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詩》的一點看法

 

 

對於風笛網頁有關微型詩討論一信中,我個人有一點看法,希望能引起詩兄姐們的意見,集思廣益,也許可以解出更好的說法.

 

對於微型詩,我相信這應該是近年來才有的名詞吧?在之前,已經寫過詩句少過四句或只有區區數字的詩,也曾出現過,在十年前我所出版的第一本詩集就已經寫過了,十個主題,一個主題只有一行詩,也寫過只月八個字的詩作.只不過那時候,還沒有出現過微型詩這個名詞而已.當時,我只抱著一種嘗試的心態,企圖用最短的詩集或字數,來突出其意境,這是一種試驗品.對我來說,我並沒有區分那是甚麼形型的詩,重要的是,我寫的是不是詩?有沒有詩的架構,語言和意境,以符合是的要求.現在出現了這個名詞,對詩兄姐們來說,好像是新潮,然後就出現了很多作品,但我認為是一種危機.過於著重簡短,有時候就失去了詩應該有的過程,就像有開始和結束,或是只以一句話來交代一件事而已,很難突出意象.在我看來,在眾多作品中,能夠以極少的詩句來突出形象的,很少,大都像一句美麗的句子而已,不能突出中心的精髓,也像斷句,還不能掌握以小見大,以簡化繁的技巧,而流入於跟隨潮流的方向遊動.不是無一首詩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表達,除非有過人的功力和經驗,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再者,微型詩也沒有一個歸納,多少行之內的詩才叫做微型詩?又要具備哪一些條件?要少於多個字呢?好像還沒有吧?所以在短詩和微型詩之間怎樣去分別,我相信暫時還是很難.其實在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叫超短型詩的,在十年前,中國的著名詩人雁翼先生送了我一本《雁翼超短型詩選》,裡面收錄的詩作,最短的只有三行,而那時候還沒有微型詩的出現,那麼今天所刊登的微型詩,是否是超短型詩的延續呢?在我看來,是短詩,超短型或微型詩並不重要,是甚麼分類,就由學者去做學問吧,重要的是,我們寫好自己的作品,不必刻意為了潮流而去創作,偶爾為之,我相信作品會更好.詩創講求隨意,不必跟隨.

 

所以我的詩,不管是長是短,我只放詩作,不會放任何名稱,任由讀者自己跟著感覺走,喜歡怎樣評怎麼說,無所謂,重要的是,我寫出來的是不是詩,我才在乎.長短的寫法因人而異,不必強求,隨心所欲就好了,至於名詞,不必在太乎.有時候名詞多了,山頭就更多了,文學就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危機越大,有時候在下筆的時候,會有壓力.

 

詩句太少就顯得意猶未盡,所以我就喜歡非馬兄的詩,這樣的詩,不長也不顯得短,讓人讀得很完整,甚至可以出現很多種思維和看法,而且具有啟發性做用.而我相信,這樣的短詩,才具備新詩應有的條件,不至於失去新詩的韻味.就像我們的簡體字,很多字已經簡得不能再簡,已經失去有的韻味,有時候從字體上,很難想像字體的原意是甚麼,因為形象已經不在了.這,也讓我想起了微型小說,至少微型小說還有一個歸範,字數不可超於一千六百字(希望我沒記錯),這還像一篇小說,至於還可以看到一些小說的架構,否則過於短,就會被一些有企圖的作者標新立異,然後生產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作品,變得不像小說,偏偏又冠上是微型小說的東西.

 

我個人主張,重要的是的詩,至於名詞,其實不必刻意追求,否則會變成了排句.我所擔心的是,如果詩兄姐們過於跟風,以後就會掉入自己的陷阱之內,然後就會出現一些很奇怪的作品,是詩,是斷句還是一句很美麗的散文句子?我是鼓勵和欣賞文學要有創意,但要有跡可尋,而不是盲目的創作.手法和思想的突破,才算是找出一條路,如果一味在形式上找尋創新,那只是標新立異而已,沒有創意可言.我相信不久之後,在中國的詩壇,又會出現一些新異象了,中國人口太多,拿筆桿的人也多,要爭出位,總得有所表現,這是中國文壇的競爭情況.而我們,是否也應該跟隨呢?這個答案就由諸位詩兄姐們去決定吧,我只管寫好我的作品,至於放甚麼名稱,我不在意,我只在意作品在發表之後,我寫的是不是詩,這是才重要.日後就算我會寫一些非常短而又少字的詩,我也不會稱它為微型詩,只要是詩,就足夠了,我不相混淆讀者的思維.以後,就留給學者們去下定論吧,我們只是一個愛好寫詩的人,極少是學者,也非學術研究的專才,再多的爭論或意見,也只能當做是參考.而我所提出來的,也不過是個人的意見,希望有意見的詩兄姐們,會寫一些良性的意見,以為新文學帶來新的建設.

 

最後我抄錄兩首雁翼先生的超短型詩:

 

        《生命》

         我生命之樹最高枝頭上的果

         盡是慚愧

         遲遲不敢採摘

 

        《邊境之夜》

         燈,並非就意味著光明

         正如夜,並非

         就意味著黑黯

 

這兩首詩就做到了對人類應有的啟發性作用,堪稱佳作.短小精悍,卻突出了主題思像,我個人就非常喜歡這兩首詩.就以這兩首詩來勉勵自已和諸位詩兄姐們,在寫詩的當兒,同時啟發人性的作用,而且在寫短小精悍的作品當兒,有一個很好的模範.

 

祝福!

 

學良 上  2007.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