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人馬歡
《瀛涯勝覽》榴槤故事戲詠果王
2013. 10. 17
紗籠典當掛涎嘗
三寶流連詩一章
擘口棗稱金枕子
見人鼻掩麝貓香
桓溫氣味語堪比
柳氏心腸殼暗藏
賭爾焉名番國出
醜皮怪相卻呼王
【詩注】
馬歡:字宗道、號會稽山樵,浙江會稽(今紹興)人
;通阿拉伯語,波斯語。明代通事(翻譯官)、航海家,曾隨三寶太監鄭和於1413年、1421年、及1431年三下西洋。又將經歷的風土人情記錄在明景泰二年(1451)成書的《瀛涯勝覽》中。
紗籠:古書中稱都縵,古南方少數民族以橫幅布繞腰為服。《梁書·諸夷傳·林邑國》:「林邑國男女皆以橫幅吉貝(
筆者註,木棉也,似是英語kapok)
繞腰以下,謂之幹漫,亦曰都縵。」林邑為位於中南半島東部之古國,又作臨邑。即今越南中部地。都縵即今之紗籠,東南亞
一帶之人用以圍裹身體的長布,馬來語sarong的音譯。南洋有「典當紗籠買榴槤」之說。
三寶流連:傳說明朝三寶太監鄭和率船隊下西洋,因出海時間太長,船員思鄉欲返。某日鄭和在岸上發現身上帶刺奇果,眾船員品嚐後,多讚不絕口,思鄉情緒一時淡化。人問鄭和,「刺果何名?」,鄭和隨口謂:「流連」,意喻流連忘返。流連以後又轉化爲「榴槤」。
金枕子:榴槤品種不下百多種,泰國名種有「金枕」,馬來西亞名種有「貓山王」。
麝貓香:
榴槤又稱《麝香貓果》。
桓溫氣味句:桓溫(公元312-373),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名將及權臣、軍事家。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桓溫既而撫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嗜榴槤者謂榴槤流芳,惡其味者謂之遺臭,好比桓溫之語也。
柳氏心腸句:成語「河東獅吼」典故中陳季常的惡妻柳氏極兇妒,南洋華人多以惡妻藏殼懲夫之舉「罰跪榴槤殼」以諷惡妻。
賭爾焉:馬歡《瀛涯勝覽》蘇門答刺國:「…有一等臭果,番名賭爾焉,如中國水雞頭樣,長八九寸,皮生尖刺,熟則五六瓣裂開,若爛牛肉之臭。內有栗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塊,甚甜美可食,其中更皆有子,炒而食之,其味如栗。」賭爾焉字音即今英文之Durian。這是明人對榴槤的記載。
●多倫多鄧超文笛兄2013.
10. 24箋注:
金枕麝貓,番國名果。三寶流連,桓溫氣味。季常怪癖,柳氏心腸。嗜者曰香,惡者謂臭。余嘗謂畢兄為詩,考經據典,詞妙句精;證之戲詠果王詩,足見鄙言不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