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hxmae.com/WX/mis/8b95fa3a768a83c03b87ce6c.gif

 

夏征農的文化生涯

/唐孝先


曾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辭海》和《大辭海》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員會副主任的夏征農先生,二〇〇八年十月四日十一時十六分,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享壽一百零五歲。

夏征農一生多姿多彩,堪稱傳奇,晚年他以「半是戰士半書生,一行政治一行詩」,來概括自己漫長的政、學界兩棲人生。

夏征農,原名廈正如,字子美,筆名征農,江西豐城同田鄉(原是新建縣鈔糖鄉)人,一九四年一月三十一日生。從小在自家私塾唸詩作文,後在南昌讀小學、中學,後於金陵大學、復旦大學肄業。

一九二五年秋,夏征農從南昌心遠中學(現為南昌二中)畢業,考入金陵大學後,開始接觸到《三民主義》、《共產主義ABC》等書刊。一九二六年十月,在南京加入共產黨。翌年八月一日,參加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的「南昌起義」。

一九二七年九月,夏征農謝絕去蘇聯留學的機會,進入復旦大學中文系,他的老師陳望道教授對他影響很深。那年魯迅應陳望道之邀到復旦大學演講,夏征農近距離見到魯迅先生,仰慕之心油然而生。後來他常給魯迅寫信請益。對這位素昧平生的青年,魯迅每次都有復信,夏征農深受感動。

 


一九二八年起,夏征夏曾任復旦大學青年團支部書記,與同學合辦鉛印的《青鳥》公開雜誌。

一九二九年八月,夏征農組織復旦學生集會時被捕,上海警備司令熊式輝不同意放人,被判刑一年,關押在龍華監獄,後轉到蘇州監獄。

在獄中,他寫了短篇小說《牢獄記》和散文《上海到蘇州》,分別發表於《摩登青年》和《拓荒者》,這是他最初的作品。

夏征農出獄後,於一九三年底任半秘密的《海上青年》雜誌主編。他的主要小說《禾場上》、《十一個長夫》、《春天的故事》等都發表於這一時期的文學刊物上,還翻譯了史沫特萊的《蘇區見聞》等報告文學。

一九三三年,夏征農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他參與籌辦和編輯《春光》、《讀書生活》、《新認識》等雜誌。一九三四年,夏征農幫助郭大力和王亞南,將中國第一本《資本論》中文譯本介紹出版。他也擔任陳望道主持的《太白》半月刊編輯。

 


在這份刊物上,主筆魯迅發表過《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名人與名言》、《中國人失掉自信心了嗎》等名篇。一九三五年,夏征農的短篇小說集《結算》和他主編的《文學問答集》(《申報》「讀者問答欄」的產物),都由生活書店出版。

這年八月二十一日傍晚,陳望道先生請魯迅先生吃飯,夏征農有幸作陪。這是夏征農第一次與魯迅會面,顯得有些拘束。魯迅非常健談,兩個多小時幾乎沒有停頓,他同時對什麼都有興趣,總是面帶著笑。這是夏征農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會面魯迅。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魯迅先生病逝,十六位作家為先生抬棺,有蕭軍、周揚、張天翼、胡風、巴金等魯人,夏征農也在其中。魯迅去世後,夏征農約請幾位相知的朋友,編輯出版《魯迅研究》一書。這是魯迅逝世後,出版的第一部魯迅思想研究文集。一九八一年紀念魯迅誕辰一百周年之際,陝西人民出版社曾再版該書,更名為《珍貴的紀念》。

夏征農的雜文集《野草集》由上海讀者書房於一九三六年出版。同年,他還與佛朗合著《怎樣自學文學》。

一九三八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夏征農從南昌來到皖南參加「新四軍」,經歷了「皖南事變」。

 


夏征農與沈西蒙合著的歷史劇《甲申記》,創作於一九四七年。一九四九年出版了夏征農文藝評論集《新形勢下的文藝工作與文藝工作者》。

一九五九年二月,身為山東省委副書記的夏征農,因「反右不力」,同情右派,且對文藝工作「領導不力」,被撤銷職務並下放到萊蕪縣城關公社當公社書記(相當鄉長級幹部)。他還向省委報告,抵制「大煉鋼鐵」、「放衛星」之類的浮誇歪風。一九六二年他重新被起用,升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長。

