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風漢韻錄
——法國畫家雅克大衛之《拿破侖跨越阿爾卑斯山》油畫
《拿破侖跨越阿爾卑斯山》油畫
(circa 1800, 264cm x 231cm)
2013. 11. 4
雲縵天糺映馬尻
英雄撓勇躍蹄高
征途飛雪擊軍鼓
把紲嘶風揚鉞旄
麾下爪牙失戰勢
帳中心膂誓槍刀
嘆哉悍帥終歸悔
滑鐵盧崩潰氣勞
●多倫多鄧超文笛兄2013.
11. 11箋注:
英雄撓勇
,
失於戰勢
,
滑鐵盧崩潰氣勞
!
遙想拿破侖至今
,
仍不瞑目也
?
【詩事】
《拿破侖跨越阿爾卑斯山》油畫為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所繪。
1800
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拿破侖(1769-1821)率軍4萬,登上阿爾卑斯山(The
Alps),為爭取時間抄近道越過聖伯納隘道
(Saint Bernard Pass)
進入意大利。出其不意地打擊了當地的奧地利干涉軍隊,一個月後結束戰爭。跨越阿爾卑斯的壯舉為拿破侖後來登上權力的頂峰打開通道。
戰後,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向 Jacques-Louis David
訂繪此畫。畫家把拿破侖安排在聖伯納山口積雪的陡坡上。據云拿破侖對此畫的創作曾進行干預,要求對真實歷史的細節作修改,因為拿破侖翻山時騎的不是馬而是驢。
畫作完成後,應拿破侖的要求,畫家與門生又畫了另外四幅。這些油畫現今分存於凡爾賽宮,Château
de Malmaison
拿破侖故官邸及各處。(圖片是Château
de Malmaison
中的畫本)
畫中左下角平扁石上,有拿破侖姓氏Bonaparte
刻字。
1812
年,拿破侖以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破壞《蒂爾西特和約》(Treaties of
Tilsit)
為由,率軍60萬,分二路渡涅曼河(
The Neman River)
侵入俄境,企圖殲滅20餘萬俄軍。8月20日庫圖佐夫(
Mikhail Kutuzov)
出任俄軍總司令,和法軍血戰,雙方傷亡慘重。時正嚴冬法軍飢寒交迫,
自莫斯科沿南方撤回。俄軍轉入反攻,追殲大量法軍。法軍喪失了全部騎兵和幾乎所有炮兵。
1880
年,柴可夫斯基創作管弦樂《1812序曲》(降E大序曲“1812”),就是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侖大軍,
贏得俄法戰爭勝利的樂章。
1815
年6月18日星期日,滑鐵盧戰役(Battle
of Waterloo)
打響。英軍指揮官乃威靈頓公爵( Arthur Wellesley,
Duke of Wellington)
。七萬二千法軍和六萬八千英軍在小鎮滑鐵盧附近打了一場改變了十九世紀的大決戰。
法軍主攻聖約
翰山高地(Mont-Saint-Jean),未能奪取。法軍中能夠用兵的將領大多沒有參加這場戰役。騎兵軍雖説無戰術可言,但實力銳不可當,他們突破英
軍方陣,奪取大量炮台。英軍奮力扺抗,拿破侖勝利在望,但下午傍晚,普魯士軍隊在比洛副司令(
Friedrich Wilhelm von Bülow)
的率領下突然殺出,法軍慘敗潰逃,拿破侖和內伊( Michel Ney)雖然企圖力挽狂瀾,但為時已晚,康布羅納
(Pierre Cambronne)
將軍的最後一個法軍方陣經已覆沒,逃兵四竄。拿破侖隨軍敗走,滑鐵盧戰役慘敗。(大英百科,維基,百度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