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哉,台 兒 莊  2024.10.17

 

她是風雨中

艱難前行的一條船

古碼頭停泊著

一段民族的劫難和憂傷

彈痕累累百孔千瘡

她的名字金屬般響亮

 

每當週末來臨,“去哪兒遊玩”這個問題便會在我腦海中浮現,面前會呈現各種選擇。然而,選來選去,內心深處那個最佳答案,始終只有台兒莊。每每想到台兒莊,便彷彿聽到了最真切的召喚。當雙腳踏上那片土地,就像投入親人溫暖的懷抱,所有的疲憊與煩惱都煙消雲散,那顆躁動不安的心也隨之沉靜下來。

1983年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台兒莊的鄉鎮,直到1986年父母調動工作,我的家才搬到台兒莊城裡。作為台兒莊人,我一直自卑著並自豪著(因小城落後而自卑,因那場大戰而自豪)。然而,自從恢復重建了台兒莊古城,我幾乎一兩周就要從棗莊回台兒莊一次,有時像著了魔,一天就要去古城兩三次。

台兒莊位於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有“中國最美水鄉”之譽,坐落於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1938年春,驚天地、泣鬼神的台兒莊大戰就發生在這裡。那是一場血與火的淬煉與考驗,無數英勇兒女,為了捍衛中華民族的神聖尊嚴,毅然決然地與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搏鬥。硝煙彌漫,戰火紛飛,台兒莊古城“無土不沃血,無牆不飲彈”。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震古鑠今的英雄史詩。台兒莊戰役的偉大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的鋼鐵決心,改變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從此,台兒莊成為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不朽豐碑,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

毛澤東也對台兒莊大捷給予高度讚譽:“每個月打得一個較大的勝仗,如像平型關、台兒莊一類的,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

八十多年前,著名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在台兒莊戰場上拍攝了許多照片,刊登在當時美國《生活》雜誌上。他總結說,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小城鎮的名字很多,像滑鐵盧、葛底斯堡、凡爾登,今天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名字——台兒莊……一次勝利使台兒莊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村莊。

台兒莊大戰在取得勝利的同時,也使這座古城化為廢墟。國民政府曾在《中央日報》宣佈要重建台兒莊古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成了鏡花水月。

新中國建立後,開發重建台兒莊古城成了台兒莊幾代人的夢想。二○○八年四月八日,在紀念台兒莊大戰勝利七十週年的活動上,棗莊市正式宣佈,啟動台兒莊古城重建工作。二○一三年八月五日,台兒莊古城重建專案全面竣工,化繭成蝶,一經面世,便驚豔世界,從此成為了京杭大運河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十多年來,我去了數百次古城,探尋著它的來世今生,感受著它的博大精深,眷戀著它的美輪美奐,如癡如醉,沉迷其中,不能自已。

 

台兒莊的歷史之美

 

關於台兒莊名字的來歷,眾說紛紜,沒有定論,這倒為古城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一種說法是台兒莊因台姓立村,故稱台家莊,後逐漸演變成如今的台兒莊。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台兒莊因地形而得名,台兒莊一帶地勢低窪,分佈著許多土台,居民們依台而居,逐漸形成了村落。這樣的地形特色賦予這座古城特殊的風貌,人們以其為標誌,稱之為台莊,後來加上“兒”字,使其更具親切感和口語化。也有觀點指出,台兒莊之名可能與古代的驛站等有關。在交通要道上,這些網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連接四方,傳遞資訊和物資。久而久之,在這些網站周圍形成了固定的聚居地,人們以其功能或位置特點命名為台兒莊。

 歷史上的台兒莊是一座運河名城。它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盛於明清,據《嶧縣誌》記載:“台()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被國朝高宗(乾隆皇帝)賜為「天下第一莊」”,呈現出“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台兒莊曾是京杭大運河上的重要節點,南北貿易的繁榮之地。憑藉其得天獨厚、無可比擬的地理位置優勢,一躍成為運河沿岸舉足輕重的商貿樞紐。商船往來,貨物雲集。南來北往的商人摩肩接踵、紛至遝來。那古老的碼頭、如雲的檣帆、泱泱的運河水,默默見證了數不清的船來舟往、人走貨隨,見證了商業的蓬勃興盛與無盡繁華。昔日熱鬧非凡的景象,令人心馳神往。

棗莊學院原黨委書記胡小林教授認為,因運而興的台兒莊,經歷了三度輝煌:一是泇運河開通,本來不知名的村莊成為國家漕運咽喉,南來北往的商人在駁岸碼頭上生金留銀,台兒莊成為富庶的象徵。二是1938年的台兒莊大戰,這座擁有七十二座廟宇、六千戶人家、八種風格建築的運河古城,以玉碎為代價,矗立起中國人民抵抗外侮的里程碑。三是2008年至2013年的古城重建,一座體現康乾盛世氣象的城市,在戰爭廢墟上神奇復活。

