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牆環遊記

——三秦掠影之一

 

沒有大旗

獵獵當風

招展漢唐夭矯龍蛇

在古城肩頭

老太陽

不肯草草落下

黃昏以後,鹹澀北地口音的鞋子

沿海墁五度傾斜面③

巡城

 

鼓角殺伐一一被歲月闔上

傷痕累累的青磚

依舊不動聲色

聽往事以南腔北調反覆演說

歷史從未散作雲煙

而我

卻是失約了太久的訪客

長安瘦了,鱗次櫛比的宮闕樓臺

大半只剩一個名詞

在線裝書裡供人想像

那五千九百八十四個垛口④

亦記不真箭雨破空

究竟定義過多少種風聲

十八座城門⑤洞開

城內,人來人往市井繁華

城外,市井繁華人來人往

 

暮色一路追我到東城

病足踉蹌一跌,濺起

滿城六百四十四歲⑥的夜

更驚醒了熟睡的燈火

惺忪睡眼次第張開

碎葉那位詩人 [7]

一壺老酒

邀過月勸過客

醉過西來浩蕩那黃河

醉過萬邦來朝那長安

曾否亦這般

醉過旌旗如雲這城樓?

護城河流呵流著某種暗喻

古城牆是一個王朝魁梧的背影

後來的我們永遠

完成不了一次征服

 

再舉目時

忽見一只不知名的鳥

輕輕巧巧,繞過永興坊⑧

飛進對面的譙樓⑨去了

 

 

後記:201888日,西安古城牆騎行,入夜時分繞城一週。

 

88日午後環游西安城牆。西安城牆又稱西安明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主城門四座:長樂門(東),永寧門(南),安定門(西),安遠門(北),這也是原有城門。為方便出入古城區,自民國始先後新辟了多座城門,至今已有城門18座。

杜甫《後出塞五首·其二》: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海墁是城牆頂部的平面,一般用城磚平鋪,使雨水較快地導入城牆內側的流水槽,便於城上交通和防止城牆頂部受雨水浸泡。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陝西巡撫畢沅主持修葺西安城牆時,統一全城海墁內傾斜坡約5度。

西安城共有垛口5984個,使城牆外側成鋸齒形。

西安城牆現有城門18座,從永寧門開始順時針依次為:永寧門、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安定門、玉祥門、尚武門、安遠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朝陽門、中山門、長樂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

洪武七年(1374年),西安城牆開始正式築城,至洪武十一年(1378年)完工。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李杜」,祖籍隴西成紀,生於西域碎葉城。碎葉城是唐朝在西域設的重鎮,位於中亞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楚河流域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是中國歷代王朝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也是絲路上重要城鎮。

永興坊,原地為唐朝魏征府邸舊址,現為美食集中地。

譙樓,是指古代城門上建造的用以瞭望的樓。

 

 

●橋山謁陵

——三秦掠影之二

 

 

逆行第一圈②

讓時光倒轉五千年

三百里大霧遮蔽整個天地

三天三夜辨不清

南北東西——

那是你

令風造指南車

大軍完美逆襲

魑魅魍魎橫行涿鹿之地

風伯雨師縱風下雨

應龍蓄水

八十一兄弟連河石都不肯放過

黎民危在旦夕——

那是你

請女魃止雨東荒

北隅驅應龍至南極

斬殺蚩尤

擇四地而葬之

然後,阪泉敗了炎帝

五十二戰天下統一③

 

曾經,自西來黃水歌吟裡

提煉智慧

築城邑、定音律、製衣冠、布五穀

嫘祖④教以蠶桑

倉頡 [5] 造乎文字

甚至典章制度

甚至婚喪禮儀

甚至炎黃子孫這基因——

逆行第一圈

是為了牢記

蒙昧之時

是你,將文明之門

為我們

慢慢開啟

 

逆行第二圈

不想考證銜圖的神鳥

解讀洛書的文字

亦不想問道廣成子

求一卷《自然經》⑥

逆行第二圈

在華夏姓氏樹碩大的綠蔭下

你是幹,我是枝

無論相隔多遠

我是高陽氏後裔⑦

我的根一直在你這裡

 

十二姓⑧開枝散葉

維繫五千年的血脈

即使被風吹過被雨淋過被戰火燃燒

被時空一再支離

你遺傳的膚色

如腳下這片土地

總會長起一樹又一樹傳奇

留不住你鼎湖⑨飛舉的身影

卻每見天南地北

你是邂逅時,我們

永恆的交集

 

