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掌上電腦的太湖/無錫遊記三則

 

 

 

 

年初以來,半導体工業西移,其他地區的發展已緩慢下來,祇有中國獨領風騷,逆勢而上。自七月始,每月都要到上海一次,台灣倒是減少了。中國開發上海,尤其浦東地區,不遺餘力。基建、道路都規劃得很好,予人印象深刻。很值得來遊覽參觀,況且週邊城市如蘇卅、無錫、杭卅等江南勝景、美食,更是名聞邇遐,不用推介了。如沒來過,是很值得一遊的。最近數次到上海工作,利用週末遊遍了上述地方。晚上記下所見所聞。日記三則,是用palm寫的,簡短、卻真實錄下當時所感。願與諸君分享。

 

 

1117 太湖遊記   ïą  ēZ - 仙島

 

連續數日的陰雨,終於被破曉的晨曦衝散。從金茂大廈七十樓望向旭日初昇的東方,但見金光滿天,紅日耀眼。應該是個晴朗的週末。正好我已計劃今天到無錫去遊覽。早飧後便趕往火車站,剛好來得及趕上正要開出的班車。從上海出發、中途停蘇州站十分鐘,再到無錫才需一小時十分,相當快速。

 

抵無錫後即轉乘的士到旅館,途中和司機交談,得悉原先所訂的旅館位於市中心的商業區,到旅遊點有些遠。經他推荐、便改去太湖邊的渡假村。這渡假村座落太湖邊,剛好在三國城、水滸城和 ïą  ēZ 之間。Check-in 旅館後,時間還剩下半天,於是決定先遊ïą  ēZ 所謂ēZ就是水中冒出的小島。購票入園後走約一百公尺便是單軌的高架遊覽車站。遊客可從此沿太湖到遊船碼頭。沿途依山傍湖,可以飽覽湖光山色,終站就是渡船碼頭,當然少不了禮品店,店員就在街上兜售,所售貨品以陶瓷為主。

 

乘渡船約十來分鐘便到太湖仙島,登岸後由仙島牌坊進入,右邊水帘洞,乃人工堆砌的一座假山瀑布,工藝、佈景皆拙,與週邊自然美景甚不相稱。雖說為發展旅遊而增加娛樂性,但做得不好卻是畫蛇添足。洞前有猴子表演,頗吸引孩子們駐足觀看。向牌坊左走過會仙橋,入南天門朝山坡走數十石級,便見一石刻橫匾,上書“至虛無上”,此乃老、莊之徒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很明顯的此乃道教聖地。石級至此中分左右,再上十來級便是靈霄殿,供奉玉皇大帝。神像約有三層樓高,不少遊客站在二樓的欄干邊向玉帝手上拋零錢。我對這種行為極不贊同,錢給玉帝接著了又如何,真的就財運亨通嗎?從維護文物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破壞。從文明的觀點看,這種行為卻顯得多幼稚、多無聊,早該立例禁止才是。其實管理員也不願加以阻撓,反正晚上打掃時,又可發筆小小的橫財。樂得眼開眼閉,視如不見了。

 

遊罷靈霄殿,再上天都仙府。府內左邊為財神殿。殿中供有壽星、文財神、武財神。大門對聯為:“千車萬乘莫謂僥幸即得、一星半點都是勤儉而來”。此聯簡俗卻很有哲理。世間妄想一朝飛黃騰達者,讀此聯該有所思也!焚香祈求者頗眾。右邊為藥王殿,參拜者卻寥寥無幾,可證世人多的是愛財不愛命者。天府中央設一舞台,可欣賞仙女們演奏的古代編鐘。仙女們都是仿敦煌飛天裝束,樂器以編鐘、雲板為主,配以古箏、洞蕭。我來到時剛好開始表演,一下子遊客雲集,擠滿了小小的天井。表演開始先來曲“陽關三疊”,未竟全曲而人卻走了一半,曲終,我率先鼓掌,才有三五人跟著。再來一首也是古曲,忘記曲名。此時走的人更多,連我在內只剩下四個人。第三首卻奏出西樂“友誼萬歲”,到最後一曲以大棒撞鐘為主調,很是不錯,可惜欣賞者只剩我一人。散場時仙女們投射予我感激的目光,是謝我由始至終的支持吧。表演固然是仙女們的例行工作,但無人欣賞卻是無可奈何。高山流水難免曲高和寡,由此可見時人之不愛古調。

 