如今的台兒莊,雖已不見當年的戰火硝煙,但那永恆的印記卻深深地刻在了每一個角落。台兒莊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吸引著無數人前來緬懷先烈,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戰爭圖景。台兒莊是一座活著的歷史博物館,在這裡,我們可以觸摸到歷史強勁的脈搏。

 

台兒莊的運河之美

 

飽經戰火的滔天熱浪

台兒莊成為鋼鐵之城

大運河冷卻不了

她的意志和思想

 

大運河猶如流動的歷史畫卷

滋養華夏沃土

台兒莊迴盪凝固的英雄樂章

強壯民族靈魂

 

大地深處一道凝重潮濕的目光

穿越唐宋元明清厚重斑駁的史書

像一條跨越時空的藍色飄帶

深情纏繞著壯美古城秀美水鄉

 

台兒莊運河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活著的運河”,不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一條源遠流長的文化長廊,展現著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和偉大創造力。

“活著的運河”,指的是1959年京杭大運河台兒莊段改道城外時留下的一段古運河河道(月河段),全長三公里,世界旅遊組織稱其為“京杭大運河僅存”的清代文化遺產,2014年入選世界文遺產名錄。台兒莊運河全長42.89公里,它是京杭大運河中唯一完全東西流向的一段,從微山湖東口蜿蜒向東,流經魯南大地進江蘇入中運河。台兒莊運河雖歷經變遷,但一直保持通航,這也是它被稱為“活著的運河”的重要原因。如今台兒莊運河已成為擁有四處綜合港口及常年可通行一千噸級船舶的“黃金水道”和“全國文明樣板航道”,為京杭大運河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古運河遺跡豐富,運河古道北岸的順河街、越河街、丁字街等部分古街巷以及岸兩邊仍然保存完整,有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商鋪、古民居及岸邊的古碼頭等,最老的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由於古街保存完好,生活氣息濃郁,讓人有回到明清時代之感。像郁家碼頭、王公橋碼頭、四十萬碼頭等,一律青石築就,臺階錚亮,可見當年的繁華。十多年前運河南岸還保存著大面積的古村落,全是草屋茅舍、泥牆草頂,古樸清幽,隱居於參天古木之中;清代的貞節牌坊、興隆橋、清真南寺等古跡、遺跡散落其間。

台兒莊因運河而興,是運河文化的承載體。其宗教、古街區、建築民居等與運河文化密切相關的歷史文化遺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出深厚的歷史底蘊,是運河文化活態性、融合性的典型代表。 

千百年來,大運河作為流動的線性文化,衍生出獨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這裡有著以運河船工號子、運河大鼓、漁燈秧歌等為代表的非遺文化。運河船工號子是運河船工們在拉纖、划船等勞動過程中所唱的號子,節奏有力,旋律簡單,能夠起到協調動作、鼓舞士氣的作用,反映了運河文化和船工們的勞動生活。坐落在古城船形街的中國運河招幌博物館,對運河沿線一些著名的中華老字型大小進行了場景復原,展陳了明清及民國時期各式招幌五百餘件、招徠市聲六十餘種,再現了京杭大運河沿線地區,特別是台兒莊絢麗多姿的商業文化風情。

特別令人精神亢奮的運河大鼓,是一種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一直在運河兩岸傳唱,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置身於台兒莊古城,只見藝人身穿長袍,左手持鋼板,右手敲鼓。那激昂的鼓點,時而如奔騰的運河之水,洶湧澎湃,衝擊著人們的聽覺神經;時而如沉穩的巨鐘,莊嚴厚重,每一聲都似乎能穿透歲月的迷霧,喚醒沉睡的記憶,震撼著每一位遊客的心靈。每一聲敲擊都像是台兒莊歷史的迴響,猶如夏日的悶雷,在空氣中滾滾而過;又似奔騰的千軍萬馬,氣勢磅礴,帶著一往無前的豪邁,讓人彷彿置身於古戰場,感受著風雲變幻。

運河大鼓藝人的唱腔別具一格,極為粗獷豪放。每一個音符都帶著無盡的力量,波濤般在空氣中激蕩。其演唱字正腔圓,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傳入聽眾的耳中,展現出深厚的演唱功底。藝人在表演時更是伶牙俐齒,妙語連珠,語言如泉水般自然流淌。其表演彷彿讓人看到了一群豪爽大氣、堅毅勇敢的山東大漢形象。藝人生動地傳承著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為人們帶來一場場視聽盛宴。遊客們靜靜地聆聽,眼神中流露出沉醉與敬仰。他們彷彿看到了昔日運河上船隻往來的繁忙景象,聽到了船夫們的吆喝聲和勞動的號子。他們的心隨著鼓點的節奏起起伏伏,沉浸在這獨特的藝術氛圍中,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忘記了塵世的喧囂。

 

台兒莊的建築之美

 

古城連兩岸中華一家親

古韻流千年天下第一莊

在慘烈戰爭的廢墟上

在刀光劍影的日曆上

一個個夢幻般的創意

驚人地變作現實

一座嶄新的城市

正與晨光一同把未來叩響

 