一九六五年發表了《關於社會主義戲劇的創作問題》。一九六六年五月,他又因所謂「反對樣板戲」,為吳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辯解等,被撤掉華東局宣傳部長職務,成為 「文革」開始時,上海市被罷免的第一個高官。

「文革」時,夏征農還因為曾經勸說過蔣經國抗日之事,而有了「特務嫌疑」,遭到掛牌批鬥、抄家、蹲監獄、下放「五七幹校」和睡隔離室等等的磨難,為此蒙受不白之冤,長達二十六年之久。

一九八七年,夏征農出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一九七九年任上海市委書記。一九八二年,夏征農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擔任中顧委委員。

 


夏征農著有《征農文藝散論》、《征農文藝創作論》、《征農政論選》,《征農詩詞選》、《征農詩詞一百首》、《淙淙集》、《不成調的歌》、《我說了什麼》,《雜家者言》,《琴瑟雙集》等等。

○○三年,五卷本、共二百多萬字的《夏征農文集》,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二○○五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和上海大可堂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出版了《夏征農文選》。

○○六年,一百零三歲的夏征農,對自己三百多萬字的作品分類、校讀、修正,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八卷本的《夏征農文集》。

明朝的解縉三十九歲編纂《永樂大典》,清朝的紀昀四十九歲編纂《四庫全書》。夏征農從七十四歲起主編《辭海》,直編到一百歲。

一九七八年,中央指示,新版《辭海》要在一九七九年十月前出版,作為「建國」三十周年獻禮。從一九五七年毛澤東指示修訂《辭海》後,《辭海》出版了兩個「內部發行」版本,即一九六五年的《未定稿本》和「文革」中的《修訂稿本》。

 


《未定稿本》先後由舒新城先生、陳望道先生主編。舒、陳二位分別於一九六年、一九七七年逝世。《修訂稿本》是對《未定稿本》的又一次修訂。

那麼,一九七九年版的《辭海》,應該以哪個版本為基礎呢?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七日召開的第一次工作會議上,與會者有不同的意見。

時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的夏征農,這時繼舒新城、陳望道出任《辭海》第三任主編。他認為:《修訂稿本》是極左路線產物,應以《未定稿本》為基礎。這次「定調」,保證了一九七九年版《辭海》的修訂方向。

一九八一年一月,新版《辭海》出版不到一年半,夏征農就提出了「十年修訂一次」的決策,因此,又有了《辭海》一九八九年版、一九九九年版。

《辭海》三個版本的總發行量,近六百萬部,還出版了一千一百多萬卷分冊。

 


一九九八年六月的一個夜晚,九十五歲的夏征農還在伏案寫作。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突然打來電話,問夏征農:「為什麼《康熙字典》收字有四萬多,《辭海》卻只有一萬多?」

夏征農答道:「因為《辭海》是面向大眾的普及型、實用型工具書。因此,一些冷僻的、專業性很強的詞就不收了。我們還準備編一部《大辭海》,供學術工作者使用。這裡的收詞就多了。」

○○二年,編纂《大辭海》的工作開始啟動,虛齡近百歲的夏征農,在大家的要求下,出任中國第一部特大型綜合性辭典《大辭海》的主編。

○○四年一月,夏征農在一百周歲生日時,賦詩一首:「人生百歲亦尋常,樂事無如晚節香;有限餘年乃足惜,完成最後一篇章。」

「最後一篇章」,當然指的是《大辭海》。可以肯定,他是迄今全世界最年長的大型辭書主編了。

 


《大辭海》共三十八卷,篇幅是《辭海》的兩倍半。二○○三年,《大辭海》的分卷本開始出版,如今已出版了醫藥科學、哲學、法學、語言學等卷。

「夏征農」這名字已編入新版《辭海》的詞條內,永遠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