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波羅的海三國,
俄羅斯旅行吟草五十首
(十六至二十)
2014. 6. 12
●涅瓦河海神柱竹枝詞
筆者拍攝涅瓦河海神柱(筆者內子攝)
大河岸上景觀真
基座雄雕謂四神
北國威尼斯即此 髹紅色調柱身新
【注】
(1)
涅瓦河(俄语:Нева)是俄羅斯西北部的一條河流,長74公里。源出拉多加湖
(Lake Ladoga),自東向西流,經聖彼德堡入芬蘭灣。是歐洲第三大河流(居伏爾加河Volga和多瑙河Danube之後)。冰期長約5個月。
(2)
海神柱:
Rostral Columns of St. Petersburg。
(3)
聖彼得堡在歐洲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
(4)
四神分別代表俄國四大著名河流:伏爾加河(Volga
River)
、第聶伯河
(Dnieper River)
、涅瓦河
(Neva River)
、和沃爾霍夫(
Volkhov River)。
●多倫多鄧超文笛兄2014.
6. 25箋注:
原來所謂四神,乃分別代表俄國四大著名河流也,又添見識矣 。
●朝臨涅瓦河海神柱堤前風大
聖彼得堡涅瓦河
(筆者內子攝)
神柱殷紅峙海門
瓊樓彼岸雨煙昏
倚欄掩帽西風急
涅瓦滄波黑水渾
●多倫多鄧超文笛兄2014.
6. 25箋注:
還未到重陽,即要倚欄掩帽,可見海神柱堤前風大之至也!
●車過涅瓦河堤前見中國石獅
涅瓦河堤前中國石獅
(筆者攝)
涅瓦河前百代堤
分明雄峙石狻猊
吉林府物俄兵掠
庚子干戈清國淒
尼帝沙皇殘酷見
義和團事史書稽
今朝身歷異邦地
怎奈碑前國恨題
【注】
(1)
石獅底座刻俄文,意為:「1907年自滿洲吉林府轉運至聖彼得堡」,底座下層刻「俄國步兵上將尼古拉.
伊萬諾維奇.
格羅戴柯夫(
Nikolai Ivanovich Grodekov)進貢。」
(2) 1900年
(清光緒26年)
夏,沙俄侵略者在黑龍江左岸,先後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海蘭泡(即Blagoveshchensk,今黑河市對岸布拉戈維申斯克)慘案,當時約有6000人被俄兵手持刀斧砍殺推入江中。沙俄軍繼而過江火燒璦琿城
(Aigun)。因1900年是庚子年,史稱「庚子俄難」。
(3)
尼帝沙皇:
Nikolai II, Nikolai Alexandrovich Romanov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
羅曼諾夫(1868-1918)
。末代俄羅斯皇帝和芬蘭大公,1894年—1917年在位。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帝制,結束羅曼諾夫王朝。
●多倫多鄧超文笛兄2014.
6. 25箋注:
中國石獅,翻成俄將貢物 。庚子干戈,義和團事;尼帝沙皇殘酷,今朝身歷異邦地,又怎奈碑前國恨題哉!
●聖彼得堡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筆者攝)
歷盡滄桑容再論
炮聲十月動乾坤
脫身對馬倭人戰
革命驅軍沙帝門
驚險艦沉翳落日
平安灣泊記英魂
風雲際會昔年事
艙內猶存舊彈痕
【注】
(1)「阿芙樂爾號」(Aurora)原為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巡洋艦,羅馬神話中「阿芙樂爾」意為「黎明」或「曙光」。艦長
124米,寬16.8米,1903年編入海軍艦隊,1905年5月曾參加過日俄間的對馬海峽
(Tsushima Strait)
戰役,亦參加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
(2) 1917年10月24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宣告「十月革命」開始。
(3)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阿芙樂爾號隨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被派往遠東增援,1905年5月在對馬海峽海戰中俄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阿芙樂爾號脫離了俄國艦隊,掉頭穿過對馬海峽,後抵菲律賓被扣留,戰後歸還俄國。
(4)
第二次世界大戰,阿芙樂爾號被拆下九門火炮組成「波羅的海艦隊獨立特種炮兵連」,抵抗入侵德軍。因無力抵抗德軍猛烈轟炸而採取自沉,戰後打撈出並修復,作為「十月革命」的紀念艦。如今永遠停泊在涅瓦河邊,成為海軍博物館分館。
(5)
舊彈痕:艦中有被炮彈炸開鐵皮,裝飾為鏡框形狀,置入殉難軍官像。
●多倫多鄧超文笛兄2014.
6. 25箋注:
「阿芙樂爾」艦名,在羅馬神話中意為「黎明」或「曙光」。參加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並曾炮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宣告「十月革命」開始。又曾因無力抵抗德軍猛烈轟炸而採取自沉,戰後打撈出並修復,作為「十月革命」的紀念艦
。可謂歷盡滄桑矣!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上見女老師
為數十學童講解日俄海戰事
阿芙樂爾號艙內猶存舊彈痕(筆者攝)
泊艦留存證古今
風雲對馬史詩吟
金甌患難前身看
俄日烽煙後代尋
廢炮座高餘激壯
敗軍袍老已幽沉
良師娓道沙皇恨
作育童孩衛國心
【注】
敗軍袍老:
1905年5月日俄對馬海峽海戰中俄國戰敗。阿芙樂爾號為今日唯一保留艦。艦中展示當年海軍制服,百年衣物。
●多倫多鄧超文笛兄2014.
6. 25箋注:
從來教育乃國之根本,俄艦上有女老師為數十學童講解日俄海戰事,作育童孩衛國心,國人是否由此得啟示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