台兒莊堪稱中國民居建築的博物館。北方大院、徽派建築、晉派建築、魯南建築、江南水鄉建築、閩南建築、嶺南建築、歐式建築、宗教建築等等應有盡有,多種建築風格錯落有致,渾然一體。體現了台兒莊古城融南匯北、和合共生的建築文化特質。在複建台兒莊古城時,從全國篩選出三十多家最好的古建隊伍和經驗豐富的老工匠,打造了“可以用放大鏡來看”的“手工版”古城。

古色古香的樓閣、莊重典雅的廟宇、古樸寧靜的民居,每一處建築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尤為值得推薦的是閩南風格的典型性建築——天后宮,是目前我國建築工藝最精美的一座。天后又稱媽祖,是福建民間信仰的海神,被人們視為海上的保護神,護佑著過往船家的安全。台兒莊天后宮的存在,是閩商在運河流域經商、傳播媽祖信仰的見證,也反映出當年台兒莊舟船雲集、經濟繁榮的盛況。

天后宮建於清雍正年間,後經戰火被毀。台兒莊作為大陸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了更好地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同時也為兩岸人民祈福求平安,2009年特在原址恢復重建了這座天后宮。天后宮總建築面積1508平方米,院落佈局別具匠心,為二進庭院格局。由正殿、左右廂房、鐘鼓樓等建築構成。回廊環繞,古韻悠長。遠遠望去,天后宮的建築輪廓在陽光下格外醒目。踏入朱紅色的宮門,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撲面而來。門前的盤龍石柱,造型獨特、威武霸氣。大門門扇上的木雕,雕刻、彩繪著各種紋飾圖案,有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有寓意美好的吉祥圖案,精美異常。

天后宮的主體建築高大宏偉,正殿巍峨聳立。屋脊上飾有鏤空灰塑二龍戲珠,線條舒展流暢,栩栩如生,彷彿隨時都能騰空而起,翱翔於天際。正殿前的九龍圖及六根龍柱均取材於福建泉州青石,採用深浮雕整石雕刻而成,龍身蜿蜒盤旋,龍鱗熠熠生輝,盡顯威嚴與莊重。簷角懸掛的銅鈴,在風中輕輕搖曳,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屋頂的黃色琉璃瓦,閃爍著金色的光芒。走進殿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其精美讓人歎為觀止。樑柱上的彩繪絢麗多彩,有龍鳳呈祥、有花卉瑞獸,每一筆都細膩而生動,彷彿是藝術家們用靈魂在創作。媽祖的神像端肅聖潔,她靜靜地凝視著遠方,彷彿在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天后宮是從福建請來的工匠採用當地傳統工藝,使用福建當地的原材料進行建造。無論是整體的建築結構還是建築工藝,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精湛的技藝,展現出極高的藝術水準。

天后宮的建築之美,不僅僅在於其外觀的宏偉壯麗,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底蘊。它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與追求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當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的時候,就是在天后宮廟前廣場登岸,接受地方官員朝拜,並御筆親題“天下第一莊”五個大字,成為台兒莊永恆的名片。

台兒莊古城的宗教建築除了天后宮外,還有關帝廟、泰山娘娘廟及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等世界五大宗教建築,鼎盛時期七十二座廟宇匯於一城,中西合璧,蔚為大觀。古城內的明清建築保存完好、美輪美奐,飛簷斗拱精巧別致、獨具匠心、精妙絕倫,展現出高超的建築工藝。古街古巷,古宅古院,無不透露著滄桑厚重。而現代建築的巧妙融入,又為這座古城增添了新的活力,使其煥發出勃勃生機。傳統與現代在這裡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台兒莊獨樹一幟的建築景觀。

 

台兒莊的文化之美

 

台兒莊文化底蘊深厚廣博,猶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著名詩人、劇作家賀敬之就是這片土地孕育出的文學巨匠,人們耳熟能詳的歌劇《白毛女》,詩歌《回延安》《放聲歌唱》《雷鋒之歌》等作品都出自他的筆下。

賀敬之1924年出生在台兒莊運河南岸的賀窯村,這裡的水土養育了他,他的成長經歷與台兒莊緊密相連。1937年,賀敬之小學畢業後,因日寇入侵,求學夢碎。台兒莊大戰激發了他追求真理、走向抗戰的決心。1938年,他告別大運河,踏上了艱難的求學與追尋理想之路。

賀敬之對台兒莊一往情深,始終不忘故鄉,情繫桑梓。從1949年到2024年,他先後九次重返台兒莊。1988年秋,賀敬之回台兒莊時寫到:“名地名酒台兒莊,酒家爭趕兵家強。一杯載我三鄉去,詩鄉夢鄉到故鄉。”2007年中秋,八十三歲的賀敬之再次回到故里,寫下熱情奔放的組詩《台兒莊散歌》十二章,發表在《人民日報》上,深情抒發了對家鄉的眷戀、熱愛和企盼之情。

