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兒女心 (中藥副作用舉隅)

 

    俗有格言道:<良醫如慈母><醫者父母心>。有一個醫學故事,應多加一格言:<醫者兒女心>

    相傳古時有一名醫,他八十多歲的老母患了傷寒症,已進入高熱昏迷狀態,他躊躇不決,躑躅徘徊,不知如何處方下藥,而口中卻喃喃唸著:[白虎湯,白虎湯.....],因白虎湯(專治傷寒症)中有一道石膏,乃大寒藥。尤老年人最忌寒涼破氣藥,故不敢妄下。這時候,鄰村有危急病人請他出診,在危急情況下,救人第一,他忙趕到鄰村出診救人去。傍晚回家以後,竟發現老母已熱退病癒。即查問是誰治癒他的母親?原來是其授徒高足,親自煎湯治癒。遂問道:<用何方劑?>授徒答道:<是用老師來回唸唸的白虎湯>。奈何?!

    此一<醫者兒女心>的故事,它啟示:醫者治病,處方下藥,應慎重如醫自己的父母親一樣,斟酌再斟酌!

    有人說中藥沒經過實驗,是不合科學。錯!中醫中藥經過幾千年的人體實驗,以及先人的中醫理論與臨床經驗,代代相傳,匯集成一套世上最完整的自然中醫藥學體系。現代醫學化驗證實,絕大部份中草藥的療效與中醫藥典相符合。

    一般人以為中草藥沒有副作用,更錯!無論任何藥物,無毒或有毒,若常期、誤用或用量不當皆有副作用。如日常的食品藥杏仁、白果即有小毒,不可大量食用。美國聯邦農業藥物管理局(FDA),將人參、薄荷列為有毒草藥。(儒門事親,推原補法病害非輕說)云:<凡藥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謂之毒,雖甘草人參,不可謂之毒,久服必有偏勝>。偏勝者不平衡,副作用也。

    茲列舉幾味常用中草藥的副作用:

    甘草:用量過大或長期服用,可能出現低鉀血症。血壓上升,鈉及體液貯留、浮腫、體重增加等,如發現衰弱無力、四肢痙攣、麻痺等異常症狀時,應立即停用。

    川芎與當歸:可引起食慾不振。含川芎的方劑較多,如當歸芍藥散,川芎茶胃散等,服後出現胃部不適。有胃病者,忌用當歸。清胃散,方中係用獨歸(歸身),而不用當歸即此意也。

    附子:附子為中草藥中劇藥之一。附子多在真武湯,附子理中湯,桂枝加朮附湯中配用,用量過大或炮製與煎法不當,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狀:口腔灼熱、發麻(可由指頭開始至全身)、流涎、噁心、嘔吐、疲倦、瞳孔散大、呼吸困難、脈搏弱而慢、皮膚冷黏、面色發白,嚴重時可突然死亡。

    黃連:可能是藥味最苦的中草藥,俗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含黃連的方劑較多,如黃連上清丸、黃連解毒丸和湯、三黃瀉心湯等,胃弱時使用,可引起胃部不快感,食欲不振等。

    山梔子:有利膽、降壓、鎮靜作用,可用於黃疸性急性肝炎,有時可引起溏便及腹痛等症狀。

    人參:美國臨床報告指出,長期濫用人參,會產生<人參濫用綜合症>。表現為失眠、高血壓、浮腫、鼻出血、溏便等。(醫述藥略)云:<人參者,乃醫家邀功避罪之聖藥也>,可見古時亦有濫用人參的現象。

    近百年來,中醫界整編歷代中醫著作寶庫,不斷開發,以及臨床新治驗,承先啟後,現代中醫已發展成一門完整的中醫藥科學。故現代醫者可說<人在福中不知福>。而中醫乃一無涯的醫海,一旦沉溺其中,必須以兒女醫治父母的心態,並窮畢生的歲月,不斷地研讀外,別無他途。

    中醫方劑和草藥,不斷有新的臨床發現和新的用途。故處方下藥兒女心,須週詳思考斟酌,不可失誤。處一個方如下一盤棋,選用一個方,加減一味藥,進退一步棋,往往影響整個大局。(醫宗必讀)曰:<病傷尤可療,藥傷最難醫>。用錯一個方,下錯一味藥,走錯一步棋,則全盤皆輸,能不慎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