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馮亦同評介

 

落紅不是無情物

 

◆讀張曉陽新作《亂世學魂——王國維詩傳》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新詩壇上出現過一陣“長詩熱”。寫偉人的長詩《毛澤東》、《鄧小平》、《孫中山》、《周恩來》相繼問世,寫香港、澳門回歸等重大歷史事件的長詩也應運而生。以《風流歌》成名的山東詩人紀宇數千行的長詩《”97詩韻》出版後,又一鼓作氣地推出長達兩萬行的《20世紀詩典》,堪稱中國新詩史上的空前巨作,令詩界同行嘆為觀止。進入新世紀以來,長詩創作似乎“蕭條”了,也許是我的孤陋寡聞和想當然。在“微博”、“微信”、“微××”大行其道的當下,小詩、短詩受歡迎,長詩容易被冷落,乃屬正常現象,因為後者不僅寫作難度高、生產周期長,閱讀也需要時間和耐性,且不說欣賞者的水平和作品本身的質量了。

    因此之故,去年冬天我收到張曉陽兄寄來的這部為國學大師、前輩詩人王國維樹碑立傳的《亂世學魂》電子文本時,著實吃了一驚,深為他選擇這樣偏“遠”、偏“險”的難題,自討苦吃,勇於擔當、獨闢蹊徑的創造精神所震撼。等到我饒有興味地讀完這部包括上中下三個篇章(含64首新詩)、一個附篇(含兩首長詩、一篇訪談錄),洋洋灑灑兩千行、文白相間五萬言,結構嚴謹、體例多樣,才情四溢又一氣呵成的長篇詩傳後,我的感觸真可以用“心潮起伏,思緒萬端”來形容。就像置身於開篇序詩所描繪的“鹽官鎮的夜晚,海風習習,王國維故居前”無比開闊又深邃博大的海天場景中一樣,我的目光和神思都跟隨著作者筆下的詩句,去聆聽大海的呼吸——歷史和現實對話,去觀看“潮落又潮生”——夢幻與詩意齊飛,進入了一個很遠又很近、從“有我”到“無我”之境:

 

入夜,那一雙眼睛裡的憂

游弋在浩瀚的星空

久久的沉默中,我等待著

某一個瞬間的降臨

看一場風暴掃蕩一局殘棋

 

入夜,年少的夢想在醒來的

濤聲裡走筆

詞牌把幾根苦思的白捻斷

靈魂與一堆甲骨為伍

靈感在時間的縫隙裡填詞吟詩

 

緊緊抓住根裡的陽光

在學問的“三種境界”裡獨行

直面落日下那一片

存在的虛無,以一條辮子

感受這個世界的悲涼

……

 

哦,逝去的學魂天外歸來

千年鹽官古鎮,潮落又潮生

走進王國維的內心世界

我看到,那一雙眼睛裡的憂

正穿越迷茫,穿透古今……

這首題為《那一雙眼睛裡的憂》的開場詩,以傳主家鄉、著名觀潮勝地

——浙江海寧鹽官鎮為背景,作者以第一人稱“我”站在主人公誕生與成長、開啟了他人生事業的起跑線上,面對“浩瀚的星空”呼喚“逝去的學魂天外歸來”……這既是整部詩集的一個詩意盎然、引人入勝的“索引”和“導語”,也由於詩題的獨特與鮮明——閃爍在王國維傳世肖像中那副老式眼鏡框後流露出來的憂眼神,被作者放大成了一個貫穿全篇、意蘊深刻、引人注目的“特寫鏡頭”,猶如打開了一扇雲遮霧罩的生命之窗,讓我們通過它去認識那“一場風暴掃蕩一局殘棋”的昨天,去認識那個“詞牌把幾根苦思的白捻斷/靈魂與一堆甲骨為伍”的傳燈者和守夢人,看到他“緊緊抓住根裡的陽光/在學問的‘三種境界’裡獨行”“直面落日下那一片/存在的虛無,以一條辮子/感受這個世界的悲涼”……這一系列意的疊加和細節的延伸,猶如網絡時代雜而又奇妙的“二維碼”,經過作者的精心梳理和周密設計,將傳主所經過的歷史動蕩、時代蛻變、上下求索與理想破滅中所產生的人間悲歡、恩怨情仇、書生意氣、信念操守等極具人文內涵和個性色彩的詩歌要素統統收納其中,成為這部長篇詩傳刻畫和凸顯主人公“心”與“行狀”的點睛之筆,解析和詮釋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及其悲劇命運的一把鑰匙。