台兒莊人民也對賀敬之予以無限敬重和推崇。1996年籌建了賀敬之文學館,2011年十二月,賀敬之的妻子柯岩逝世後,又增加了柯岩展廳。“文學雙星”館內陳列了這對文學伉儷的藏書一萬餘冊,實物展品三百餘件,珍貴圖片二百餘幅,並展出了二百餘幅名人墨寶真跡。

賀敬之柯岩文學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台兒莊古運河畔,不僅是一個展示文學成就的場所,更是一個傳承和弘揚優秀文化的重要陣地,它特有的文化韻致也為台兒莊增添了新的文化底蘊,成為一座獨具魅力的文化旅遊場所。賀敬之從台兒莊走出,而他對故鄉的深情也始終未變。他的作品宛如清澈甘醇的泉水,潤澤著家鄉的文化土壤。他與台兒莊的故事成為當地一段佳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文化的傳承。

台兒莊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非遺文化、運河文化和抗戰文化,高度重視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獨具匠心地將歷史文化與現代元素有機融合,使得這座城市既擁有深厚凝重的文化底蘊,又煥發出朝氣蓬勃的時代活力,是“兩創”理論的代表性案例。2011年,台兒莊古城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

每年春節期間,台兒莊古城都會舉辦盛大的民俗展演,如竹馬會,一匹匹活靈活現的“竹馬”外蒙綢布,以跑入場、以跑收場,跑出陣勢和姿態,洋溢著幸福喜悅;高蹺隊員們身著紅綠彩衣,表演精彩技藝;舞龍則跟隨繡球時而擺尾,時而仰頭,展示多種姿勢,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每年中秋節,台兒莊古城均舉辦盛大的拜月大典,這一源於遠古初民眾對月崇拜的祭禮,表達了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美好心願。每天古城的大型實景演出《乾隆巡遊台兒莊》如約開始。乾隆皇帝和隨員們從西門乘龍船出發,在天后宮小廣場再現當年乾隆親賜“天下第一莊”時的盛況,吸引眾多遊人慕名而來,一睹曾經的“康乾盛世”之盛景。

當耳畔突然響起柳琴戲那奇特的旋律,彷彿被一隻無形的手牽引,踏入了一個充滿韻味的藝術天地。那宛轉悠揚的唱腔,似潺潺流淌的溪水,帶著一種天然的親切感,讓人瞬間放鬆下來。演員們一唱一和,聲音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回婉轉。那獨一無二的拉魂腔,彷彿有著神奇的魔力,能將人的靈魂輕輕拉扯,帶入一個充滿情感和故事的世界。一曲終了,人們仍久久沉浸在那美妙的旋律中,心中充滿了對這種古老藝術的讚歎。皮影戲則是通過操縱用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來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以其精雕細琢的製作工藝和精彩絕倫的表演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表演過程驚險刺激,令人歎為觀止的國家級非遺表演項目《火龍鋼花》,是台兒莊古城的經典演出項目。每當夜幕降臨,復興廣場上空便會閃耀著炫目的鐵花,紅色的巨龍在金色的花朵下翻騰起舞,與鋼花交相輝映,營造出一種大氣磅礴、燦爛絢麗的夢幻景象。表演時,師傅們將溫度高達1500℃的鐵水摻雜特製的幹花奮力拋向空中,瞬間綻放出萬顆流星,隨之形成一朵朵小花,從空中灑向地面;赤膊上陣的舞龍者在“鐵水流星”下舞動穿梭,巨龍在火海中上下翻飛,呈現出“人在龍中舞、龍在火中飛”的震撼場景,寓意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讓遊客目不暇接,連呼過癮。

抗戰文化,是台兒莊彰顯其特殊地位的最重要的文化符號。台兒莊無愧於世界上二戰遺跡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紀念城市。台兒莊古城戰前有數千棟品質上好的房屋,血戰過後,變成一片焦土,而今尚有五十三處保存完好的戰爭遺跡。台兒莊大戰紀念館是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每年來此參觀的人數以百萬計。一件件珍貴無比的大戰文物,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戰地照片,一段段真實慘烈的原聲視頻,彷彿時光的鏡子,映照出雄渾壯麗的烽火歲月;恰似歷史的留聲機,重播著英勇抗戰的不屈與呐喊。它們以強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讓人們深刻地銘記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更加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和平,也激勵著人們為了更加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奮鬥。

漫步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耳邊傳來《美麗台兒莊》《不想和你說再見》那悠揚、深情的歌聲,與潺潺的流水聲相互呼應。河水靜靜地流淌,倒映著古城的建築和藍天白雲;而歌曲則像是為這美景配上的動人旋律,讓人心曠神怡。歌聲彷彿擁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引領著人們穿越時空,感受古城的浪漫與溫情,表達對台兒莊的眷戀和嚮往,“尋夢台兒莊”也自然成為了遊人的心理訴求。