天府樓上比較簡單,只有文、武曲星兩殿,遊客稀少。離開天府向左有一條石板砌成的小道,名曰天街。天街兩旁是工藝紀念品和小吃店。沿山頂走下去到另外一邊,有一小沙灘,也是兒童戲玩之處。現在中國經濟環境改善了,外遊都是一家老小的。景區的設計,必須照顧到小孩的需要了。沙灘傍有一月老祠,月下老人是誰?我也想知道,於是入祠探一究竟。不過卻大失所望,祠內並無任何神像,只陳列一些各地的結婚証書,此祠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畢竟月老名揚古今。祠前設一特大金鎖項鏈,類似紅樓夢薛寶釵所戴者。週圍繫以大鐵鏈,情侶們就地買把銅鎖,刻上雙方的姓名,把它鎖在鐵鏈上,浪漫中帶有祈禱,願終生鎖在一起之意。

 

在仙島走了一圈,因時間急促,有些地方只好略過不看,便坐遊船回 ïą  ēZ 公園。看看天色已日漸西斜,但仍可多參觀一、兩個地方,於是走上山頂訪廣福寺。途中欣賞到夕陽西下,滿天紅霞,反映到太湖上,水天一色,頓然感覺人在畫中,心曠神怡、俗念盡消。怪不得古人有“天下名山僧佔多”之語。欣賞了一會夕照太湖,又得趕路了。到山頂時剛過五點鐘,廣福寺已山門緊閉。無奈只好越過山項,從另外一邊下山。山的另一邊夕照不到,已開始有些幽暗,沿途鴉鳴雀噪,百鳥歸巢,好不熱鬧。緩步循山徑走,一會兒便至景區大門。此時已夕陽西沉、天色灰暗,遠處華燈點點,夜幕就此拉開。就這樣結束了太湖之旅,雖然倉促,略過數次景點,但收獲良多、總算不虛此行了。

 

 

 

1118 無錫靈山大佛記遊

 

 聽說靈山大佛乃無錫觀光重點,遊客必到之處。今天決定一遊大佛景區,於是叫了部Taxi從飯店沿太湖開到對岸,大概三十分鐘的車程便到達靈山大佛景區。大佛是一坐青銅建的直立釋伽牟尼佛像,高88米、乃中國之最。落成於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巍然屹立於山腰處、南向太湖、背倚靈山,左右兩座小山,取名青龍、白虎以符合風水的安排。景區入口為城樓式建築,入園即是佛手廣場。左邊有一巨型佛手,號稱天下第一佛掌。景區有“好運摸佛掌”的項目,遊客排隊摸掌。摸後是否即獲好運,不得而知,我也入鄉隨俗來個 give me five,與佛掌結緣。右側新添一座“百子戲彌勒”銅像,頗吸引遊人膜拜。迎合中國人祈求百子千孫的心態。再向前走有三石橋,東為慈恩、西為普渡、中為大覺。橋下有放生池,池中養有鯉魚。乃景區所養,並非放生者,因其大小種類皆一致,故知之。過橋後便是祥符禪寺。此寺建於唐朝,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過去可能藉藉無聞,直至近年經濟開發後,為發展旅遊業而加建大佛以提升知名度。為了經濟效益,原本清靜的佛門勝地,也變得遊人如鯽了。

 

過橋後先抵天王殿,此殿供奉四大天王。天王殿與大雄寶殿之間有一大廣場,叫祥符寺廣場。廣場兩傍寺院供有觀音殿、地藏殿等等神佛及其他佛教文物。走過廣場,往上走數十級便是大雄寶殿,內供釋伽牟尼佛。其他如十八羅漢,與一般寺院相似。大雄寶殿後是杏壇廣場。因廣場中植有一棵銀杏樹,已有相當歲月,故以樹名廣場。通過廣場向上登218級即達大佛基座。基座乃靈山佛教博覽館。館內陳列各式各樣的佛教文化藝術。館內有升降機直達佛足處,在這裡可以從高處俯瞰全園景色,或遠眺太湖。遊客也可參加“平安抱佛腳”活動,據說可保平安云云。無論如何平時抱抱佛腳、急時便不用再抱了。可惜大部分人都是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者,奈何!靈山大佛雖說是佛門勝地,但管理上卻很商業化。遊客們抱過佛腳後,順著出口指示牌,便被領至下一層的工藝紀念品店。店內大部份都是流行的工藝品和一些佛教書籍、唱片等。我買了一套宜興的紫砂茶具和一張書法。再下一層是萬佛殿,內有萬具小佛像。都是同一模型的量產貨,可購買回家供奉,一切都很商業化。

 

不知有沒有和尚住在這裡,打理一切的都是俗家人。反正是經濟掛帥,少部份人的潛修已不重要。各地名山大川以及古人遺留下來的古蹟,妥善地加以利用,整理和擴展,古蹟文物得而保全,使其成為旅遊觀光之勝地,未尚不是一件好事。國家賺錢開心,人民多個地方遊玩亦開心。佛云“皆大歡喜”。阿彌陀佛、是為記。