逆行第三圈

是我為你寫下的一首歌

我的平,我的仄,我的起承轉合

都隨蹣跚而虔誠的腳步

一點點靠近你

即使會有幾枚韻腳不肯合轍

 

容我向你頂禮

五千年輝煌因為有你

五千年一脈相承因為有你

五千年民族不老因為有你

向你頂禮,容我把現在

把未來,交給你

 

而今,時空茫茫我只能膜拜遺跡

老柏樹⑩枝幹遒勁

青翠冠蓋下默默不語

但我深信

你已化作山峰危坐

在海之角,天之涯

不然,我怎麼無論何時何地

都看到你在黃土高原

告訴我別忘記自己的膚色呵

自己的姓氏

別忘記自己的家呵

在哪裡——

 

 

後記:201889日赴黃帝陵尋根問祖

 

                                                     

橋山位於黃陵縣城北約一公里處,是子午嶺向東延伸的部份。子午嶺南北而行,北為「子」,南為「午」,故稱「子午嶺」。橋山566.7公頃,沮水三面環流,有古柏81600多株,千年以上古柏三萬多株,是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宋樂史所撰《太平寰宇記》載:“橋山,《山海經》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謂橋山」。”清顧祖禹所撰《讀史方輿紀要》載:「沮水至縣北,穿山而過,因以橋名。」沮河由西向東呈U形繞橋山而過,在山上朝下看,東邊有河,西邊亦有河,就像水從山底穿過,故名橋山,黃帝陵因山而得名橋陵。

導遊告訴,掃墓要逆行,意味著時光倒流,請祖先保佑。

相傳蚩尤有兄弟81人,獸身人面,銅頭鐵額,只吃河石。他們不服從黃帝,殘害黎庶。在涿鹿郊野,蚩尤佈下百里大霧,三日三夜不散。兵士辨不清方向,黃帝令風造指南車。蚩尤率魑魅魍魍,請風伯,雨師縱風下雨,命應龍蓄水以攻黃帝。黃帝請女魃於東荒止雨,而北隅諸山黎士羌兵驅應龍至南極。最後,殺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屍葬於四處,使之不得完屍。後敗炎帝於陂泉,前後共經52戰,天下始歸一統。

嫘祖,又名累祖。中國遠古時期人物。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的元妃。她發明了養蠶,史稱嫘祖始蠶。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史皇氏。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運動趨勢、鳥獸足跡,依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黃帝在洛水見到一只大鳥銜圖而來。那鳥,形狀似鶴,雞頭,燕嘴,龜頸,龍形,駢翼,魚尾,五色俱備。圖中之字是「慎德,仁義,仁智」。天老告訴他,這種鳥雄為鳳,雌為凰。鳳凰一出是大祥徵兆。後來,有黃龍捧圖自河而出,圖上五色畢具,白圖藍葉朱文,正是河圖洛書。於是黃帝開始巡遊天下,封禪泰山。他聽說有個叫廣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請教。廣成子給了他一卷《自然經》。

溫姓一是出自己姓,為顓瑞高陽氏之裔,是昆吾氏之子立溫國後以國為氏。二是顓頊高陽氏之裔,昆吾氏之子蘇國之後,源於蘇國己姓。三是認為溫氏源於姬姓,為唐叔虞之後。

史載黃帝共有廿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依次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顓頊、帝嚳、唐堯、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這些後裔在黃帝到堯、舜、禹時期大都已經脫離黃帝母族,建立了大批氏族方國或部落,有了獨立的姓和氏;後來,周武王(姬發)分封諸侯或方國,其中姬姓國53個,這些姬姓國以國為氏,形成了中國的大多數姓氏,中國人遂自稱「黃帝子孫」或「炎黃子孫」。

黃帝採來首山銅,在荊山下鑄九鼎,鼎剛剛鑄成,就有一條龍,長鬚飄垂來迎黃帝進入仙境。黃帝當即騎上龍身,飛升而去。此地遂得名。

軒轅廟山門內西側有一棵高大的古柏,距今已有5000餘年,相傳為軒轅黃帝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又稱「軒轅柏」。樹高19米,胸徑11米,其冠如蓋,其勢巍峨。《國書集成》記載:「中部縣有軒轅柏,在軒轅廟。考之雜記,乃黃帝手植物,圍二丈四尺,高可凌霄。」樹旁碑樓內嵌石碑一塊,上書:「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圍三十一市尺,中圍十九市尺,上圍六市尺,為群柏之冠。」1982年,英國林業專家羅皮爾稱讚它是「世界柏樹之父」。

 

2018.9.14 寄自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