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詩會

 

    第十屆東南亞華文詩人大會暨「東南亞華文詩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由東南亞華文詩人筆會與中國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共同舉辦,於二○一九年五月卅一日至六月二日進行,會議結束後,主辦單位安排兩處自費旅遊,一是舟山三日,二是金華三日,讓各地詩友選擇,在遊覽中繼續聯誼,增進互動,搜捕詩作題材。

    我是第一次出席詩會,遲遲參加,自有主觀與客觀的原因。

    我在越南土生土長,一九五六年就學習寫作,走進越華文壇,發表了許多作品,結交到不少文友。一九九七年移民美國亞利桑那州,工餘閒暇依然喜歡創作。二○○六年退休,正是那時聽說東南亞十幾位華文詩人成立筆會,並舉辦第一屆詩人大會,我既然退休了,應該有暇參與活動,只是覺得自己已定居美國,不屬於東南亞範圍,不符合名正言順條件,遂打消聯繫念頭。

    退休後,我每年都回歸越南故里探親訪友,大家仍視為越華文友。二○○八年十月上旬,我返抵越南,獲悉第三屆東南亞詩人大會,剛在胡志明市舉行,移居香港的冬夢文友也回越參加;由返越營商的陳燿祖文友,商借富美興任職的公司廳堂,作為召開會議場地。那時我滿腹疑惑,好幾位越華資深詩人都沒有出席,有的甚至不知道有此活動。跟我保持聯絡的文友表示,如果知道就會叫我提早一星期回來,便可參加那屆詩會了,實際卻一無所知。

    略為探詢情況,才明瞭該屆詩會的召開,是越華青年詩人林曉東努力促成的,他在那個艱困時期,排除萬難籌組成功,主持大局,堅強意志值得稱許。又因種種客觀問題阻撓,未能將所有程度高深的越華詩人介紹出來,未能讓東南亞其他國家詩人多所接觸,真個美中不足,甚為惋惜。

    重提舊事,無非在說明我這第一次參加的原因。從第四屆開始,我經常在美國,相隔遙遠,時間不配合,便沒有參加。到二○一一年,在中國山東舉辦那一屆,我在越南,譚仲玲文友邀請一起前往,本想答允,查看時間表,竟是我將回美的日期,而逗留越南已四個月,為了延期幾天,要再申請續居和修改機票,麻煩花費,手頭鈔票有限,經過一番考慮,還是放棄參與。

    二○一二年在汶萊舉辦,得知加州費蒙市的陳美翎文友,興致勃勃地回越南與越華詩人聯袂出席,我也躍躍欲動,惟因種種瑣事纏身,一時擺脫不下,又與詩會無緣。

    時間過得真快!今年,東南亞華文詩人大會進入第十屆了,適逢我從美國飛回越南,正計劃去中國旅遊,還在尋找景點時,忽然接獲譚仲玲文友告知,東南亞詩會在浙江紹興舉行,時間是五月底至六月初,會議後旅遊普陀山三日。啊!這真是好消息,正中下懷,喜出望外,我即時答允,夫婦同行,這就成為我第一次參加東南亞詩會的機遇。

  終於,五月卅一日,我夫婦隨同越南詩友,從胡志明市飛往浙江杭州,在南甯費時等待轉機,起飛又延誤,晚上十一時多才抵達蕭山機場,大會派專車接載到紹興市越城區,入住新廊橋花園酒店,已是深宵時分。

  翌日,六月一日星期六九時,中國浙江省紹興市,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鏡湖校區,中文學院的一所報告廳中,隆重召開第十屆東南亞華文詩人大會,來自東南亞八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印尼、老撾、緬甸,加上美國,以及兩岸三地,七十多位詩人文友、學者教授等文化界人士,齊集一堂,我有幸叨陪末座,旁觀聆聽,獲益不淺。

    開幕式由朱文斌副校長主持,費君清教授致歡迎詞,李良博士和孫德安會長也致詞,道出華文詩人大會的重要性,展望詩歌創作達到優美境界。大會還安排八位學者詩人講述各種詩歌的理論,計有陳望衡、桂漢標、白靈、郭永秀、林煥彰、王性初、莊偉傑,發表各自對詩歌鑽研的心得和精闢的見解,互相交流,令詩會充滿和諧氣氛,情緒興奮。

    下午則分別兩個報告廳進行座談研討,星、馬兩團人數較多佔一廳;越南十位則和其餘國家較少詩人聚集一廳,自由發表,暢所欲言。越南團以林曉東和過客為代表講話,闡述越南華文詩歌的發展過程,也提及古時越南人使用漢字寫詩詞的,可謂同文同種,只是法國殖民後推行拉丁拼音化,令現代越南人研討古典文學脫節,碰到困難。我則補充強調,生活環境對寫作的影響力極大,越南能培養出那麼多作者,是當年西貢那個華人城,有許多華校教育,十多份報紙設立文藝版所致;加上進口大量港台刊物可供參閱。還有灣詩人巴雷吳望堯在堤岸開設工廠,吸引不少青年仰慕,追隨學習現代詩,並向灣各詩人賜教,投稿去灣發表,六十年代越華文壇就成立好幾個詩社了。

    東南亞詩會研討結束,王濤主持閉幕式,林靜助總結發言。接下來,筆會理事內部舉行會議,推選新會長,結果孫德安蟬聯重任,王濤、林曉東仍保持原位,其他沒有出席的理事,經過篩選與補充,總算完善組織,期望兩年後繼續舉辦第十一屆大會。

