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離開傳統 一無所有

 

     中醫累積幾千年的摸索、實踐,代代相傳,已形成一種獨特的傳統醫學文化。更深層地說,中醫也是中國的傳統哲學之一。無論現代科技如何突飛猛進,鑽油田,上太空等;然而,某些獨特傳統的東西,是無法取代或改變的。何況人類宇宙未知未解的東西還太多呢。

    諾貝爾物理獎的丁肇中博士,曾讚嘆幾千年前易經的陰陽學說與現代物理學的理論相吻合。

    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乃中醫哲學的三大基本理論。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完整而統一的自然有機體,任何臟腑或器官發生變化,都會破壞有機體的統一性和完整性。並以木、火、土、金、水五行基本物質的運化,抽象形成概念,詮釋五臟相生相剋相乘相侮的生理功能及其互相關係。而人體靠氣血陰陽不息的運行,維繫生命的活力。且中醫非常重視人體氣的理念,它看不見,摸不著,無法化驗,可是它確確實實的存在。

    針灸學的經絡學說,十二經絡,奇經八脈以及許多經驗穴等。而治五臟六腑重要穴位,皆集中在上肢肘以下,下肢膝以下,且腳疾許多穴位,卻在臉上眼部附近。只能以中醫的<上病下治,下病上治>醫理解釋。故許多傳統的東西,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它確實有效,確實存在。

    困擾多少朝代,時至今日仍無法改變的湯藥問題。以千計的中草藥,以百計的方劑,以中醫哲理為基礎的辨症論治,誰能突破傳統這一碗湯藥?

    無論目下千百種中成藥、丸劑、片劑、散劑、膏劑等,或複製或濃縮等,只能治療局部或某種單純性疾病而已。

    中醫強調綜合辨症,整體治療,絕不能廢証存藥。事實上,甚少單純性疾病,一種病症,往往或多或少出現不同的証候,而同一種病不同的人也有差異。故<病同証異>,也有<病異証同>。如咳嗽一症,有的乾咳無痰,有的痰多。而痰有寒痰、熱痰、風痰、濕痰、燥痰等,又稀痰、稠痰、頑痰、痰飲之分等,多種痰証。在治療上,一切以証為轉移,故<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加減裁化分寸拿捏,皆盡在一碗湯藥乾坤中。

    中醫正統煎藥法:先煎後下,兩煎混合分開服用。已被許多人遺忘或忽略,非常不負責任與危險。北京中醫學院化驗:第一煎佔藥性78%,第二煎佔藥性22%。至於<先煎後下>,許多芳香化氣藥,如薄荷、紫蘇、藿香等,只煎四五分鐘。還有當歸、大黃和輕浮、清涼、風藥等亦不能久煎,久煎即失去藥性。補藥、硬藥須久煎,如附子、牡蠣、石決明、珍珠母等,須第二煎始出藥性。

    如不按正統煎藥法,則早、晚分服,兩碗不同藥性的湯藥,教病體如何調適?治高血壓眩暈症,更危險!

    中醫藥須不斷地探索研究、開發,但必須在中醫傳統醫理指導下進行。如市面上的電藥壺,即不識中醫藥理、藥性及煎藥法的人所製。只能煎補藥、硬藥,應分設大火、中火、小火三掣才合理。

    醞釀幾許先賢後進的心思智慧,煎熬多少滄桑歲月的一碗傳統而天然的中草藥,如何取捨?如何突破?

    美國著名詩人艾略特說:<詩一離開傳統就死>。中醫也一樣,離開傳統,即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