台兒莊古城的感召,喚起我為家鄉做點事情的衝動,我傾力傾情主編的攝影詩集《詩畫千年古城——兩岸詩人筆下的台兒莊》,於二○一三年六月出版。該書收入臺灣香港內地百餘位元詩人的詩歌作品,也收錄了我拍攝的與台兒莊相關的二百餘幅攝影作品。愛國情懷、民族情感、思鄉情思,各種情愫躍然紙上,給讀者展示出一個文化底蘊厚重的千年古城台兒莊,在滄桑古老中依舊昂然挺立的姿影!我奢想:某一天,在台兒莊古城安靜的一角,陽光柔和,微風拂面,您手捧這本厚書,品著咖啡或者香茗,聽流水和時光款款流淌,任思緒在歷史和現實間飛揚,是不是一件很美很美的事情呢?

 

台兒莊的英雄之美

 

台兒莊是一座英雄之城,無數抗日英雄在這裡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他們捨生忘死、衝鋒陷陣,奮勇殺敵、視死如歸,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的尊嚴和領土完整。一九三八年春,日寇的鐵蹄踏破了這座美麗古城的祥和寧靜。日軍板垣、磯穀兩個精銳師團,攻臨沂,陷滕縣,分進合擊,猛撲台兒莊。三月廿七日,日軍突破中正門,清真寺被日軍佔領;廿七師一五八團七連、八連增援,八連全員陣亡,七連繼續狙擊;廿八日晚,一八六團組織敢死隊突襲寺內日軍;廿九日,團長王冠五督率敢死隊向清真寺強攻;三十一日,七連一百三十餘人僅餘五十七人。池峰城師長當機立斷,命七連連長王范堂將這五十七人組成敢死隊,對日軍展開最後搏殺。敢死隊員們手持長槍,斜挎大刀,腰裡掛滿手榴彈,人人一副慷慨悲歌的英雄氣概。當宣佈敢死隊員每人賞大洋三十塊時,隊員個個拒收,一致表示:我們連命都不要了,要錢幹什麼!敢死隊員見敵人舉刀就砍,抬槍就打。隊員們以必死的信念,勇敢地向前拼殺,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跟上去。經過一個小時的戰鬥,日軍丟下六十多具屍體,狼狽退逃。我敢死隊員以四十四人犧牲,僅十三人倖存的代價,一舉將日軍趕出台兒莊。此外,第三十師忤德厚組織的四十名敢死隊員也擊退日軍,重新佔領西北角,僅兩人生還。敢死隊員們英勇無畏,為台兒莊會戰勝利做出巨大貢獻。前後七天七夜,中日雙方在此展開拉鋸戰。四月六日,中國軍隊對日軍展開合圍……一九三八年四月七日,經過十六天浴血鏖戰,中國軍隊終於贏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上第一次重大勝利。

一位十八歲女戰士的故事令人感嘆唏噓。劉守玟,一九二○年生於湖南漢壽縣。一九三七年淞滬戰役爆發,十七歲的她加入湖南省戰地救護隊。一九三八年轉戰台兒莊。在前沿陣地,她無畏槍林彈雨搶救傷患。一次,在台東十八里路處,她所在連隊的連長中彈倒地,劉守玟上前施救,卻見連長被日本軍官砍死。憤怒的她搬起石頭砸向日軍,將其砸倒,但自己也被日軍子彈射中胸膛。幾天後,生命垂危的她,夢囈般說著“媽,我疼,媽,我想回家……”最終不幸犧牲,年僅十八歲。二○○五年,經過好心人的幫助和社會各界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劉守玟的家鄉——湖南省漢壽縣軍劉村。二○○九年,劉守玟的遺骸被安放在湖南革命烈士陵園裡。她在台兒莊大戰中展現出的英勇無畏和愛國情懷令人動容,她的事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著名詩人臧克家看到台兒莊大戰後滿目淒涼的情景有感而發,寫下了《死灰裡萌出了新生的嫩芽》這首詩。他寫道:“台兒莊,紅血洗過的戰場,一萬條健兒在這裡做了國殤……台兒莊是中華民族的領土,在這裡,我們擊潰了寇兵,殘破的北城頭插上了國旗。”表達了抗戰必勝的信心、對抗戰英雄的崇敬、對英勇的台兒莊人民的讚揚。

“台兒莊,我的家,當年一場血戰,從此名揚天下。爹說,子彈打穿了咱牆上的磚,娘說,炮彈掀開了咱房上的瓦。好一場廝殺,好一場廝殺!中國好男兒,將強敵殲滅在咱的屋簷下……壯我中華!”著名詞作家喬羽創作的《台兒莊小唱》真實再現了中華鐵血男兒奮勇殺賊寇的悲壯場景,表達了對民族尊嚴的銘刻和對後代子孫奮發圖強的激勵。

 

台兒莊的風景之美

 