    我和曉陽兄結識很早,我們曾在同一個機關大院上班。他是南京市作家協會的老會員,有時也來我供職的作協辦公室坐坐。很多年裡,我只知道他醉心文史,常在“古今人物”、“傳記文學”類的刊物上發表作品,我寫《朱楓傳》也曾得到他的熱情關心和支持。然而真正結為“詩友”卻是在退休以後,最近數年間我才從他陸續出版的詩文集裡,從報章雜和網絡文學中,接觸到他的詩歌作品,其數量之大、質量之高、手法之新,思想探索和生命體驗的深度和廣度,都令我這個也算是“資深作者”的宿友“動心”和“咋舌”。老天不負有心人,我老花眼中的這位“詩壇新秀”不僅是當代網絡詩歌界人氣很旺的當紅作者,也是一位以長詩、組詩、詩文“混合雙打”,哲理抒情敘事兼擅、多門類創作齊頭並進、文風活潑又筆力雄健的“重量級”作家。從抒情詩集《西風秋雨瘦竹》,到探易說玄的《走進眾妙之門》,從詩詠名勝的《秦淮二十四橋》,到讀史漫記《青史有淚亦有夢》……我清楚地看到他在文學創作和人生登攀路上留下的深深足跡和累累碩果。難怪他的“大器晚成”也引起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文朋詩友的反響,他被人才濟濟、新人輩出的雨花區區文聯的同行們公推為作家協會的會長,對一個古稀之齡的詩國跋涉者來說,可謂一個眾望所歸的文壇佳話。

    如果說長篇詩傳《亂世學魂》吸引我的,首先是作者為帶領讀者“走進王國維的內心世界”在選擇運用素材和結構篇章上思路清晰、落點準確,表現了出色的組織與掌控能力的話,那麼這種能力的取得和形成,與其說是寫作技巧的嫻熟、歷史知識的豐富,不如說是曉陽兄和傳主王國維一樣都是詩人,擁有一顆能與《人間詞話》和《人間詞》的作者相識、相知、相通的詩心,同樣懷著一股對於泱泱詩國數千年優秀傳統繼承發展的痴迷與執著。正是這種“血濃於水”的滿腔熾熱又源源不斷的詩人之愛、詩歌之愛,讓曉陽兄借《亂世學魂》寫出了王國維追求一生中《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平生讀書之始》、《衣帶漸寬終不悔——走進獨學時代》、《驀然回首……——那學術高地上的無限風光》三種境界“知行合一”的華彩樂章,也寫出了他從《一個四歲孩子的噩夢——哭母親》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留給這個世界的遺言》,從《永遠的忠壯——家門之光》到《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華園的紀念碑》的命運史詩。不僅如此,在詩傳的《附篇》中,作者還以極大的熱忱、對歷史的負責,以長歌當歌、採訪實錄等多種形式,為我們講述傳主身後兒孫們的人生故事,這個充滿了時代悲歡和警示意義的“苦難的歷程”,被作者稱為“二十世紀王國維一家三代學人的精神受難史”,讓我們深刻又沉重地感受到詩人心中“愛的大纛”的飛揚和“恨的豐碑”的矗立(魯迅語),詩人筆底的波瀾猶如潮漲潮落,動人心魄、發人深思……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為春泥還護花”。我相信,這部不同凡響的長篇詩傳《亂世學魂》,正如作者在為自己另一部著作《青史有淚亦有夢》所寫的《代跋:在昨夜的夢境裡穿行——一個古稀老人的心靈自傳》中所說:“軀體還沒有死去,靈魂常常出竅。回望故鄉的雲,一雙憂的目光常常在遼闊的曠野上漂泊……走在今天的路上,唱著明天的歌,我的心裡卻做著昨天的夢。”我們眼前的這部王國維詩傳,同樣是今天的詩人張曉陽在“回望”詩人心靈的“故鄉”中“做著昨天的夢”,而“唱的”卻是“明天的歌”——因為那“有淚亦有夢”的“青史”正翻開了新的一頁,充滿希望和憧憬的新的一頁。正是為了這“明天的歌”,我們的詩人才獻給出了他的歌哭和禮讚,獻出了他的大愛與才情。

                          201458日於金陵百杖齋)

 

 

馮亦同 詩人、作家、文藝評論家。祖籍江蘇寶應,現居南京。1961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歷任南京市作家協會秘書長、副主席、顧問,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文學創作一級。

著有詩集:《相思豆莢》《男兒島》《紫金花》,

散文集《鑲邊的風景》《金陵心記》,詩評論《紅葉詩話》,

傳記《郭沫若》《徐志摩》《朱楓傳》,

散文詩劇《朱自清之歌》等多種;

編有《名家筆下的南京》《詩人眼中的南京》《南京歷史上的文學名篇》等。果作品先後獲南京文學藝術獎、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紫金山文學獎等。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