七十年代在越南頭頓雀館送船一別,竟成永訣!

  回憶當年細姨的死訊傳回越南,各親友傷痛哀悼。因為經過投奔怒海,獲得澳大利亞政府收容定居,剛好十年,正準備重返故里旅遊探親,安享晚福,不料頑疾纏身,病逝澳洲,葬身於雪梨華人墓地。
  最令人惋惜的,細姨仙逝不過一年,姨丈發出續弦喜訊,真為細姨大呼不值。但有什麼辦法,聽說姨丈的理由是老人孤獨,度日如年,找個老伴相陪,幫助日常洗衣煮飯,排除寂寞生活。兒女們雖然不大滿意,但見老父與繼母平日逛街跳舞,活躍開心,每年出國旅遊,歡欣快樂,也就無話可說。

  這次我夫婦到雪梨探望姨丈,太座堅持要去「探望」細姨,雖然還有三個多星期才是清明節,她建議提前掃墓,一番誠意,姨丈表示贊同。細姨在世時,我們沒有機會到澳洲,她又未及時回越,結果陰陽相隔廿多年,惟有在墳墓膜拜作補償了。

  太座依照廣東人慎終追遠習俗,訂購燒豬全隻供奉,姨丈無異議,並說明乳豬太小,選擇中豬,由他指定的燒臘店訂購,因為他知道那家燒烤技巧佳,能達到皮脆肉香,美味可口的程度。

  拜祭細姨墳墓的日子選擇在二零一三年三月十日,農曆歲次癸巳正月廿九日,星期日,這不是從曆書中擇吉,只是跟隨現今西方社會的作風,只有公共例假,各家庭成員才有空一起相聚,何況姨丈這個大家庭,已有慣例,每個週日,所有兒女們,所有內外孫,不論長幼,無分別有家室與否,都要齊齊回到祖居,聯歡聚會,共吃一頓晚餐。所以共同掃墓,再來聚餐,是合理的活動。

  這是我夫婦在雪梨旅遊最後一個星期天,把握這日子「探視」已故的阿姨,提早掃墓,悼念先人,我們覺得安排得不錯,因為數日後離開雪梨,又不知何年何日再到來!

  這個星期天,雪梨市奧本埠劉家大小十分熱鬧。上午掃墓,除了姨丈因體康關係不宜行動,填房阿姨要照顧姨丈外,還有巧珍表妹夫婦去了越南旅行,其餘十位表兄弟姊妹及家眷,分工合作,各有任務,忙忙碌碌。有的先去打掃墳墓清潔,有的負責購買水果祭品,有的負責執拾香燭衣紙,有的前去燒烤店取燒豬回家,然後聯合大夥向墓園出發。

  我夫婦跟隨各老表到墓園致祭,啊!我不清楚什麼墓園,好像是叫六福 Rookwood吧,車子走了好幾條街道,依然看見一座座的墳墓,範圍十分廣大;沿路相隔不遠,見到路旁有牌子寫著各不同國家的名稱,大概是劃分給其他移民到雪梨的葬身之處,單單華人就有一、二、三……幾個區域,我在越南、在美國,或者台灣、加拿大,從未見過這麼地方廣闊的墓園。

  到達細姨所埋葬的華人墳場,舉目眺望,處處都是中式墳墓,全部漢字石碑,細姨的墳墓就在側邊路旁進去第二座,很容易尋找。這些墳墓款式不是前碑後墓,隆起圓頂的古老龜山;大多數是後豎碑記,前面隆起棺墓長方形狀。細姨之墓是鴛鴦塚,佔據兩棺地位,墓碑在後似一道護牆,採用淺淡棕色,有兩公尺寬,高約一公尺,碑頂五個波浪造型,中間高兩邊低,最高處有一個大黃色的「祖」字,下面兩行是姨丈夫婦名字,右邊位置是細姨的,正中安嵌相片,下面是籍貫及生卒年月的刻字。左邊是姨丈的,因在陽上,一切留白。暮碑兩邊建築小柱,刻著一副對聯:「邦德水長福基盛,玉枝葉茂壽域昌。」把劉邦水姨丈和羅玉葉細姨之名都嵌在聯句內。

  碑記兩端的護牆向前伸展,由高而低,由窄而闊,成為雙臂環抱狀。碑前是拱起三寸高的長方墓地,就是棺木安葬位置,看上去好像供奉的祭壇。

  我們把燒豬及所有祭品搬到墳前,炷香拜祭,太座神情顯得傷感,我比較開朗,事實擺明,細姨畢竟逝世廿多年了,兒女已開枝發葉,傳宗接代,今日來個清明節前隆重致祭,成群子孫圍繞墳前,足堪告慰其在天之靈!

拜祭完細姨之墓,我夫婦順便陪同清榮夫婦去拜祭其數月夭折的兒子,也隨巧鳳去探視其家翁的墳墓。掃墓完畢,所有燒豬祭品載回姨丈的家,當晚是劉家大聚會慣例,今回却特別不同,筵開三席,熱鬧哄哄,餐後,姨丈提議趁著兒孫滿堂,我夫婦還未離去,好好拍照留念,兩老人家和我夫婦為主角,一列並坐,各表兄弟妹們的家庭成員站立後面,逐一拍攝,留下了我在澳洲探親的珍貴鏡頭。 

 

二○一三年六月十四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亞省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