千年古城神奇地復活了

在“紅血洗過的戰場”

潔白的和平鴿在古城上空翱翔

同古城一同復活一同成長的

還有信念視野和生活的力量

光滑的青石板曾走過康乾盛世

彩色人流湧動大街小巷

詩意的江南的氣息撲面而來

柔軟的雕刻的時光靜靜流淌

 

一座如詩如畫的古城,綻放著風景的絕美。台兒莊歷經風雨的洗禮與磨礪,同時也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機遇。

城內古色古香的建築星羅棋佈、錯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曲折、綿延不絕。街頭巷尾瀰漫著濃厚的水鄉氣息。運河水穿城而過,碧波蕩漾、波光粼粼。河畔垂柳依依,隨風飄舞,婀娜多姿。

在這裡,人們可以盡情領略自然風光的旖旎秀麗。來到台兒莊運河國家濕地公園,坐在遊船上放眼望去,荷花遍地盛開,蘆葦隨風輕搖,綠樹成蔭,水草豐茂,它們與水中的倒影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一幅美侖美奐的自然畫卷。遊客們沉醉於這迷人的美景之中,歡聲笑語在水面上悠悠飄蕩,真可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雙龍湖觀鳥園內,數十隻天鵝在澄澈如鏡的湖中優雅地遊弋,時而翩翩起舞,時而追逐嬉戲,時而安然靜臥。羊駝邁著可愛的小步伐,或歡快地蹦跳,或溫順地站立,那萌萌的模樣讓人忍俊不禁。孔雀驕傲地展開它絢麗的尾羽,光芒四射,呈現出另一番動人的景象。園內植被鬱鬱蔥蔥,油亮茂密,鮮花競相盛開,五彩斑斕。不遠處,大運河宛如一條巨龍蜿蜒而過,各種貨運船隻緩緩前行,蕩起層層波浪。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都比不上台兒莊夜晚的燈火輝煌”,夜晚的台兒莊更是別有一番風情。古城的河面上倒映著五彩斑斕的燈光,夢幻般美麗。城內水路縱橫交錯,碧波蕩漾。船隻搖曳其中,悠然自得坐上一艘搖擼船,緩緩穿行在水巷之間,清澈的河水輕柔地拍打著船舷兩側,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聽著船妹子悠揚的歌聲,彷彿置身於江南水鄉。

    街頭巷尾,熱鬧非凡。台兒莊以它獨具的風景之美,閃耀在中華大地之上,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棗莊市市長翟軍在中央電視臺向世界推介:此生一定要去一次台兒莊,因為那是一個尋夢的地方!

 

 

台兒莊的融合之美

 

台兒莊融匯了南北建築的精華與神韻,風格各異卻又和諧統一。北雄南秀,既有北方建築的雄渾大氣、豪邁奔放,又有南方建築的精緻婉約、典雅秀麗,融合了不同地域的建築風格,展現了相容並蓄的多元文化。台兒莊作為曾經的商貿重地,彙聚了各地的商賈和移民,帶來不同地域的風俗、語言、藝術和信仰,展現出文化的包容性、豐富性和融合性。台兒莊的融合之美,不僅體現在建築和文化上,更體現在民族團結的和諧氛圍中。據統計,台兒莊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苗族、白族等廿九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人數居多。在這裡,回漢同胞親如一家、和睦共處,彼此尊敬、相互支持。回族的特色文化和傳統習俗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護,漢族同胞也積極參與回族的節日慶典,共同分享歡樂與喜悅。在日常生活中,回漢兩族同胞互幫互助、攜手共進,共同為了家鄉的發展繁榮努力拼搏。清真寺裡傳出的誦經聲與漢族廟宇中的鐘聲相互呼應、交織融合,構成了一種悠揚的音律,在古城上空迴盪,共同奏響了台兒莊和諧共生的美妙樂章。

台兒莊的美食更是回漢融合的鮮活體現。回族的清真美食以其獨特的風味和精湛的製作工藝,吸引著眾多食客。那濃香飄溢的羊肉湯、外酥裡嫩的油香,讓人回味無窮。而漢族的傳統佳餚也毫不遜色,豐富多樣的菜品,精緻的烹飪手法,展現了漢族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回漢兩族的美食文化相互交流借鑒、融合創新、交相輝映,共同豐富著台兒莊的餐桌,為人們帶來一場場舌尖上的狂歡。 

中華民族博大的包容心態、和諧共處的發展理念在這裡得到了完美闡釋,這種團結一心、和衷共濟、共同發展的精神,讓台兒莊充滿了溫暖與力量。台兒莊以其別樣的融合之美,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豐富內涵。在這裡,人們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可以看到回漢同胞攜手共進的身影。台兒莊的融合之美提供了一種和諧共處的模式,讓人們學會尊重和欣賞差異,摒棄偏見與歧視;台兒莊的融合之美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鑒;台兒莊的融合之美構建了和諧的社會氛圍,增強了社會凝聚力,讓人們在多元的環境中找到共同的價值追求和歸屬感。人們應該珍視並傳承融合之美,讓這座充滿愛與希望的城市永遠綻放光彩。