    當晚在越秀餐廳有個隆重夜宴,品嚐美食兼欣賞文娛節目,有學生表演音樂,有教授大展歌喉,有詩友朗誦詩章,場面熱鬧高興。

    第二天是文化考察,由錢虹教授負責,上午探索魯迅故里及附近文化遺產,下午則遊逛安昌古鎮,晚上在廊橋花園酒店進餐,第十屆東南亞詩會圓滿落下帷幕。這過程有不少詩友詳細描述,在此不再累贅,本文只是交代筆者與詩會的一點淵源,以及略為記下些微與會過程而已。

2019/6月,脫稿於越南寓所

 

 

 

 

     

 

訪魯迅故里

 

    六月一日,第十屆東南亞華文詩人大會暨「東南亞華文詩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把握整天時間,已經由開幕式,展開全體會議與分組研討,然後總結發言,詩歌的話題告一段落,宣佈閉幕,詩會圓滿結束。

    第二天,主辦單位安排文化考察,由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錢虹教授負責帶領,讓來賓認識紹興的著名文物,上午是遊魯迅故里,下午是逛安昌古鎮。

  九時許,我們抵達魯迅故里,只見正面是寬闊的廣場,向街的大牆壁,一邊書寫著「魯迅故里」四個大字,一邊是魯迅抽煙的大頭像,前面地下有一些石雕人物。這時遊客陸續到來,人頭湧湧,招待參觀入口處更加擠迫,令我感到意外。我以為今天星期一工作日,遊人不多,誰知國內外遊客這麼擁擠,摩肩接踵,如果是假日,豈不是更為熱鬧!每批遊客抵達都在廣場拍照留念,我們經過一番等待,才爭取到空檔拍攝一幀大合照。

    魯迅,原名周樹人,是中國近代的文學家,擅長描寫國人一般習以為常的劣根性,警醒日益落後的社會,以《阿Q正傳》最為著名;人們最讚賞他的名句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出自他的七言律詩《自嘲》,全詩八句如下:「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我在越南堤岸番禺小學讀四年級的時候,常聽主任陸偉文老師提起魯迅和阿Q的故事,深印腦海;跟著在萬國晚報【學燈】版結識陳玉清文友,她擁有《阿Q正傳》,我即借來閱讀,是第一次欣賞到這位大文豪的著作,引起濃厚興趣,動筆寫了一篇《阿Q過中秋》,投去中國日報【學藝】版發表;後來我又寫了雜文《我與阿Q》,投去香港《當代文藝》發表。過去有此淵源,今回來訪魯迅故里,不多不少有點親切感。

    魯迅故里,可算是紹興市內的歷史街區,保存了魯迅原有的居住房屋,及其少年生活過的地方。遊客參觀,要帶備身份證明文件,以便每個景點檢查時使用,服務中心有人員詳細指示,我們詩友團人數多,劃分兩組,派出兩名導覽解說姑娘引領,大家跟隨前進參觀。由於遊客擁擠,解說員不使用傳聲筒高聲講述,而是借給每人一個耳機,塞入耳朵,只能聽見自己所屬的導覽解說和指示,不會影響別人,減少喧嘩,真是很好的辦法。我是初次見識到這特殊的遊覽說明方式,證明人在困境中往往能發揮創見,解決難題。

    遊魯迅故里以及附近的文化遺產,都是觀看陳舊的東西,對於嗜好寫作的人,對於喜歡文學的人,對於探討古董的人,才會提起參觀的興趣,才會聚精會神的注視。其他遊客,步過略為眺望,不會引發特別感覺,反而行經紀念品攤位,樂於揀選物品,掏錢購買,我的太座就屬於這一族群。

    列隊進入參觀,人潮湧,跟隨解說員順序指引,經過廳堂、書房、閨房、繡房、浴室、百草園、三味書屋等等,我除了耳機收聽講述,也聽見太座邊行邊喃喃自語:「這裡就是廳堂,」…「這裡是書房,」……「這裡有蚊帳是睡房,」……「還有沖涼房,」……「這是後院的小花園,」……「這是讀書的地方,」……大概向我表示只是間普通的房屋,沒有什麼特色,有何好看呢?因為她不懂得魯迅,感到乏味。各個詩友則興緻勃勃,傾聽解說員的敘述,左顧右盼,實地觀察,並爭取時間攝錄取景。在參觀「德壽堂」、「思仁堂」和「蘭亭」等處,覺得很有紀念性,遂叫太座替我拍照留念。

    遊經「魚樂國」,古色古香的建設,前面圍繞是魚塘,錦鯉暢游,盡享如魚得水之樂;魚塘上建藝亭,藝員正在表演古裝歌劇娛賓,真正值得欣賞的景點。步行到外面的一道牆垣,嵌砌有「民族脊梁」四個金黃大字,頗有氣勢,我夫婦就拜託鍾玲文友替我拍下照片,等離開中國後擺上臉書網頁,讓全球親友鑒賞,在中國境內是無法使用臉書的。

    整個上午遊覽魯迅故里和附近的歷史文化遺產,錢虹教授帶領的文化考察暫歇一會,中午返回越秀餐廳用午餐,下午繼續遊逛安昌古鎮。

2019/6月上旬,脫稿於越南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