 

 

1118 三國城,水滸城紀遊

 

早上遊過靈山大佛,覺得不過爾爾。人工景點太多,有失自然。當局巧意安排以迎合遊客拜佛祈福之心態。國家發展旅遊,項莊舞劍、意不在景,旨在經濟效益也。原本無可厚非,但過份商業化便有失觀光現意矣。無錫靈山大佛與南京中山陵相比,格局氣勢相似而後者卻莊嚴肅穆多了。想當年設計中山陵時便沒有一股市儈氣。

 

下午天色驟變,由晴轉陰,且翻起風來,風從太湖掠過,帶來陣陣寒意。在如此天色下,我到了聞名的三國、水滸城,其實兩城連在一起,因拍電視場景不同而建的大型場景。三國城以漢代的城樓宮殿為主。水滸城主要景觀為梁山泊山寨、皇宮、宋代街坊等。兩城相連,佔地相當廣闊。

 

參觀由三國城開始,檢票入門處即為蜀國,跨過門檻即進入漢代。遊覽車,單車及馬匹出租員競前爭客,我想既在古代,就騎馬吧。於是租了匹馬、領馬員兼導遊才一百元人民幣。這匹馬相當高大雄壯,在得得馬蹄聲中,故且幻想自己是古代的一名將軍,騎駿馬馳騁於沙場間,剎那間倒顧盼自雄起來。忽然發覺自己很中國、古代的中國。在蜀國當然少不了八陣圖,這裡有座八卦迷宮,依八卦陰陽爻數建成。雖然沒有孔明八卦陣的威力,幾個年青人在裡面嘻嘻哈哈的找尋出口,也得費一番工夫。路旁有十來個營幕,導遊說曾在此拍攝笑傲江湖。騎著馬一下子便來到太湖邊,已到了曹營。半隻石船模擬了曹操橫朔(木下)賦詩的場景。再過去便屬東吳,這裡蓋了一座很宏偉的宮殿,殿前台階寬闊,台階下是個大廣場。為吸引遊客,每小時有一次戲劇表演於此。這時正上演劉備招親,古裝劇卻加插些英語及現代笑話,相當富有娛樂性。跟看進洞房,遊客們跟隨一對新人經九曲橋到一宮殿,此乃電視劇劉備洞房處,廳堂上掛滿招親劇照。洞房內遊客可和美麗的新娘子合照,要收費的。看過表演,三國城便算遊畢。

 

策馬進入另一城門,時代便由漢朝降至宋朝。一座金碧輝煌的皇宮在右,宋代街坊在左,大都變成禮品店。反正拍電影時可即時徵用。主要景點是梁山大寨及寨前廣場的表演。大寨面對太湖,剛巧天陰起風,湖面煙霧迷漫,寒風凜凜,山寨大門的巨幅“替天行道”和各路好漢的旗幟,被勁風吹得颯颯作響。正是梁山水泊的氣氛,有點蒼涼和悲壯。這是對照電視劇的場景,真的梁山泊在山東,未曾訪過。

 

表演快要開始了,遊客逐漸圍集廣場。不久便由梁山頭子宋江率領眾好漢出寨,重演劇中梁山好漢競技那一場。沒有攪笑,這種氣氛本就不該攪笑。浪子燕青首先出場,連續打了十來過筋斗到場中央,耍了一套單刀,母夜叉孫二娘跟著表演雙刀,然後由三兄弟(忘記名字)木棒對打,青面獸楊志也舞過單刀。壓軸先由花和尚魯智深揮耍沉重的方便鏟,花和尚這角色本就很得人緣,贏得現場一片掌聲。最後由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提著櫻槍,步履沉重地出場,這漢子滿臉悲蒼、神色鬱鬱的來到場中,隨即仰天長嘯。我不知他是長嘯或長叫?張潮在幽夢影中云“古之不傳於今者、嘯也”,既古已失傳,今該不復有也。無論如何,在古劇中就當他是長嘯吧。如此安排,不失是很好的開場。林沖長嘯把胸中冤屈氣盡吐,隨即盡情揮舞單槍,果然博得掌聲如潮。林沖回寨,再由宋江發言鼓勵眾好漢一番。表演在一片歡呼、掌聲中結束。

 

看罷表演,騎馬穿梭於宋代街坊之間,導遊指指點點如數家珍,將電視劇中的場景一一介紹。大都是空房子一座,沒什擺設,缺乏吸引力。經過一座城樓,下馬登城,居高臨下,把城內建築盡收眼底。遠眺太湖,還是煙霧漫漫。一陣風吹來,寒意更重了。時近黃昏,還得趕車回上海。於是退還馬匹,從水滸城離開,結束古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