 

台兒莊的時尚之美

 

這座古老而傳奇的小城,十多年來悄然融入了現代的時尚元素,綻放出炫酷的時尚之美。隨處可見一些時尚的店名,它們用簡潔而富有創意的文字,向遊客傳達著古城的歷史底蘊、文化內涵和時尚氣息,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扇通往美好世界的大門。街邊的小店,裝修別具一格,既保留了傳統的建築風格,又增添了時尚的裝飾。精美的櫥窗裡,展示著各種時尚的工藝品和特色商品,吸引著遊客的目光。台兒莊的時尚之美,還體現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各種藝術展覽、音樂節在這裡舉辦,為這座小城注入了新的活力。藝術家們用他們的作品,展現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時尚的理解。

音樂會上,動感的旋律和激情的表演,讓人們沉浸在時尚的氛圍中,感受著台兒莊的青春與活力。夜晚的台兒莊更是時尚的舞臺。河邊的酒吧和咖啡館裡,人們享受著悠閒的時光,在這裡,你可以聽著時尚的音樂,品嘗著美味的飲品,與親友暢談人生感悟、世間百態。台兒莊的時尚之美,不僅僅是外在的裝飾和活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人們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台兒莊的時尚浪漫故事,讓這座小城煥發出新的光彩。

觀看台兒莊古城音樂季是一場令人心潮澎湃、難以忘懷的體驗。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整個古城被絢爛的燈光照亮,音樂季的舞臺閃耀登場。現場歌手和樂隊們激情四射,歌聲穿透夜空,每一個音符都彷彿有了生命,直擊心靈深處。台下的人群隨著音樂節奏盡情搖擺,大家一起歡呼、跳躍,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熱烈的氛圍無與倫比。音樂季不僅是聽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讓人們在繁忙生活中找到了盡情釋放和盡享歡樂的通道。

在台兒莊古城,人們身著漢服的身影舉目皆是。他們悠然穿梭街頭巷尾、古橋流水之間,共同演繹著一場跨越時空的時尚盛典。那些衣袂飄飄的漢服女子,蓮步輕移,恰似從古代款款走來。如今,漢服已不再僅僅是古裝,它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表達,已然成為時尚的個性符號。在新時代,漢服綻放出繽紛絢麗的時尚華彩,讓人們得以深切領略那穿越千年的時尚之美。

 

台兒莊的美食之美

 

台兒莊是人間煙火氣最濃的地方。提及台兒莊的美食,那無疑是一場令人心馳神往的味覺盛宴。宋家、沙家黃花牛肉麵,以其獨樹一幟的口感和豐富多樣的營養深受人們的青睞與追捧。黃花菜的清香與牛肉的醇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麵條爽滑勁道、富有彈性,湯汁濃郁鮮美,每一口都讓人唇齒留香。趙家餐湯,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營養豐富,滋補身心,是當地人早餐的首選佳品。煎餅卷大蔥,簡單質樸卻回味悠長。剛烙好的雜糧煎餅口感勁道,配上鮮脆的大蔥或小蔥,辣椒炒小魚、花生碎、鹹菜,以及炸饊子和黃豆醬等,鮮香開胃,酥脆可口,讓人欲罷不能。馮家驢肉、馬家牛肉、張家狗肉、趙家燒雞、運河石頭大餅等也令人讚不絕口。

倘若週末回到台兒莊,趙家餐館或者宋師傅黃花牛肉麵,就成了早餐的不二之選。那熟悉的家鄉味道,讓人百吃不厭,飯量大增。說來嚇人,我在趙家餐館通常要喝一大碗麵加兩個鴨蛋,再吃七八個牛肉包;在黃花牛肉麵館,我必選大碗,加一個茶葉蛋,有時還要再加一份牛肉。中午常常選擇農家飯店。那裡有地道的農家菜,必點的牛肉渣或鴿子渣、野雜魚、水晶煎包等,一道道菜餚色澤誘人,令人饞涎欲滴

  運河鯉魚也是到台兒莊必選的特色美食。台兒莊運河段水質優良,產出的鯉魚比其他地方的鯉魚多生了兩根凹進去的短鬚,酷似兩個鼻孔,因此被叫做“四鼻孔鯉魚”。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乘船沿著京杭大運河南巡。當他的船隊行至台兒莊附近的運河段時,平靜的河面突然泛起波光,一尾碩大的鯉魚猛地躍出水面,不偏不倚地落在了皇帝的龍舟之上。此魚肥碩無比,通身紅尾黑鬚,最為奇特的是它竟然有四個鼻孔,神奇異常。乾隆帝見此魚,甚為驚喜,認為這是吉兆,當下就想將這條鯉魚捉住,放入皇宮中飼養。然而,侍衛們想盡辦法,卻怎麼也抓不住這活蹦亂跳的鯉魚,眼看鯉魚就要逃走,侍衛情急之下,抽刀一不小心將魚砍作了兩半,魚身落入水中迅速游走,只留下魚頭於甲板之上。龍舟上的御廚見此情形,靈機一動,將這魚頭精心做成了一道御膳呈給乾隆帝。這道魚頭湯,湯如奶白,魚頭鮮嫩無比,那兩顆大魚眼更是晶瑩剔透。乾隆爺品嚐之後,只覺其湯鮮香無比,食其眼,似珍珠入口,回味綿長,不禁讚嘆道:“此味人間不可多得,乃運河之明珠也。”從此,台兒莊運河四孔鯉魚的美名便傳揚開來,而這道菜也成為當地的一道特色名菜,流傳至今,吸引著無數人前來品嚐,感受那別樣的美味與背後的傳奇。

台兒莊的美食與美酒不可分離。台兒莊坐落於南北交界之地,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酒風酒俗。那一杯杯香醇的美酒,承載著人們的情感、故事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沉澱、演變,最終衍生出了獨具特色的運河酒文化。這種酒文化,既有著北方的豪爽大氣,又蘊含著南方的細膩溫婉。而“上臺、坐莊、走運”這些敬酒的說辭,更是為酒文化增添了美好的色彩。當人們端起酒杯說出這幾個詞時,彷彿在傳遞著一種祝福、一種期盼。“上臺”(上臺兒莊來)寓意著邁向更高的人生舞臺,追求卓越與成功;“坐莊”(住台兒莊)象徵著擁有穩固的地位和影響力,能夠掌控局面;“走運”(走一走大運河)則表達了對好運和幸福的渴望,希望生活充滿驚喜。

台兒莊的美食與辣椒形影不離,好像離開辣椒,廚師就不會做菜了。現在已經改變很多,廚師會根據客人要求不放辣椒,或者微辣、中辣等等。台兒莊人喜歡吃辣主要是因為台兒莊地處古運河畔,濕氣相對較重。吃辣可以幫助人們排出體內的濕氣,起到祛濕的作用,對身體健康有益。因此,為了適應這種氣候環境,當地人逐漸形成了吃辣的飲食習慣。還有飲食傳統的因素,台兒莊有一些非常著名的辣味美食,特別是辣子雞等,以其特有之風味和烹飪方式深受當地人喜愛。辣子雞選用本地散養的公雞,搭配本地薄皮辣椒,再加上鮮紅的朝天椒,經過滾油爆炒,色豔味重、熱辣鮮香,是台兒莊的特色招牌菜。久而久之,人們對辣椒的接受度和喜愛度不斷提高,吃辣的習慣也更加深入人心,可謂是“無辣不歡”。

大美台兒莊,我最最可愛的家鄉。它承載著漫長歲月的厚重積澱,孕育著豐富多元的文化精髓,呈現著如詩如畫的迷人景致,散發著令人垂涎的美食芬芳,流淌著古老運河的悠悠神韻,銘記著無數英雄的壯烈事蹟,綻放著時尚之美的璀璨光芒……共同構成了絢麗多彩、氣勢恢宏的壯美篇章。

當人們走進台兒莊的每一個角落,感受它的非凡魅力,聆聽它的傳奇故事,傳承它的偉大精神……都會情不自禁地由衷讚嘆:美哉,台兒莊!

 

她是年輕的又是古老的,

能把心靈拉近能與時間抗久長

她是精緻的又是雄渾的

在這裡覽盡南北風情讀懂東西時尚

戰爭讓世界記住一座古城

古城讓人們喜歡一種生活

一河風光滿城夢想

她是歌聲裡破浪前行的一條船

在文化長河中再一次鳴笛起航

 

 

(金殿國,棗莊市政協港澳臺僑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棗莊政協》雜誌編務主任;手機13963293696,通訊位址:山東省棗莊市光明大道2511號棗莊市政協。)

 

 

金殿國文學小傳

19844月開始發表文學作品, 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中國考試》《中國人事報》《羊城晚報》《詩刊》及臺灣《文創達人志》《葡萄園》詩刊,泰國《中華日報》、美國《越柬寮週報》《亞省時報》《美西僑報》等海內外一百餘家報刊、出版社等發表各類文學、攝影、論文、新聞作品千餘件,百餘件獲獎或收入數十種選本。

著有詩集、攝影詩集、散文集《金殿國詩選》《年輕的天空》《青春流派》《走過一百座城市》《心智的漫遊》《心靈的散步》等;主編《城市的心跳》《雛聲——全國高校校報文學集萃》《全國校園文學拔萃》《中國當代短詩選》《詩畫千年古城》《中國當代親情詩文選》等書20餘部。

《中國教育報》《北京科技報》《農民日報》《齊魯晚報》,新華網、鳳凰網、中國作家網等數十家媒體刊發了著名作家、評論家伍立楊、吳義勤、譚旭東等對其人其作的評論。